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110|Neil Patel 嗆:傳統 SEO 的遊戲早就結束了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雨果.Hugo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嗨!這個禮拜策展讓我特別有感的是 AI agent(AI 代理人)這個議題,可以想像它是一個「具有跑腿能力」的數位小幫手,而不單單只有問答。
這股浪潮同時席捲 Web2 與 Web3 世界,放在第 6~7 篇選文。
❏ 本週焦點
🔸 Kobo年度好書推薦及週年慶購買攻略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沒做什麼,甚至他的立意還是良善的,但我們就是看不慣?
🔸 Neil Patel 直接嗆:傳統 SEO 的遊戲早就結束了
🔧 Nano Banana 超完整攻略:殺手級 AI 繪圖,應用技巧、商用案例與未來趨勢分析
🔧 100 個 Nano Banana 用例整理
🔧 Manus 全自動代理實測,結果太驚人
🌍 AI 是以太坊的未來嗎?開發者把希望押在它身上
🌍 不只悠遊卡,麥當勞儲值卡也是穩定幣?從曲博文章看懂三大區塊鏈迷思
🌍 全倉合約網格怎麼賺錢?操作邏輯、風險、開單心法一次看懂
💪 主編後記:幣本位合約盈虧來自於⋯⋯
❏ Kobo年度好書推薦及週年慶購買攻略 by 邱韜誠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Kobo 週年慶,我也來分享一下更新的書單。下面每一本都能在 Kobo 買到,文章最下方也有分享 Kobo 的購買攻略,記得要看、能省錢。
商管
【特特特推】思辨賽局:看穿局勢、創造優勢的策略智慧
【特特特推】百万富翁快车道行銷
【特特特推】峰值體驗、峰值體驗 2
【特特特推】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
【特特特推】顧客價值行銷、營銷筆記
【特特特推】銷售真相、賣貨真相
【特特特推】客戶中心策略:經營最重要的是盯住客戶、掌握客戶社科/自科⠀
【特特特推】人類大歷史(三部曲)
【特推】為什麼要睡覺?
【特推】人慈
【特推】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心理學
【特特特推】象與騎象人
【特特特推】設計你的小習慣寫作、出版
【特特特推】取材.執筆.推敲
【特推】作家生存攻略 1
【特推】如何閱讀一本書
【特推】大人的11堂寫作課
【特推】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
【特推】編輯七力個人成長及其他⠀⠀
【特特特推】始於極限
【特推】創運思維
【特推】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雨果・Hugo 🙋 IMO :買書是一種投資
其實每年都會看到「今年週年慶的優惠又比去年縮水」之類的比較文,但仍花錢不手軟,只要書名看對眼的書統統放到購物車結帳。
反正投資腦袋的錢是永遠不會虧,對吧!
❏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沒做什麼,甚至他的立意還是良善的,但我們就是看不慣? by Mr. P 自信教練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看不慣」他人,其實和對方做了什麼沒有太大關係。
真正讓我們在意的,往往是:對方的做法觸碰了我們內心既有的標準。
當一個人展現的方式,和我們自認「正確」的方式不同,就會讓我們心裡不舒服。表面上看起來,我們是在挑剔他人,但其實我們是在守護,自己內心的價值系統。
而最重要的是,我希望你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成功模式,否定了自己的價值,也不要因為堅持自己的方式,就看不見別人的智慧。
下次當你因為某人而心裡不舒服時,不要急著問「他怎麼會這樣」。而是先問問自己:
「他的行為,觸動了我心裡哪條隱藏的標準?」
「如果放下這條標準,我會更自在嗎?」這才是真正的成長與突破。
旅讀從心 🙋 IMO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透過他人得以窺探出自己內心的一些脆弱以及盲點,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想想自己的情況的確如此。有時可能是因為自己無法成為那樣的人,變得沒有自信而厭惡他人(自己?);有時則是不屑,但卻也忽略自己的標準是否過於偏執。
然而內心的糾結,正是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好時機。
❏ Neil Patel 直接嗆:傳統 SEO 的遊戲早就結束了by SEO 達人
Google Trap:流量漂亮,但轉換卡死。
SEO 沒死,它只是變大了。
真正的關鍵不是「搜尋」,而是「決策瞬間」
現在的消費者不會像以前那樣慢慢比較十個藍色連結。他們會在零碎的觸點瞬間做選擇⋯⋯。SEO 進化成「Search Everywhere Optimization」
重點不是你能不能被找到,而是你能不能被「選擇」⋯⋯一套內容策略不可能全平台通用,你必須理解每個平台的「決策語言」。Visibility ≠ Validation
最後,Neil 給了一個框架:RICE
用 Reach、Impact、Confidence、Ease 來挑平台,先選 2~3 個,而不是到處亂打。這樣才有機會在「正確的地方」被選中,而不是在「最多的地方」亂槍打鳥。
閱讀筆耕 🙋 IMO :留言區更要看
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在下方留言區收到許多補充和指教,完善了整個視野。以下根據討論連貫成文:
在數位行銷裡,常見的誤區就是把不同平台的「用戶意圖」混為一談。像是在 TikTok 上滑影片,屬於一種「被動娛樂」的消費行為;而在 Google 上輸入關鍵字,則是「主動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這兩者完全不同,如果混淆起來,很容易高估其他平台對 Google 的「替代性」。
消費者的決策流程往往比我們想像得更曲折。很多時候,影片只是激起第一層的興趣,接著他們會再打開 Google,去查更多相關資訊、閱讀評論,最後才做出判斷。換句話說,多平台的使用才是大部分的真實。
經營品牌,本來就不能只壓單一平台。消費者旅程非常破碎,就像我們自己每天逛好幾個網站,買東西前總是東看西比較,過程中每個觸點都可能影響最後的選擇。最終還是得回到自己的 TA(Target Audience),去理解他們在整個決策流程中,會如何跨平台移動,並據此規劃行銷策略。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Nano Banana 超完整攻略:殺手級 AI 繪圖,應用技巧、商用案例與未來趨勢分析 by Kevin
以前的 AI 是個「一次性畫家」,每張圖都是獨立的,沒有記憶。
而 Nano Banana 則像是一個「專屬角色設計師」,它能記住你創造的角色,並根據你的對話不斷修改和延伸創作,讓你能輕鬆地為同一個角色創造一系列連貫的冒險故事或情境。
❏ 100 個 Nano Banana 用例整理 from github
Nano Banana 是 Google 推出的革命性 AI 圖像編輯模型,代表了從「AI 繪畫工具」到「AI 創意夥伴」的範式轉移。它不再是被動執行指令,而是能深刻理解已有圖像的上下文、光影、物理邏輯和創作意圖。
❏ Manus 全自動代理實測,結果太驚人 by Kelly Tsai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AI 是以太坊的未來嗎?開發者把希望押在它身上 form decrypt
Tech giants like Google and Amazon are betting on AI agents, and Ethereum developers believe their blockchain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power this new machine economy.
