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賈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曖昩時刻7|硬朗女生的理智與感情

賈瑰
·
·
我明知那是太難的一段關係。只要理性計算一下就知道我根本不應該陷下去的,「勝算」實在太低,付出的代價卻很大。但我就是那樣陷下去了……

第七天描述你曾經在一段關係中,因為任何原因,讓你感到重新認識自己的一刻。

我對自己一直都有很多「以為」。

硬朗女生,不懂得溫柔、撒嬌。

我是萬事都靠自己的硬朗女生。

很年輕的時候,父母已經覺得我自己可以獨立處理事情,於是他們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

我每天就是自己上學、之後溫習、回家吃飯、飯後再溫習,與他們的互動減至最少。有時我也得自己只是那個家的租房戶。

印像中小學以後我都沒有對父母撒過嬌。對朋友也是較中性的態度——加上我高大的身型,就更與「溫柔」、「柔弱」這些詞語無緣。長大後,回望一下,甚至會發現,我是有點「氣牆」的——意思是,與我不熟的朋友、同學會有點怕我。這雖然使我一直没有甚麼朋友,但樂觀點看,這也令我從沒有被任何人欺凌過,因為大家覺得我不好欺負嘛。

但是……在我第一次真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開始在一起時,我竟然發然自己連說話的語調都不同了。

我想起之前看的一齣韓劇戀愛大戰——「劇情講述病態式討厭輸給男人的女人和病態式懷疑女人的男人經歷戰爭般的愛情後得到治癒的故事」(from wiki)。故事中後期男女主角終於走在一起後,女主角有一次在辦公室中和男主角傾電話,男主角問她午餐吃了甚麼,女主角用了很嬌媚的聲音說了句「大醬湯」。之後全個辦公室的人望著她(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過帥氣的她這樣說話),連她自己說出口之後也驚訝,原來自己有這樣的一面。

那與我的經歷很類似。我也是在真正走入一段關係後才發現——原來我也還有這一面的啊。

連我也被自己嚇倒呢。

(題外話,我一向對韓國戀愛喜劇有點保留,但《戀愛大戰》是少有地令我覺得不老土不無聊不婆媽、也十分有意思的一齣,想找劇追可以考慮一下。)

超級理性。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超級理性的人。當有朋友和我訴說其戀愛煩惱時,年輕的我總愛笑他們是「紅塵痴兒」——我當時應該是沉迷於……《紅樓夢》《傳道書》這類的書本吧。

我一直認為,我們總會渴望戀愛,但戀愛不總是美好的,渴望一下就好,不要太執著,否則就只有痛苦。讀經濟學的我更會向朋友闡述各種經濟學理論的運用,如:

  • 不值得為「沉沒成本」(sunk cost)留戀一段「已經投入太多時間和感情」的關係

  • 做每件事都有「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啊。談戀愛的交易成本可不便宜,你願意付出多少?

  • 如果你找不到戀人,那便要問一問自己,在這個戀愛市場的「供需法則」(supply and demand)中,你是不是處於市場中不受歡迎的「貨物」?你可以選擇降價而售,或者等待有天市場的需求有變而令你可以在這個市場中得到你想的價錢。

我與朋友們談得多,也令我自己相信,我就是這樣一個超級理性、善於計算的人。

就算我真的有喜歡過甚麼人,當計算一輪發現「輸」的機會太大時,我便不會主動做任何事、甚至會逃避。

直至那一次。

我明知那是太難的一段關係。只要理性計算一下就知道我根本不應該陷下去的,「勝算」實在太低,付出的代價卻不少。

如果現在的我知道有人和當年的我做同樣的事情,我肯定會勸他三思。

但我就是那樣陷下去了……

我的理性去了哪裏?!?!

雖然最終都是無疾而終,但因為這次的不顧一切,我開始發現,也許,有時不用計算太多,憑直覺試試,也不錯……吧?就算最終不是最完滿的結局,也算是經歷過嘛。

那次的不顧一切改變了我。理性重要,但感情也不是完全無用。

那真是Sense and Sensibility的感悟啊——都說藝術源自生活嘛。

1995李安版Sense and Sensibility. 當年的Kate Winslet真是美得不得了啊。我因為這齣戲喜歡上Emma Thomson 呢/網絡圖片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