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弗语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145、孔子欺诈学1.0·语言篇——《论语》的十大“说谎”境界

弗语是
·
【摘要】孔子以尊尊亲亲为天命道德,为使社会尊卑亲疏和谐有序,孔子创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符合尊卑亲疏社会的诚信体系。即,对尊者与长辈必须诚信契约,但对卑者与陌生人则必须说慌欺诈。《论语》向世人展示了十大说谎境界,均属传统文化之智慧精华。本文剖析《论语》高低不同的说谎境界,以提高传统国学修养不高的人的说谎素质。最后以江西“鼠头鸭脖”案为实例,解读各方契合于《论语》的说谎境界。

一、《论语》说谎的境界

国人社交的最高境界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正源于《论语》智慧。

本文揭示《论语》在社交中看人下碟的说谎智慧,不包含孔子为了短期利益而倡导的欺诈理念。

《论语》的说谎原则可分为十大境界,我们从低到高逐一进行分析。

1、第一境界——亲亲至上,睁眼说瞎话

亲疏,乃孔子天命道德的一大核心原则。依亲疏道德原则,亲人之间必须沆瀣一气,合伙作伪欺骗外人。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道:“我那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叫躬,躬父亲偷了邻居的羊,躬便出来作证。”孔子道:“我们那里坦白直率的人和你们的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率就在这里面。”

严复评价国人“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便是基于孔子的这一理念。

但无耻又怎样呢!亲疏有别乃是华夏的传统美德,为亲人作伪说谎,欺瞒外人,国人向来都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在孔子的教化下,拉帮结派,黑白颠倒,便成为国人最快捷的名利捷径。

2、第二境界——尊尊至上,仗势说慌

尊卑,乃孔子天命道德的另一核心原则。依尊卑理念,粉饰尊者,为尊者洗脸,便是孔子说慌的第二大原则。

鲁与吴同姓,鲁昭公娶吴女违背古礼!但在公开场合孔子却故意说慌为其洗脸。因《论语》记载不全,故引用《史记》记录。

陈司败问孔子曰:“鲁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退。而揖巫马期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鲁君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孟子姓姬,讳称同姓,故谓之孟子。鲁君而知礼,孰不知礼!”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知礼吗?”孔子答:“知礼。”孔子出门了。陈司败上前给(孔子弟子)巫马期做揖说:“我听说君子不结党,君子也结党吗?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命之为孟子,吴女姓姬,就是为了避讳与昭公同姓,才称其为孟子。鲁昭公若知礼,世上还有谁不知礼!”巫马期将陈司败的话转述给孔子。孔子说:“孔丘也很荣幸啊,只要有一点点错误,别人都能知道!臣(、子)不能讲君、父的恶行,要为他们避讳隐瞒才是礼啊!”

“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说谎都能讲的如此理直气壮、大义凛然,彰显了华夏至圣先师以媚上为荣的品行!

孔子依礼说谎,受到谴责也只有自己承受——真乃仁義道德之楷模啊!

礼,乃孔子宣扬的理念,鲁昭公未必敢做不敢当。孔子强行将自己的龌龊与鲁昭公绑定,看似大义凛然,实属无耻攀附,“拉大旗做虎皮”的行为。

在孔子的教化下,媚上也成为中国人最深层面的社交智慧!

3、第三境界——阴风至上,两面三刀

世上最龌龊的品德,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三刀。

在公开场合,孔子将“讳”鲁昭公的恶讲的大义凛然,背地里孔子却将鲁公的恶宣扬得尽人皆知。

因与上节文字相接,故跳出《论语》的范畴。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曾子问》

【译文】曾子问道:“祭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行旅酬礼?”

