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通榆河》第十三章(下)

木楊
·
·
IPFS
·
人民公社集體勞作,總有貓膩,這哥仨撿到寶了,撿到什麼寶了,讓他們高興得發愁?

各位文友好!

本部小說記錄的是1958-2010年間蘇北農村往事,甚是有些趣味,供大家有空閒讀!🤝

哥仨撿到寶,愁容滿面焦,

如何弄歸家,一起想大招。

導讀:人民公社集體勞作,總有貓膩,這哥仨撿到寶了,撿到什麼寶了,讓他們高興得發愁?

www.penana.com/artic...

長篇小說《通榆河》第十三章(下)









“沒有關係的,承闊二娃,山芋是整的放進去的,我們吃的時候又把皮剝了,不會中毒的,舒麻子吃了這麼長時間,你看他生病了嗎?”

承闊承廣一聽,回想起剛才怎麼吃山芋的,確實把皮剝了,應該沒有吃到豬食,兩人這才放心。

幾個人在院子裡轉了一圈也沒有發現什麼豬草,承山一邊走一邊罵:“這個混帳王八蛋的舒麻球,昨天肯定偷懶了,沒有出去挑豬草。”

“那,三哥,是不是外面沒有豬草了,舒麻子才不出去挑豬草的?”

“不會的,這傢伙肯定是偷懶,才不出去挑的。”

“那怎麼辦,三哥,到哪才能挑到呢?”

“有地方,咱走吧,舒麻子也該回來了,咱去灰兒井。”

“啊!又要去那死人堆呀?”沒有辦法,誰叫自己找不到豬草呢,反正這大白天的,鬼也不敢出來。

墳多的地方就是人去得少的地方,承闊承廣想那的豬草肯定多得要命,等三人走到灰兒井一看,池塘墳堆之間河畔上的土被翻得亂七八糟,光禿禿的,沒有一根草。

“三哥,這哪有什麼豬草,連茅草都沒有,你看都光禿禿的。”承廣一看頓時泄了氣。

“別急,二娃,我看看。”承闊承廣看見承山在這亂七八糟的土上走了幾步,突然打了個哈哈,“承闊,二娃,今天我們碰到寶了。”

“碰到寶了?”承闊心中說我三哥是不是生了那場病後變糊塗了,這光禿禿的地上還能有寶貝?

“你們曉得嗎?夏天的時候莊子上流傳過一個故事。”

“什麼故事?三哥,我們怎麼不曉得?”

“這也難怪,你們整天在學校工地上耍子,莊子上的事不曉得也正常。”

“三哥,你快說呀,急死我們了。”

“聽我說給你們聽啊,那時我身體剛好,有一天吃中飯,我爹突然跟我說莊子上有人在灰兒井這裡看見一條斗碗粗的長蛇,身子掛在那棵大樹上,頭伸在水中喝水,說那蛇有好幾丈長,大家聽了都怕得要命,誰也不敢來這裡。為這事吳大宏還在開會的時候特地說過,叫大家小心,沒有事千萬不要去灰兒井,有事要去的話一定要多叫上幾個人。”

“什麼?這地方有大蛇呀!”承廣嚇得叫了起來,承闊一聽心中直哆嗦,臉色也開始發白。

“你們怕什麼,承闊瞧你臉都嚇白了,我還沒有說完呢。”

“那…那…三哥,你倒是快點說呀。”承闊說話都有點顫牙,讓人感覺他有點冷沒有穿夠衣服似的,承山心說承闊你不剛剛吃了一兩個熱山芋嗎?

“我爹說這話的時候老正經的,不像開玩笑,我當時還真的相信了,也害怕了一下,但我發現我爹說的時候我哥一直抿著嘴在偷偷地笑,我就感到這裡面肯定有什麼文章,等吃完飯,我就纏著我哥,問他為什麼偷偷地笑。”

承闊承廣對看了一眼,趕緊問道:“為什麼呀?三哥,快說呀。”

“後來我哥被我纏得沒有辦法,就對我說,那大蛇的故事是吳大宏叫舒麻子說出去的,因為灰兒井這裡不算耕地,就種了一些山芋,吳大宏怕人家來偷,這些山芋是為養豬場種的,要是被偷了,豬就沒得吃了,所以他就想出了這個故事,叫舒麻子說出去,嚇大家的,結果絕大多數人還真的相信了。”

“噢……原來是這樣,看把我們嚇得。”承廣長舒了一口氣,“不過,三哥,我都懷疑,這吳大宏能想出這麼促狹的主意出來?”

