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寂然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別做傻事

寂然
·
·
親友都說他這樣等於慢性自殺,他卻反駁說既然可以出院,生活便要“全面復常”。

某位長輩喜歡與人分享患病經歷,他曾經歷心血管堵塞,動手術在體內放了支架,又患上糖尿病,所以每日都要食藥,醫生也千叮萬囑請他注意飲食。可是很奇怪,他喜歡以醫生的口吻告誡後輩要定時檢查身體,飲食宜清淡,但他自己卻每日無酒不歡,偏愛肥膩與煎炸的食物,而且經常偷偷吃甜品,像個孩子似的。旁人勸他不要這樣,他總是說自己知自己事,只因吃了幾十年形成習慣,無論如何無法戒口,然後就說:“生死有命,做人不應顧慮太多,吃完這一餐再算吧!”

另有一位朋友肺部出了問題,被送進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不時要覆診,好不容易才完成療程。但此君的健康生活維持不足兩個月,即聲稱煙癮發作,逐漸返回一日吸一包的分量,親友都說他這樣等於慢性自殺,他卻反駁說既然可以出院,生活便要“全面復常”。他甚至會反過來批評阻止他吸煙的人:“我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經過那次治療我已經看透生死,所以沒有什麼需要恐懼。”這當然是歪理。

每次看到這些為了口腹之慾或心癮而“置生死於度外”的真人真事,我都覺得不可思議,人的執著有時真的很可怕。個人健康是最切身的事情,選擇權永遠都在自己手上,只要下定決心作出一點點改變,即有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對很多人來說,既定了的習慣和觀念早已根深柢固,不能說改就改。又有一種執迷是他們經歷過病魔折磨,更加擔心病情復發,於是以反叛的態度及時行樂,對壞習慣的執著是基於更深層的畏懼。

人生的修行千變萬化,放下自己的執著絕對是考驗智慧的事情。至大的福氣是心胸開闊,明辨是非,坦然面對每個階段的新際遇。

永遠記住保持健康是首要任務。永遠別做危害自己的傻事。

(刊於2025年7月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