孔子说:“注意听:小祥时主人主持练祭,不行旅酬礼,当把酬酒放置在宾的席位前时,宾不举起来劝别人,这是符合礼的。从前鲁昭公举行练祭而行旅酬礼,不符合礼。孝公举行大祥祭,不举酬酒行旅酬礼,也不符合礼。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坊记》

【译文】孔子说:“娶妻不娶同姓之女,这是为了强调同姓不婚。所以买妾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妾的姓,就应该占卜是否适宜。要用这种办法来教育人们。鲁昭公娶同姓吴女为夫人,以至于鲁《春秋》记载这件事时,只记录来自吴国;到她死时,只记录‘孟子卒。’”

这是孔子和弟子讲话时斥责鲁昭公、孝公非礼的记录!

面贵以谄,背贵以怨,横竖变换,两面三刀,才是孔子的德行。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毛泽东同志《反对自由主义》批的便是孔子这类人。

如果我们读华夏的传统名著,就会发现国人最崇拜的英雄几乎全是“煽阴风,放冷箭,点鬼火”之类的人物!

如诸葛亮、吴用、孙悟空等,无一不是两面三刀阴损坏到极致的人物,却成为国人称颂的楷模。

贾府下人评价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正是礼仪之邦炙手可热人物的代表。

而真正想让国民过上安稳日子的刘禅,却被国人斥为“扶不起的阿斗”。

在孔子的教化下,“两面三刀”被国人视为情商高的底蕴,并成为礼仪之邦学者道德的必修课。

4、第四境界——奴性至上,以怨报德

中国一些学者将孩子送到美国,在美国购买房子,却在国内天天骂美国。

因美国人最文明,这些学者通过骂美国,骗取中国粉丝获得拥戴,乃是世上最安全无风险的无本获利的生意。

辱骂文明,歌颂野蛮,以怨报德。中国学者的这一智慧,亦传承于《论语》。

孔子嘴上宣扬“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现实中的孔子却是“以德报怨,以怨报德”。

孔子一生在鲁国生活五十八年以上;在卫国生活十年以上;在齐国生活不足两年;而在其它列国生活累计不足三年。

孔子只有生活在鲁、卫最安全,一生受益于鲁、卫也最大!而在其他列国,几乎都是“急急如丧家之犬”抱头鼠窜。

然而孔子骂鲁公与卫公却一点都不客气!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宪问》

【译文】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昏乱。

孔子骂卫灵公无道,骂卫出公名不正言不顺。都属对君王最恶毒的攻击性语言!

孔子在卫国,对卫灵公谄媚之极。为了讨好卫灵公,甚至走女人路线,给南子磕头而引发子路不悦。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世家》

【译文】卫灵公有个宠妃叫南子。派人对孔子说:“四方来的君子不惜屈尊要与我国寡君成为兄弟,必先见寡小君,南子愿意见您。”孔子辞谢,不得己便前来见南子。南子在帷帐中面南而坐,孔子进门后,面北向南子二拜六叩稽首。南子则在帷帐中答礼两次,环珮玉声璆然。孔子出来后说:“我原本不想见她,但既然见了就该按正常的礼节互答”子路觉得孔子对南子二拜六叩过于卑贱,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要是做的不对,上天就会厌恶我,上天就会厌恶我!”