Ethereum core developer Davide Crapis has proposed ERC-8004, a standard for AI agents to discover, verify, and transact with one another.
Supporters argue Ethereum’s payment rails, digital identity tools, and scalable multi-layer structure make it the most efficient foundation for an AI-driven economy.
閱讀筆耕 🙋 IMO :AI agent 經濟
AI 不只會寫文生圖,下一步是「AI agent 經濟」。
這些機器人會自己上網找資源、驗證身份、完成交易。
以太坊開發者最近提出 ERC-8004 標準,讓 AI agent 能在鏈上彼此發現、建立信任,再直接付款。
Google、MetaMask 都已經參與,等於把 AI 與區塊鏈綁在一起。
未來幾年,以太坊的主要流量可能來自「機器人」而不是人類。就像 DeFi 改變了 2020 的以太坊,AI agent 經濟,會不會定義下一個新時代?
❏ 不只悠遊卡,麥當勞儲值卡也是穩定幣?從曲博文章看懂三大區塊鏈迷思 form
區塊勢
曲博是加密貨幣的懷疑論者,但並非不懂區塊鏈。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論點確實也反映許多人對這個領域的誤解。
我完整讀完曲博的文章後,整理出「三大迷思」並逐一拆解。我會先說明曲博的論點,再點出問題在哪並用具體事實佐證。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讀者不僅能看熱鬧,也能自行判斷對錯。
❏ 全倉合約網格怎麼賺錢?操作邏輯、風險、開單心法一次看懂 from 鏈習生
全倉合約網格是一種進階的短線策略,最大特色在於多空同時開單、共用保證金、對沖趨勢盈虧,讓你能在震盪盤中高效刷出網格利潤。
它放棄了趨勢行情的獲利機會,專注在盤整期間快速出擊,因此操作節奏必須夠快、風控意識也得更嚴格。
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成功模式,否定了自己的價值,
也不要因為堅持自己的方式,就看不見別人的智慧。
——Mr. P 自信教練
❏ 幣圈少數「實質正回饋率」的支付卡 ether.fi Cash
我最近把 ether.fi Cash 加密支付卡,設定成 Apple Pay 和 LINE Pay 的預設卡。
從此,再也回不去了。
以前我最討厭的事,就是「加密貨幣出金」:錢要先從國際交易所轉到台灣交易所,先收一次 gas fee,轉成台幣時還再支付 30 元銀行手續費,整個流程又慢又煩。未來專法實施後,可能還要考慮稅務的問題。
但自從用上這張加密支付卡,就不用再管這些麻煩事。ether.fi Cash 已經變成我目前最愛、也最有感的區塊鏈應用。
✅ 免年費
✅ USDC 穩定幣直接刷卡,不必先賣幣換法幣
✅ 免出金流程,少一堆手續費跟轉帳時間
✅ 儲值金自託管,少一層信任風險
✅ 儲值金享 10% 年化活期計息(浮動)
✅ 不用「押金」也能賺回饋
✅ 所有消費給 3% 現金回饋
✅ 實質正回饋率(扣完匯率磨損,大約是 2.3% 現金回饋)
這是一種「邊存錢、邊賺錢、邊消費」(Save, grow, spend)的嶄新體驗。
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 Web3 生活入口。
還未體驗過 ether.fi 加密支付卡的朋友,可以參考這篇教學文章,使用【創經 IMO】推薦連結申辦,20 分鐘左右就能搞定!
❏ 主編後記:幣本位合約盈虧來自於⋯⋯
幣圈交易所常看見以下幾個名詞
U本位合約
幣本位合約
幣幣合約
尤其是後兩者,容易混淆,我花了一些時間釐清,分享如下:
升級訂閱解鎖更多賦能
imoweekly.im/
- 週報:主編後記
- 人物誌:語音訪談無限回放
- 卡片盒筆記:白板原始連結
- 不定期空投派發
- 年度訂閱享 17% 折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