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方晴君/七神光-多領域創作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創作的靈魂

方晴君/七神光-多領域創作人
·
·
但靈魂本身,或許更像是作品背後那個核心的價值觀、情感基調、或是創作者對世界的某種態度與凝視方式。

作品所說的靈魂,究竟是什麼?
後來我想了, 應該就是看到誰的作品,就能認出來是誰。

作品的靈魂,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識別度」
但它又不只是識別度而已。

識別度像是靈魂的外顯,
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哪一個創作者的:
風格、筆觸、語氣、配色、節奏。

但靈魂本身,或許更像是作品背後
那個核心的價值觀、情感基調、
或是創作者對世界的某種態度與凝視方式。

很多的作品,有些有個人特色,
有些則很大眾,所以識別度並不大,
所以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靈魂。

那種無法完全用技術、風格、甚至形式來說明的某種內核,
會滲透在筆觸裡、語感裡、旋律裡、甚至是留白裡。

有些作品就算做得再完整再精緻,
卻感覺缺了點什麼;
有些則是一眼望去就覺得「哇,這就是他/她」。

那個「靈魂」
也許是一種真誠、一種經歷的結晶、
一種內在和創作融合的痕跡。

我感覺到了創作裡最難說清楚、
但最重要的那個核心了。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人的作品,
經過歲月洗禮後還會有人記得,因為靈魂在。


那種綜合起來的氣味與靈魂,
才是真正讓人記住你的東西。
而在這樣的時代裡,太多千篇一律的仿

一個創作者如果其核心是「討好與順從」
其作品自然趨向「大眾」而缺乏強烈靈魂印記。


越懂創作的人,
越珍視每一件作品的獨特性;
不比較高低,
只願從中汲取未曾見過的光芒。

因為明白每位創作者,
都在自己的宇宙中探索,
而那些作品,
正是他們從內心世界中,
~折射出來的光影


我畫的圖,以前常被親友說有種「弱智感」
他們的意思是呆萌啦,只是嘴巴比較壞,屬於損友等級的那種。

他們總笑說我畫的東西「傻呼呼的」
但也正因為這樣,我的作品反而有了辨識度。

有次我妹逛二手市集,一眼就看到我曾做過的周邊鏡子,
毫不猶豫買下來拿給我收藏。

她說:「一眼就知道是你的作品。」
我想,很多人都說,作品的靈魂,
其實就是「你自己」。

看見作品,就像看見創作的人本身,
那種無法被取代的感覺,就是靈魂的證明。


靈魂的微光

創作雖然是靜態的事,
看起來像是在「坐著」
但那是用心、用魂在運轉。

外人看不見的那些掏心掏肺、用力呼吸的段落,
其實很耗體力和氣力。

我每天在公司午睡那十幾分鐘,看起來很短,
卻是每天在混亂世界裡,
偷偷給自己留的一點呼吸縫隙。

低層打工人真的要花很多力氣,
才勉強撐住生活的「基本線」,
更別說我一人養一家子。

若要再多養一點夢想,
甚至讓自己好好被愛、
被照顧,真的需要奇蹟般的能量。

也幸好總算孩子大了。
但我始終都在這裡,
一邊疲憊,一邊留下作品、守著創作的根。

也正因為這樣,那些有天會靠近我的人,
會看到我靈魂裡,堅強「像微光」的樣子,
它不是閃耀奪目,但很暖。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