请读者们一定要注意,因这段话的记录孔子行为过于卑贱,故一直被儒家学者粉饰误读。

其一,在古代,北尊南卑,东主西客。南子在北尊位,孔子在南卑位,说明这次会见属以卑拜尊的觐见。

其二,司马迁明确的记录了孔子对南子行的是九拜中最隆重的“稽首”礼;而南子对孔子还的礼很普通。

其三,因孔子的稽首礼过于卑贱,这才是子路不高兴的原因。

读南子对孔子的传话,说明卫贵族真得很文明。周时臣子见君王,已经不需要磕头了(拜乎上),但孔子却坚持见君王必须磕头(拜乎下)——这才是孔子觐见南子必须稽首的原因。

依《易经》,九为阳之极,六为阴之极。故给男性尊者磕头,三拜九叩最尊崇;给女性尊者磕头,二拜六叩最尊崇。

“夫人自帷中再拜”——南子回礼两次,说明孔子对南子行的便是二拜六叩礼。

南子并非卫灵公正妻,孔子竟然用最尊崇的礼叩拜——属非礼行为,导致子路不高兴。而孔子却信誓旦旦地诡辩自己才是正确的。

文明的君王显然不喜欢孔子的卑贱——所以,子路能够在卫国做官,而孔子却什么官都没当上。

卫、鲁在各列国中最文明,孔子在背地里只有骂鲁公与卫公才不会受到追杀!而那些视孔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国度的国君,孔子从来不敢骂!

孔子的处事之道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谁打我,我避谁;谁敬我,我骂谁!

在孔子的教化下,辱骂文明,称颂野蛮,以跪报怨,以怨报德,唯利是图也成为华夏的传统美德!

5、第五境界——媚尊至上,歌功舔腚

孔子少时贫寒,故迅速发家致富,才是孔子为学的第一要务。

孔子认为,学者不可以追求真理,不可以追求善良——因为均与迅速发家理念背道而驰!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只有傍上强者,为强者歌功舔腚,才是最快捷、最安全的致富之路!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这段话只有用南怀瑾先生的句读才能解读出其精粹。

有学者句读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并将“智者”与“仁者”视为持不同心态的人群——难道智者就不能乐山,仁者就不能乐水,或者既乐山又乐水!

“知者”即学者,易于解读。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仁者”,因权贵才有能力实施仁德,故“仁者”就是权贵!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学者的快乐要顺随权贵的快乐,官学沆瀣一气,才能互惠互利。

【译文】学者的喜乐要像水一样柔顺;权贵的喜乐要像山一样厚重。水绕山而行,学者的喜乐是随着权贵变化的;山载水而静,权贵的喜乐是固定的。学者得到权贵的护佑恩宠,便能生活优渥,快乐享受;学者为权贵歌功颂德,臣民就会更加服从权贵,权贵的江山事业就会稳固长久。

学者不能有脊梁,官学沆瀣一气才最睿智——读华夏独尊儒术后的历史,哪个朝代不是这个样子!

权贵喜欢打麻将,学者就要喜欢打麻将;权贵喜欢玩扑克,学者就要喜欢玩扑克;权贵不喜欢用手纸,学者就要将舌头练的更加灵巧——学者何愁不能迅速富贵!

在孔子的教化下,对尊者见风使舵,歌功颂德,没有原则与底线,便成为华夏传统学者的美德。

6、第六境界——稀泥至上,云山雾罩

孔子认为,对亲人不能说谎,对尊者不能说谎,对外人与卑者必须说谎。那么,对于既不是亲人,又不是陌生人;既不是尊者,又不是卑者,怎么办呢!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讲真话却不讲,就会失人;不可以与他讲真话却讲了真话,便属失言。真正的智者既不会失人,也不会失言。”

不讲真话,就会得罪眼前人——失人;讲真话,就可能会得罪其他人——失言。故对与自己无关的人与事就既不能讲真话,也不能讲假话!

那么讲什么呢——当然是屁话喽!

孔子这句话乃赤裸裸的懦夫类小聪明——不敢担当,没有原则。

在孔子的教化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也成了国人的智慧。

孔子的这一说谎境界非常高明,一般人难以理解——后文将会结合“鼠头鸭脖”的实例进行详细解读!

