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獄

賈瑰
·
·
IPFS
·
這不就是戲劇的起源嗎?果然祭祀與戲劇、舞蹈的關係真是密不可分啊。
電影《破地獄》宣傳照

見到這個題目的看官是否以為我想講那之前由黃子華主演的電影《破地獄》?

不。

我要講的,是我第一次現場觀看破地獄的一些感受。

一位長輩過身了,我被通知要我出席先人的守靈儀式。

這裡的殯葬儀式大概是這樣:先人離世,家人安排殯儀館舉行守靈或者其他宗教儀式,通常第二天會進行「大殮」,最後送至火葬場或者墳場安葬。

雖然現在有不少人會用更簡便的方式處理親人後事,但我今次參與的就是上述提到的守靈儀式。

我參加過的殯葬儀式不多,在我有限的經驗裡從來沒有「破地獄」。所以當我到殯儀館時見到門口告示板寫著長輩的宗教是「拜神」時,我已經想,今天是不是可以現場觀看「破地獄」這個傳統儀式。

老實講,由於過身長輩年紀已經很大,現場的人們並不怎麼悲傷,親戚們都說:「今次其實是『笑喪』了。」所以到了現場,我並不感受到太多的悲哀,反而更像是親戚們難得一見的聚會。

我與家人坐了一陣子,又與一些久未相見(而我甚至已不記得他們的名字)的親戚寒暄說笑了一會兒之後,見到有幾位「喃嘸師傅 」進場,於是我知道——我果然可以現場觀看破地獄!

過程出乎我意料地原來頗長,在每一個「環節」之間,樂師和師傅們會自己安排「中場休息」時間,整個流程大概用了三個小時。

看完整個流程後,我與同往的人說,「這根本就是一個完整的舞蹈/戲劇演出,而且還是『參與式演出』。」

我對這個演出的理解大致如下(利申:此乃個人理解,沒有做很多資料搜集,如有錯誤請見諒)。

一群喃嘸師傅在不同場口會有不同的崗位和職責,同時亦是演出的幕後舞台助理,為了「觀眾們」(特別是親人)演好這台戲。這台戲的內容大致是講述一個人過身之後會經歷怎樣的情景,而在世的人又怎樣通過不同方法令往生的人可以「走」得安寧與舒坦。除了喃嘸師傅(演員們)的賣力演出外,編排上更刻意令近親家屬(觀眾)有份參與部份環節,使他們有份幫助先人「走得安樂」。

而在東方文化中,長子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他所參與的環節亦特別多。在整個破地獄環節中,最精彩的莫過於是這幕:

《破地獄》莫後花絮,演員在拋火劍

現場我見到的這一幕,場地司儀會把燈關上,大約4-5個師父(舞者?)圍著地上火堆在轉動身型,其中一人取著代表先人的「牌位」,並加上一位樂師在旁奏樂。這場是代表師父們找到先人並把他從地獄救出,鬼差會在地獄作出攻擊阻止師父們帶走先人,於是師父們便要高速轉動避開攻擊以免先人受傷,而其中一位師父更會拿著火劍並不斷拋擲(以代表攻擊鬼差?)。

望著這一幕時我眼都不敢眨,一來我不斷很想看拋火劍的師父會否失手(!),二來我又一直望著師父們很有默契地換位。

他們除了是圍著火堆「公轉」外,他們還會不斷換位。大約是這樣:

圓形代表師父們,中間是火堆。黑色箭咀代表他們「公轉」的身法,藍色箭咀代表他們在「公轉」期間可能的換位方式。

看倌是否明白?😅

我一邊看著他們在轉,一邊看一邊想著武故事中的劍陣……

《雪中桿刀行》劇照

其中更特別的一點是,先人的長子會跟著他們一起「公轉」(當然,他不會自轉,亦不會如藍色箭咀般換身位)——這又是其中一個「參與式演出」的部份。

請記著,

(1)中間有一堆火,
(2)師傅們的衣服都很長,高速轉動時會衣袂飄飄
(3)場地其實很小,真的僅僅夠位給他們轉動
(4)中間還有一個沒有與他們一起「綵排」過的外人(先人兒子)在一起急速公轉。

我一直在看他們會否失誤以致火災……

但他們真的完全沒有失誤。我的感覺就是看一場很精彩的舞蹈表演啊。

之後有另一場是師傅和長子一起扶著代表先人的牌位「走」過紙扎的金橋銀橋。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樓下有一個紙紥店,我常常都見到類似的「紙紥橋」。我一直不明白,如果紙紥品是代表先人在「下面」會收到的東西,燒大屋、名車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為甚麼要燒橋呢?今次才知道原來這個紙紥橋是破地獄其中一個環節要用到的道具。師父、司儀和長子充當「引路人」把先人帶過金橋銀橋,叫先人「好好上路」。

另一場更有趣(?)的是司儀會把四個紙紥「僕人」放在禮當中間,並把先人直系家屬叫出去,把一些「紙錢」分給家屬,叫他們要把「紙錢」塞到每個「僕人」衣領中(製作那些僕人時明顯在它們的衣領位置刻意造了一些空間),代表親人們付「僕人們」工價,叫他們在「下面」好好「照顧老爺」。

看到這幕,我會心微笑——在我們眼中,錢真是很重要啊……人死了我們也要用錢替他收買人心啊……

一邊看著各場的表演(?)時,我一方面覺得師傅們與司儀很熟流整個流程,一邊又很配服當年把這套流程發展出來的前人們。

如果有人問我,我信不信這樣做會對「先人」好?我只會說……我尊重大家的信仰。

但我會不會說這些儀式無意義呢?肯定不會。這種種程序做下來,一大群家屬可以聚在一起「為先人做點事」——單是這個信念已經可以幫助人們捱過一段失去親人的痛苦時光。同時,這套儀式又那麼精彩,可以說同時亦打斷了親人的悲哀的思緒。另一方面,中間有一個環節是家人(主要是長子)叫著先人的名字,叫他好好上路。我有點點覺得這樣在眾人面前呼喊著親人,似乎也可以是一種情感的宣洩?

以上種種令我想起——這不就是戲劇的起源嗎?果然祭祀與戲劇、舞蹈的關係真是密不可分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賈瑰沒有不散的宴席 好一座危樓 誰是主人誰是客 只三間老屋 時宜明月時宜風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英倫遊記2|無語

英倫遊記1--珍惜眼前人

What if_7|末日歌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