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蠢为上文化19: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最荒唐的治国磨牙术
一、梁惠王的问题:务实的困惑
梁惠王问:我迁粟救灾、减轻徭役赋税,明明对农民已经尽心,为什么农民还是逃散,邻国人口不减,我国人口不增?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如何才能留住农民?
它直指治国核心:人口流向才是制度优劣的硬指标。
二、孟子的回答:务虚的磨牙
孟子答曰:“王好战,请以战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意思是:逃五十步和逃一百步,本质都是逃,不要自鸣得意。
看似巧妙,实则:
没有解释人口为什么不留;
没有提出任何制度改革;
只是把现实痛苦转化为一个“机智比喻”。
这就是典型的圣贤话术:
问题没解,反而训了你一顿。
三、商鞅与孟子:务实与务虚
先秦时期,治国最实效的是商鞅;最荒唐的是孟子。
商鞅务实:废井田、立军功爵制、什伍连坐,触动贵族利益,却给农民实际出路。结果:三晋农民大批流入秦国。
孟子务虚:减刑、薄税、施仁,一切停留在口号,不敢触动贵族,不敢提制度。结果:贡民继续逃亡,人口“民不加多”。
一边是制度吸铁石,一边是空话驱散剂。
历史用人口流向做裁判,结果一清二楚。
四、装与骗的艺术
孟子回答梁惠王,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两手并用:
装 —— 装成智者,摆出道德优越感,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训诫梁惠王;
骗 —— 骗国君相信:人口不增,不是我的仁政没用,而是你别太挑剔,大家都一样。
装,是为了显得高明;
骗,是为了掩盖无能。
五、磨牙的圣贤
梁惠王需要的是办法,孟子给出的只是磨牙:
把农民逃亡的血泪,磨成“逃跑距离”的笑话;
把治国的核心困境,磨成“不要笑别人”的修辞游戏。
这种磨牙,唯一的效果就是:
圣贤自鸣得意;
君王被训得哑口无言;
农民依旧饿死逃亡。
六、结语
商鞅给的是制度,能聚人;
孟子给的是磨牙,只会散人。
“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不是智慧,而是装与骗:
装成仁厚的圣贤;
骗得国君自认理亏。
一句话总结:
商鞅立法安民,孟子磨牙骗人。圣贤的聪明,不过是“装”与“骗”的二人转。
玩实的,孟子黔驴技穷;玩虚的,孟子如鱼得水。
蠢为上,由此再添一章。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