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退休才開始活著
《成為自由人》讀後心得:沒有劇本才能活得最像自己
全文節錄自:瓦基,2025/08/04,閱讀前哨站


矽谷創業家 Naval Ravikant 有句話我很喜歡:「去做那些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像是工作,但對你來說卻是玩樂的事情。」對我來說,寫讀書心得、做筆記、分享說書過程就是這樣的事情。即使一開始沒有任何收入,我也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天都在學習新東西、擴展自己的舒適圈。
很多人總是在等待,等到有錢了再創業,等到有時間了再學習,等到退休了再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作者告訴我們,自由人的態度是:不把快樂和自由推遲到未來某個不確定的時刻,而是在當下就開始創造和享受。
我也認為,如果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心心念念地等著退休,好像要等到某個時刻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那等於是在退休之前的每一刻都是不自由的。
當你把「工作」和「渴望的人生」結合在一起,工作就不再只是賺錢的手段,而是你人生目標的一部分。這樣的工作,你怎麼會想要從中「退休」呢?
要達到這樣的程度,有一個前提:你要擁有「給」出去的能力(有人願意為此提供報酬),有你的熱情想要貢獻的領域(願意為此不斷充實自己)。不要等待,這種條件不必等到「某個」時間才會發生,而是你必須從現在開始,每一天都為此投注努力。
🥸
許多人設定目標時,常陷入「結果論」的陷阱,彷彿達成目標的那一刻才是人生的全部,卻忽略了通往目標的漫長旅途本身,才是構成我們生命的主要部分。
如果為了遙遠的終點而犧牲當下的健康、時間與體驗,無異於本末倒置。真正有意義的目標,應該像一個指南針,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但我們走出的每一步都充滿探索的樂趣與挑戰。
自由是有代價的
書中有一段話非常引人深思,作者說:「自由也意味著沒有依靠,你是所有意志和行動的主人,也是最終要承擔起責任的角色。你可以嘗試、創造,但也要自己面對和處理各種結果,沒有旁人可以讓你卸責。」
你不是在找自己,而是在創造自己
書中另一個讓我非常震撼的觀點,是關於「自我認識」的重新定義。
作者引用了《與神對話》作者的話:「不要再扮演你過去認定的那個自己,而是要去成為『你希望你是』的人。你做的每個決定,都不是在決定『要做什麼事』,而是在定義『你是誰』。」
這個觀點完全顛覆了我們一般的想法。我們常常說要「找到自己」、「認識自己」,好像自己是一個固定的東西,放在某個地方等我們去發現。但作者告訴我們,其實人生的核心不是「尋找自己」,而是主動「創造自己」。
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告訴世界:「我是這樣的人。」當我選擇離開半導體的工作,開始做內容創作,我不是「發現」了自己原來適合做這件事,而是「決定」要成為一個透過分享好書來幫助別人的人。我創造出了一個這樣的自己。
作者還說:「好奇心是驅動生命的引擎。找不到有趣之事,會是一個人最大的困境,『不知道』不是問題,『沒興趣』才是危機。」這句話說得太好了!我們常常擔心自己不知道一些事情,但其實更可怕的是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結語:感謝自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人生意義不在於追求多少外在成就,而在於我們如何深刻地體驗這趟獨一無二的旅程。
如同作者所說:「沒有劇本的未來,才能活得最像自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標準答案」的人生,而是一個屬於自己、沒有劇本的人生。我們努力不是為了高薪或出人頭地,而是為了活出有趣的人生,而不是無聊的人生。
另外,作者在最後一個章節寫道:「感謝我自己,成為我喜歡的樣子。」這不是自戀,而是對自己選擇的肯定,對自己勇氣的讚美。當我們開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開始創造而不是尋找,開始享受過程而不只關注結果,我們就已經走在「成為自由人」的這條路上了。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體悟: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能夠選擇不做什麼。當你有了這樣的自由,你就能夠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活出最像自己的人生。
🤓
很喜歡作者書本李惠貞和分享人瓦基的感悟和體察,根本整篇文章都想分享請大家去看,大家推薦去看瓦基的全文和李惠貞的書呀!
獨角獸計劃也有podcast,乾貨滿滿,推薦喜歡閱讀、愛發現新事物的你了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