“哈哈,二娃,還是你聰明,你說得一點沒有錯,這主意還真不是吳大宏想出來的。”

“那是誰想出來的?”承闊承廣兩人一齊問道。

“咱二伯呀!”

“咱二伯?”

“是呀,就是咱二伯,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晚上我爹叫我哥去二伯家幫他做什麼事情,我哥就去了,去的時候有點晚,天都黑了老一陣了,那天白天下了一場大雨,晚上也不熱,沒有人在外面乘涼,我哥到屋前聽到二伯和吳大宏在說什麼事,吳大宏還在笑,我哥就停了下來,仔細一聽原來說的就是這長蛇故事,我哥聽了,也沒有敲門,就回來了,跟我爹說二伯全家都睡了,不好敲門,還是明天說吧。我爹聽了還以為二伯病加重了,所以才這麼早睡的,還為他擔心了一個晚上。”

“哈哈,二伯就是促狹呀,要是二伯沒有病就好了。”

“是呀,二伯要是沒有病,憑他的能力,說不定能做個大隊幹部,那我們得沾多少光呀。”

“就是就是。”

“我跟我哥是睡一張床的,那天晚上回來後他一直在笑,我問他為什麼笑,他也不肯說,雖然那時我不曉得是什麼事,不過我敢肯定那天晚上我哥說的是假話,夏天哪有人家睡那麼早的?”

“三哥,那三伯曉得這件事嗎?”

“你說我爹呀,我爹是曉得的,家裡就瞞著我一個人,那天吃中飯的時候,我爹說出來是嚇唬我的。後來我哥跟我說,我病剛好,火抗低的,不能跑到墳多的地方去,我爹怕我來到這裡耍子才說的。”

“原來是這回事,那……三哥,你說這回碰到寶了,是什麼東西呀?”

“哎喲,說了半天,把正事給忘了。”承山一拍腦袋,接著說道,“我聽了這長蛇的故事後沒有多久,有一天下大雨,大家沒事,我跟我哥就戴上斗笠去河邊釣魚,沒有事就說這長蛇的故事,說到了山芋地,我哥突然告訴我一件事,叫我一定記住的。”

“什麼事?三哥。”承闊承廣又好奇起來。

“我哥說等到了挖山芋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把地裡面的山芋挖乾淨,都會留下記號,等一有機會就到山芋地裡把沒有挖乾淨的山芋再挖回去,這裡好像是中秋前幾天才挖的,肯定還有山芋在。”

“三哥,你說這地裡還會有沒挖乾淨的山芋?”承廣一聽眼睛都冒金光了,心說這要是有了山芋,放到灶膛裡烤著吃,比舒麻子放在豬食裡煮要好吃多了。

“別急呀,聽我說,我哥還跟我說,挖山芋的人會把地刨得坑坑窪窪的,他們會把山芋埋在窪塘的底下,從表面上看,好像挖得很徹底,其實這裡有好文章呢。”

聽了承山的話,承闊承廣把這塊山芋地看了一下,這灰兒井的水面差不多有三畝,這河畔的山芋地也不小,夠咱挖的了。

三人拿著小鍬開始挖了起來,直到正中午了,承山看了看,說道:“不能再挖了,再挖我們弄不走的。”

承闊承廣一看,三哥說得對,不能再挖了,再挖真的弄不回去了,三人趕緊把山芋撿到籃子裡,承山試著提了一下,好傢伙,每個籃子裡起碼有三四十斤。

三人一看頓時傻了眼,這山芋是好吃,可這麼重怎麼弄回去,要是叫大人過來弄回去,被發現了,是要上交的。

“要是源平在就好了,他肯定弄得動的。”承闊還記得開學的時候,源平輕飄飄地就把他們弟兄倆當學桌的比這一籃子山芋輕不了多少的方凳扛到了肩上。

“說這話沒有用的,關鍵要想個法子,能讓我們自己弄回去。”承山急得轉了起來。

“三哥,咱抬回去可以嗎?”