注意,孔子“不失人,亦不失言”乃是针对同一人、事采取的态度。若理解成针对不同人、事的态度,境界就索然无味了。

7、第七境界——唆傻至上,断后占便宜

孔子还善于唆使傻狗表达自己的诉求。

夏、商、周三大奴隶封建社会,殷商最残暴,周最文明。

在周各列国中鲁国相对也最文明,对殷人也最怀柔,这也是儒文化能够得以在鲁兴盛的根源。

因周将殷商推翻,故殷人最恨周人。虽然鲁对殷人怀柔,但孔子并不领情。

孔子一生以克己复礼——复辟造反、复兴殷王朝为己任。孔子自己不敢贬斥周人,唆使弟子黑白颠倒地给周人扣帽子,便是孔子的机智。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译文】鲁哀公同宰我讨论神社的问题。宰我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民战战栗栗。”孔子听到了这话后说:“已经做成了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便不要再进谏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

按宰我的说辞,周才是三个朝代最残暴的王朝——显然纯属黑白颠倒地泼脏水!

通过这个对话可知,鲁哀公是个讷于言谈的人,也说明鲁权贵真得很文明!

表面上孔子是在谴责宰我,实际上是用语言将周人的残暴做实。

宰我用谐音牵强附会给周人扣帽子,彰显了《论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文字狱智慧——《论语》就是华夏文字狱的源头。

作为聪明人,孔子绝对不会对周人讲这种话。但唆使弟子冲锋放炮,孔子便可以安全地断后占便宜了。

请读者们细品这段对话,宰我实是污辱周王朝——但即使将来周人追究起来,孔子也能抖落的干干净净。

唆使傻狗散播负能量给权贵泼脏水,即使出事了自己也能全身而退,便是孔子的机智。

在孔子教化下,煽阴风,点鬼火,寻找傻子出头当炮灰,便成了国学者的秘传之教!

8、第八境界——帽子至上,害人甩锅

孔子历来都将君子与小人的品德对立化,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然而,孔子也有将君子与小人的品德归属为同类的时候。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译文】季康子同孔子讨论治政,说道:“若杀掉坏人使民风向善,怎么样?”孔子答道:“您治理政务,为什么要杀戮?您要是善良,民就会向善。君子的德行就像风,小人的德行就像草,草迎风必会偃伏。”

孔子竟然说小人的品德也会追随君子——彰显了孔子两面三刀的诡辩技巧!

孔子为什么突然会站在“小人”一方了——我们只有弄清楚孔子口中的“小人”群体,才能正确解读孔子的语意。

一般情况下,孔子将贵族视为君子,劳动者视为小人。孔子才会将君子与小人品行对立。但这段对话里的小人显然不是劳动者,而是季康子想要惩处的人。

周时,殷人虽然是被统治者,却不劳动。一部分殷人以术士技能骗吃骗喝——儒;一部分殷人为奸商。

商鞅称殷人为虱,韩非称殷人为蠹,庄子称儒为盗,墨子称儒为奸贼。便可知周儒的品性——管仲治国时便曾打击过宣扬厚葬的儒。

孔子中年时便已经成为齐鲁卫三国殷人的领袖(殷人称孔子为“五百年必出之圣人”,就是期望孔子能够复兴殷王朝)。季康子与孔子讨论治政,是希望孔子能够约束殷人,少干点缺德事。孔子一句话便将责任怼回给了季康子:是你周人不善良,殷人才会坑蒙拐骗。

任何一个社会,惩恶扬善,社会才会向好。孔子反对惩恶扬善,因为在孔子内心中,殷人才应是天下的共主,如果周人不推翻殷人,殷人便可予取予求了,何必劳心费力做坑蒙拐骗的勾当!

“子欲善而民善矣”完全是犯罪者甩锅式的诡辩——难道说孙小果的恶行也是源于昆明市长的不善!

