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走光,是出光 ——从权恩妃水炸弹事件谈起,我们到底在怕什么?
2025年7月,韩国女艺人权恩妃再次登上 Waterbomb 水炸弹音乐节的舞台。红格子衬衫、钩针露脐上衣、热裤、湿发——她站在舞台中央,灯光与水柱交织,全场欢呼。性感、利落、自信,像是彻底从清纯偶像人设中脱胎而出的新形象。
然而她并没有等来一片掌声,而是再次卷入争议。
微博热评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真的爱她,看到她在水炸弹那个样子,不应该是感到痛苦才对吗?”
“她太性感了,像是被消费的符号。”
而在韩国本土论坛和 YouTube 评论中,主流声音却是:
“她是今年最懂舞台感的女歌手。”
“性感没有错,她不是被看,而是在让你看。”
为什么同一场表演,在不同文化中却激起完全不同的社会情绪?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语境中,“性感”总是绕不开“羞耻”“不安”和“凝视”?
这背后藏着的是一整套性文化的断层,以及集体未被疗愈的压抑。
一、性感何罪?中国大陆式性压抑的结构真相
中国大陆的性压抑,不是单一层面的“害羞”,而是结构性、制度化的文化闭锁。
它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系统长期叠加的结果:
1. 意识形态层面:身体是要被“管控”的
从新中国建国开始,性就被打上“资产阶级堕落”的政治标签。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性”被视为与革命无关,甚至危险——
没有性别差、没有个体欲望,人人只为集体工作。
这种理念通过教育、政策、宣传,深深植入了几代人心中:
身体属于国家,欲望属于私密,而私密是羞耻的。
哪怕在市场经济崛起后,这种观念并未真正松动。
“性”依旧是舆论控制的敏感区域,能消费、不能讨论;能打码、不能直视。
2. 教育系统:沉默就是安全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普遍回避性教育,即便讲生理结构,也仅限于“男左女右”“受精卵”“要保护好自己”这类防御型语言。
没有欲望心理教育、没有边界认知、没有亲密关系教学;
成年后也没有正式的“性成熟文化”,只有笑话、段子、暗语和 VPN;
于是性变成了一个全社会都知道存在但必须假装不知道的“共谋性尴尬”。
3. 舆论环境:性只能被道德化或污名化
中国大陆的网络语境和大众传播,长期把性表达等同于:
“卖弄风骚”“引人犯罪”“不自爱”;
性感女性几乎无法“赢得尊重”,只能“换来标签”;
即使是在专业领域(舞蹈、摄影、表演)中,稍微裸露也会引来举报或封禁。
性不是被正视,而是被“自动归类”为低级、擦边、需要清理。
你必须正当化性感:必须是“为了艺术”“为品牌”“为剧情”。
如果只是“因为我想这样表达”——那就是挑衅了整个社会的紧张神经。
4. 家庭结构:爱不是引导,是压抑
在多数中国家庭中,父母从不对孩子表达身体的积极认知。
关于性的话题,要么是“你别乱搞”,要么是“这种事别问”,最多是“早恋毁一生”。
于是长大的我们:
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身体;
不知道怎么表达欲望;
更不知道怎么尊重别人的边界。
性被藏起来了,但没有被教育;
情欲被屏蔽了,但没有被消化。
5. 社会代价:极端行为频发,女性受害最多
长期的压抑和缺乏教育,让性行为和性表达容易向两个方向极端化:
一端是猎奇、暴力、窥私、偷拍、PUA、性骚扰等病态发泄;
另一端是对女性一切身体行为的泛道德化审判——穿短一点就被骂、跳舞热辣就是“被消费”。
女性成为这种压抑社会的最大承压者:
既不能自由表达,又必须承担“被凝视”“被羞辱”“被物化”的后果。
而最讽刺的是:越是压抑,越是消费。
那些水贴、剪辑、偷拍与“性感艺人合集”总有人在看;
只是没人承认而已。
二、港台:尚有对话空间,边界清晰
香港和台湾在性文化表达上虽各有背景,但整体来说比大陆宽容:
香港长期受西方媒介与商业逻辑影响,对性感有成熟接受机制;
台湾有更发达的性别议题讨论氛围,公众能较理性地处理“性感vs物化”这一对复杂关系。
当然也有双标与争议,但最起码,社会愿意谈——
愿意承认性是正常的,表达不一定是错的。
三、日韩:性感是语言,是技术,不是污点
韩国 Waterbomb 音乐节每年都在举办,艺人们穿泳衣、湿身跳舞、打水枪,观众喝酒、欢呼、释放。
没人质疑这些女生是不是“太过”,因为——
舞台上的性感,是一种设计后的语言,是编舞、视觉、身体自律和张力的体现。
韩国也不是没有性别问题,但它的娱乐工业理解并支持舞台性感的合法性。
日本则另走极端——它工业化了性,严密切分“工作与生活”“表演与私密”,虽然压抑女性真实表达,但在观念上依然比大陆更开放与分层。
四、欧美:身体不是禁忌,欲望无需背负羞耻
欧美最大的不同是:
身体表达不必“自证清白”,性感可以是“我就是想穿这样”。
你可以穿暴露上班,也可以做 porn star 后再上综艺分享爱情观。
你可以裸露拍艺术照,也可以正大光明承认对身体线条的喜爱。
性不是污点,是维度。
欧美当然也有问题,比如凝视、物化、色情产业结构失衡,但他们至少承认:
人有欲望是正常的,表达身体是权利,而非负罪。
结语:我们不是害怕她性感,我们是害怕自己无法面对压抑的自己
权恩妃站在水弹节的舞台上,并不是谁的“受害者”。
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观众爱看什么,也知道如何用身体讲故事。
她不是“走光”,她是“出光”。
可我们在评论区中看到的,是恐惧、羞辱、投射、指责——
那不是在评判她的身体,是在逃避自己的欲望。
✍️ 最后一段话,给你,也给我:
欲望不是罪,压抑才变形;
身体不是羞耻,沉默才致命。
真正健康的性文化,不是禁得干干净净,而是允许光亮被好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