“二娃,三個人怎樣抬兩個籃子呀?”

“可以的,三哥,你想,一個人在中間,兩個肩都擔上,前後各有一個人,這樣不就抬起兩個籃子了嗎?”

“哎呀,二娃,你小子真的是太聰明了,我咋就沒有想出來呢?”承山一聽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

“不過,三哥,這中間的人擔子就重了,怕吃不消的。”

“二娃,你最小,在最前面,中間我來,承闊在最後面,我們把前面的籃子裡的山芋拿一些到後面籃子裡,到我家後再放回去。”

“好的,三哥,就這麼定了。”

“不能這樣走,得找些東西蓋在上面,墳頭上有開了花的刺艾,這東西豬能吃的,你們倆快去弄,我爬到樹上掰兩根樹枝下來做扁擔。”

“好的,三哥。”

三人分頭趕緊去做。

不一會兒,東西都弄好了,承山把擔子弄好了,感覺別人看到了也不能看出什麼了,各人站到了相應的位置上,開始抬了起來。

平均下來,承廣肩上可能有不到二十斤,承闊肩上有三十多斤,承山左肩上有二十多斤,右肩上三十多斤,這樣就走了起來。

“二娃,你吃得消嗎?”

“三哥,還好,你怎樣?”

“ 我沒事,承闊二娃,你們誰抬不動了,要說一聲,大家一起歇一歇,不能突然扔下擔子,那樣籃子掉下來,山芋就滾出來了,露餡了,就完了,聽到了嗎?”

“好的,三哥。”

三人就這樣抬抬歇歇,大人們都回去吃中飯了,地裡沒有人,倒也平安無事。

等上了大路,承闊愁了起來,說道:“三哥,這一定要從二伯家門口走的,要是吳大宏發現了,怎麼辦?”

“沒事,別怕,都聽我的,現在不能歇了,而且現在要開始打號子,聲音越大,他們越不會懷疑。”

“好的,三哥,聽你的。”

三人一路打著號子,吭吆吭吆地走了過來。

吳大宏一家正在吃中飯,忽然聽見外邊大路上傳來小孩的吭吆吭吆號子聲,不知道怎麼回事,都出來看。

素珍看見三人這樣抬著東西還打著號子,挺稀奇的,就問:“三舅,你們抬的什麼東西呀?”

“素珍,我們抬的豬草呀,開了花的刺艾。”

吳大宏一聽,鼻子裡哼了一聲,說道:“打這點豬草,還三個人抬,屁大點重量,還打這麼響的號子,真會做場子。別看了,別看了,回去吃飯。”

承闊承廣一看,心說還是我三哥有辦法,這麼容易就把吳大宏給騙了。

三人一鼓作氣,承廣承闊不斷地換肩,一直抬到了承山家裡才停了下來。

承海遠遠看見三人打著號子抬著東西走了過來,心想承山不是作勢的人呀,肯定有什麼事情,等擔子到家,撥開刺艾一看立刻明白了。

承闊承廣兩人痛得直揉肩,承山把拿出來減輕承廣分量的山芋放了回去,承海把籃子提在手上幫承闊承廣送了回去。

桂花婆媳看到一籃子豬草,心中高興,等打開一看,弟兄倆一說,兩人都有點驚喜。

“你們就這樣抬回來的?”奶奶不放心地問道。

“是的,奶奶。”

“這麼重呀,要是把大卵子抬掉下來,那以後連婆娘都添不到的。”

承廣把手伸到褲襠裡摸了摸,對奶奶說道:“奶奶,沒有呀,還是一樣大的。”

“哈哈!”桂花婆媳看到承廣的樣子,都差點把肚腸子笑斷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