邪恶的殷人坑蒙拐骗占便宜,却将犯罪根源甩锅给文明的周人,孔子坏吧。

华夏的奸商邪官吸民血汗以自肥,却操控舆论将责任推给外国,民众自然会“一致对外”任奸商邪官宰割,便是基于孔子的智慧。

9、第九境界——标语至上,口号震天

国人喜欢喊口号、贴标语。

礼仪之邦官府往往都会以“明镜高悬”为匾额,然而历朝的礼仪之邦却都是狂造冤案,上访不绝的社会——华夏的文明基本上都体现在标语与口号上。

国人口号的原则是:缺什么,喊什么;

国人标语的原则是:少什么,贴什么。

国人的这一智慧亦源于《论语》。

据《史记》《墨子》,孔子一生主导或推动杀人的场景成功五次,不成功两次,累计杀人数以十万计。

但伴随孔子一生的口号、标语却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罢!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一个多次主导杀人场景,打着道德旗号向他人耍流氓损人利己的人,却高调发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终身行事原则,可笑不!而华夏竟将这种人奉为至圣先师,可悲不!

真正的文明人,不会将文明天天挂在嘴上;真正的善良人,也不会将善良当成标签到处炫耀。

口号与标语,乃阴险与虚伪文化的刚需。

有人说:“三十六计的作者最阴损坏!”我对这个观点一直持反对态度。我认为,只要坏人没有在额头贴上圣人的标签,就一定没有坏到极致!

10、第十境界——戏子至上、道貌诚信

孔子脑门上有个最大的标签:诚信。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道:“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纵到了别的部族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的时候,就[彷佛]看见“忠诚老实忠厚严肃”几个字在我们面前;在车箱里,也[彷佛]看见它刻在前面的横木上;[时时刻刻记着它,]这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大带上。

孔子还大力谴责不诚信之人,恨不得将骗子的八辈祖坟都给掘开!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做人却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为人呢。”

如此宣扬诚信、愤慨不诚信之人,怎么会不诚信呢!

粘贴好标签,愤慨坏标签——世上如果评选诺贝尔骗子奖,估计没人能与孔子比肩。

在华夏,什么人嘴上最恨骗子——恨不得掘骗子的祖坟,诅咒骗子的子孙天打雷劈!答案是:骗子!

以掘自家祖坟,诅咒儿孙的誓言为诚信背书,乃全人类最帅的华夏骗子伎俩!

《论语》创建了世上独一无二的“戏子文化”——凡是摆在明面上的言行,都是摆拍出来的!

在孔子的教化下,华夏永远是戏台上最诚信的社会!

二、“鼠头鸭脖”析

2023年江西省出现了一个“鼠头鸭脖”的闹剧,将中国人的脸丢到了全世界。我们将该闹剧与《论语》的说谎原则相对比,以实例来指导中国学者与官员如何提升说谎的智商与境界,以免被世人讽为“何不食肉糜”的蠢货。

2023年6月1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发布视频,在食物中发现疑似鼠头的物品。食堂及学校立刻断定其为“鸭脖”;后发布视频的学生也承认是“鸭脖”。因舆论哗然,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专门组织专家鉴定,局长江协学亲自发布结论确定为“鸭脖”,并承诺会将证据封存——但实则予以销毁。后“鼠头鸭脖”案引发了联合国的关注。在这一压力下,江西省派“教育厅、公安厅、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联合执法,在没有了物证的前提下,依据各方面的“证据”,最终确定异物乃“鼠头”!

这个最终认定结论出来后,便证实以前多个角色的人物都说谎了。我们试用《论语》的说谎境界,将各路大神的说谎层次对号入座学以致用,以更好地理解《论语》说谎的境界。

1、食堂与学校说谎的境界

食堂与学校虽然是甲乙方,但在中国甲乙方一般都是父子关系,故食堂与学校的说谎属睁眼说瞎话的第一境界。

至于食堂与学校哪个是爹与儿,读者只能自品了!

2、学生说谎的境界

发布视频的学生先后有两次结论。刚发布视频时认为是鼠头,后来则承认是鸭脖!

学生的前后不一致,显然属“两面三刀”的行为——应该处于说谎的第二、三境界。

只不过,孔子乃主动的两面三刀行为;学生乃被动的两面三刀行为——进而说明学生还很单纯,至少要步入社会后,才会更聪明!

