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598《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02:跟著上天許諾的老闆一起去流浪

──────────原文──────────
夙生共孟,當魯閔公之元年也。共孟生趙衰,字子餘。
趙衰卜事晉獻公及諸公子,莫吉;卜事公子重耳,吉,卽事重耳。重耳以驪姬之亂亡奔翟,趙衰從。翟伐廧咎如,得二女,翟以其少女妻重耳,長女妻趙衰而生盾。初,重耳在晉時,趙衰妻亦生趙同、趙括、趙嬰齊。趙衰從重耳出亡,凡十九年,得反國。重耳爲晉文公,趙衰爲原大夫,居原,任國政。文公所以反國及霸,多趙衰計策,語在晉事中。
趙衰旣反晉,晉之妻固要迎翟妻,而以其子盾爲適嗣,晉妻三子皆下事之。晉襄公之六年,而趙衰卒,諡爲成季。
──────────翻譯──────────
「趙夙」生「趙共孟」這一年,正好是魯閔公在位的第一年。共孟生「趙衰」,趙衰的字是「子餘」。
趙衰為了要侍奉晉獻公還是侍奉幾位公子而進行占卜,結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時,才獲得吉卦,他因此去侍奉重耳。重耳由於「驪姬」之亂逃亡到翟國,趙衰隨從在旁。翟國人討伐「廧咎如【音同『強就如』,春秋時代的赤狄部落之一】」,得到兩個女子。翟國國君把年少的女子賜給重耳為妻,年長的女子給趙衰為妻,生下「趙盾」。當初,重耳在晉國的時候,趙衰的元配妻子已經生下「趙同」、「趙括」、「趙嬰齊」。趙衰跟隨重耳在外逃亡,總計十九年,才得以返回晉國。重耳成為了晉文公,趙衰擔任「原」這個地方的大夫,住在原城,主持國家政事。晉文公之所以能返回並且成為霸主,大多是趙衰的計策,這些事都寫在前面的《晉世家》中。
趙衰回到晉國以後,在晉國的原配妻子堅決要求把他在翟國娶的妻子迎接回來,並且讓翟國妻子的兒子趙盾擔任嫡系繼承人,而讓自己的三個兒子居下位侍奉他。晉襄公在位第六年,趙衰去世,他的謚號是「成季」。
─────────解說與心得─────────
延續上一段內容,司馬遷繼續從「趙夙」這一代往下介紹,這裡來到趙夙的孫輩──趙衰這一代。
有趣的是,趙衰面對他上層的晉國並不知道該侍奉國君──晉獻公?還是底下的公子?由此可以推論晉獻公做得並不好,才會讓趙衰如此猶豫。但面對這猶豫,趙衰竟然透過「占卜」的方式來選擇侍奉者,倒讓人有點傻眼。以今日眼光來看,關乎趙氏一族的大事,怎麼可以用占卜來決定呢?但如果以過去的角度來看,如此重要的大事,當然就是要用神聖的占卜來決定才是。
只不過,為何從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占卜的結果是如此準確呢?!趙衰因為占卜而選擇了公子重耳,也就是未來的霸主晉文公,進而成就了趙國的事業。這一切難道真是天命嗎?
以科學的角度來思考,這當然很難讓人相信有所謂的天命。那麼該如何解釋史書上的占卜總是如此準確呢?難道是事後修改紀錄?說自己當年是透過占卜而選對了主君?
我想,用統計學的角度來思考,或許是倖存者偏差的關係吧?!歷史上應該有許許多多的部族都透過占卜來決定過未來。但能留下紀錄的,當然後來功成名就的部族才對。換句話說,大量因為占卜而選錯未來的人都湮沒在歷史洪流中,我們只能透過歷史記載看到成功的部分而已,當然就會誤以為歷史上的占卜總是那麼神奇且準確。
言歸正傳,既然對古人來說,占卜是如此神聖的儀式,那麼占卜得到的結果是該追隨公子重耳,當然就得從一而終,不論重耳後來流亡到哪兒,都得追隨到底才行。所以,趙衰對重耳的不離不棄,不僅可以看出趙衰對重耳的忠心,更可感受到那個年代對鬼神指示的尊重。
而在這十九年的流亡過程中,司馬遷特別提到了在翟國的一段經歷:翟國國君在討伐赤狄部落時,擄獲了兩個女子,把年紀大的女子許配給趙衰,年紀小的許配給重耳。為何如此安排?是因為趙衰比重耳年長?還是因為年少的妙齡女子該許配給主君呢?回到過去那個講求尊卑的時代來看,我想第二個答案或許比較合適吧?!由於史書中沒有趙衰的生年紀錄,也就無從考證,暫且放下。
由於主角是趙衰,所以司馬遷底下留下了一段更匪夷所思的紀錄:趙衰的原配夫人竟然堅持把翟國得到的女子迎回國,並堅持把那個更年幼的子嗣──趙盾當作下一代的趙氏主政者。為何原配夫人會如此堅持?史書上沒有任何紀錄。但推想一下,或許原配是為了感念這位翟國女子一路照顧趙衰的關係吧?!
然而,即使如此,真的要把趙氏一族的命運交給一個趙衰與外族女子生下的小孩嗎?為什麼不交給自己的三個孩子呢?面對這有點匪夷所思的情況,我想或許繼續看下會得到答案的。就讓我繼續接著讀下去吧!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