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神再提以太坊初心 Pepenode引領迷因幣進化 從炒作走向功能化應用
當前迷因幣在市場中掀起的短期狂熱,引發了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V神)的公開反思。他近日發文指出,以太坊的長期可持續性並不應建立在投機迷因的火爆之上,而應聚焦於「低風險 DeFi 協議」這類能提供穩健經濟支撐的基礎性應用。他強調:真正支持網絡長遠發展的,不是喊單潮流,而是那些能穩定帶來收入與實用性的協議設計。
V神倡議:以太坊不能由迷因主導
Vitalik在其部落格文章中強調,類似支付、儲備型協議或全額抵押借貸這些結構清晰的低風險DeFi平台,能如同Google廣告業務般,成為整個網路系統的印鈔機,進而反哺更多非營利卻極具價值的應用。他指出,雖然早年DeFi存在過度聚焦投機與風險的問題,但今天,市場與技術都逐步成熟,DeFi已逐步走向主流。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迷因幣的短線文化。V神並未直接點名,但明顯暗示,以某些政治迷因幣為主體的區塊鏈生態系,其手續費來源與網絡用途令人尷尬,缺乏真正可持續的技術與應用支持。他進一步呼籲,應避免讓整個區塊鏈文化墮入這種「為了好笑而好笑」的模式中。
去中心化金融的下一步:非美元掛鉤與個人信譽借貸
Vitalik也對DeFi未來的演化提出具體藍圖,例如基於社交信譽分數的無抵押貸款、預測市場與現有金融模型的結合,甚至是擺脫美元掛鉤、轉向「平價幣(Flatcoins)」作為新一代穩定價值的方式。他強調,這些低風險DeFi的探索,不僅能拓展以太坊的應用層,也具備明確的正向社會效益。
而與之同步,一些新興項目也開始思考如何在迷因文化與真實經濟應用之間取得平衡。
Pepenode:把挖礦變成遊戲,把迷因變成動能
Pepenode($PEPENODE)正是這樣一個融合娛樂與價值的創新例子。它不再將迷因幣視為純粹炒作工具,而是設計為一個輕策略式、可互動的「挖礦遊戲」。玩家可部署虛擬礦機,在平台上生產Meme資產,透過升級與競賽獲取獎勵,參與不再只是買賣,而是逐步累積與成長的過程。
Pepenode的經濟模型採用階梯式預售機制,確保早期參與者擁有更高性價比,同時引入鎖倉、質押、治理投票與活動機制,讓代幣不僅具有交易價值,更具平台功能。
隨著主網TGE啟動,代幣領取與初期流動性也將同步展開。項目團隊已完成合約審計與透明披露,強調信任與長期參與的重要性。這種從「玩法」出發再嵌入經濟效益的設計,可能正是新一輪迷因項目轉向資產化、功能化的重要指標。
立即進入Pepenode預售
結語:從迷因狂潮到功能型應用的轉捩點
Vitalik的觀點提醒我們:真正能承載區塊鏈願景的,不是短期爆紅的迷因,而是能穩定運作、長期參與的機制與協議。在這波文化轉向的關鍵時刻,像Pepenode這樣的創新項目,正試圖把迷因精神轉化為一種可持續的經濟活動路徑。對投資者而言,這不僅是參與一次預售,更可能是見證下一個「可持續迷因」敘事成型的機會。
免責聲明
加密貨幣投資風險高,價格波動大,可能導致資金損失。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自行研究(DYOR)並謹慎決策。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