3、江协学局长说谎的境界

说实话,我对江协学局长还是很欣赏的——因为江局长至少是个有担当的领导——正因为江协学的担当才害了自己。

江协学的说谎乃处于歌功舔腚的第五境界。

第五境界的说谎,一般都是在背地里完成,或者是针对虚幻的事物夸夸其谈即可。像这种在公开场合替祖宗担责的事,乃智者所不为也。

结果江协学只做到“不失人”,却没有做到“不失言”,最终导致自己“人言两失”。

江协学局长显然认错了形势,自以为维护了学校与“食堂”就抱上了后台祖宗的粗腿,却没想到在互联网的时代,竟然让外国人都关注了。

当涉及国体脸面的时候江协学祖宗的份量不够了。

依传统国学,敢于承当责任就是蠢货。江局长如果能够明哲保身,做到“既不失人,亦不失言”,便一定不会陷入这个局。我们试为江局长演绎一下,看看各位读者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记者:尊敬的江协学局长,贵局对这个物品请专家做了鉴定,请问到底是鼠头,还是鸭脖?

江协学:好,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您看今天的天气多么好,天空蔚蓝,万里无云,阳光明媚。预示着我们的国家必然繁荣昌盛,我们的食品必然会越来越安全,我们的人民生活必将越来越幸福。谢谢,谢谢,谢谢!

这样回答,是不是既不失人,又不失言呢!

当然这样的屁话可能也会被网民调侃骂一顿——但骂一顿又能怎样!充其量罚酒三杯罢了——总比目前“失人失言”的结局要好上一万倍吧!

其实江协学还犯了一个更大错误,即应该让专家、学者出来扯蛋放屁——这种镜头只有傻批才会抢!

在孔子文化兴盛之域,只有傻子才会有担当!

江协学就是个蠢货,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官员,说谎竟然仅停留在第五境界,连第六、七境界都没有达到——智不配位哦。

4、江西省的境界

当“鼠头鸭脖”事件被外国人关注了,江西省便被推上风口浪尖!

最终江西省虽然“没有证据”却仍能“还事件以真相”。那么,江西省达到了哪个境界呢!

江西省的谋士中,一定有传统文化炉火纯青的高人——如果我们不将这件事分析透彻,这等高人就会被埋没!

江西省四个厅联合执法时,没有一个副省级领导牵头,也没有指定哪个厅牵头——这便是不合常理之处,也是最高明之处——便一举将板上钉钉的“铁案”翻了过来。

江西省将真相公布于众,必然就会“失人失言”。

但如果我们再追问下去,就能发现背后智者的痕迹!

问:公布真相了吗?

答:公布了!

问:“失人失言”了么?

答:肯定失人失言了!

问:谁失人失言了!

答:不知道!

问:不知道谁失人失言了,到底有没有失人失言?

答:好像既没失人,也没失言吧!

江西省既解决了问题,还能令江协学的祖宗找不到仇人,这才是喜马拉雅山顶的睿智——福尔摩斯都该汗颜吧!

江西省的作为与《论语》相比处于第几境界呢!读者们只能自行定位了!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要负责任地告诉读者,江西省绝对没有说慌!

三、结论

依传统文化,为维护亲人、领导的名利说谎,乃天经地义的道德、理直气壮的仁義!

孔子道德的核心思想,便是将世人分为三六九等,看人下碟——在一个没有公平公正、人人不平等的社会,怎么可能有诚信。

西方人倡导契约精神,属没有文化,不懂尊卑亲疏道德的体现。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便是对西方契约精神最有力的抨击。

依孔子道德,为了尊亲利益:精于说谎,仁;勇于说谎,義;谦恭说谎,礼;善于说谎,智;勤于说谎,信。

讲诚信,是孔子道德的标志;不诚信,是孔子生活的根基。

凡不讲诚信者,必为没有文化的夷狄之辈;

凡言行合一者,必为最为愚蠢的夷狄之辈!

2024年8月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