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的崩解和重生
回顧之前走過的歲月,似乎解構、重構一直是我生命中不同的階段轉折點。然而,最重要的一次,真正解構了我裡面長久以來僵固的自我態度和認知,或是說,我自己的生命給了我一拳重擊,我才慢慢地沉靜下來,回去尋找那被我遺落在心靈角落的碎片。
依稀記得,二十出頭、年輕氣盛的自己,覺得婚姻和孩子會困住自己,還自信地認為,就算真地進入婚姻,我能夠掌控每一個狀況。後來結婚了、懷孕了,我和丈夫兩人興奮、雀躍地開始勾畫似乎可見的未來。在整整40周的孕期,我的身心狀態一直非常快樂,家裡也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操煩之事。當時,我真心覺得我應該很適應家庭生活。然而,真正的挑戰卻是隨著孩子的出生而來,考驗著婚姻、考驗著對自我的認識、考驗著我們以往對生命的想法。
孩子出生後,我選擇了自己照顧。在異國,沒有家人後援,公公婆婆又住得遠的情況下,我幾乎是24小時,每一天、每一個禮拜、每一個月都在餵奶、陪睡、換尿布、洗澡、推嬰兒車帶孩子散步、唸書給孩子聽、陪他玩、煮飯、洗衣、曬衣等看似規律的生活中行進。突然有一天,有個非常微弱的聲音似乎在對我說,「你還好嗎?」,緊接著就是眼淚無法控制地、不停地從眼裡竄出,怎麼都止不住,我卻完全發不出聲音,似乎連哭都沒力氣出聲,只能讓眼淚來代替我把裡面最深的吶喊釋放出來。我想,我的臨界點到了。
當天晚上,我選擇跟先生坦承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選擇讓他知道,事實上,縱使他在我身邊,我還是無助、迷惘的,我依然脆弱!我不想當他人或這個社會所期待的「母親」角色,而「為母則強」一句話更是打得我挺不起身來。我愛我的孩子,但不代表我必須犧牲、消耗掉身心的健康,以便把自己塞進「好媽媽」框架裡。我想要,能夠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我也需要,來自身邊的支持和鼓勵。我先生陪著我踏出了第一步。
孩子逐漸長大,經過幼稚園後進了小學,在這之中,我們更是經歷COVID-19的居家隔離時期。那段時間,是整個內在自我的崩潰。似乎看不到自己未來有任何的改變,我把眼光完全放在了自己身上,而忽略了先生也有他內在的焦慮和徬徨。在那段時期裡,整個家庭生活看似全在一起,但我們兩人除了在孩子身上的交集外,幾乎不交談,一交談就會有爭吵。這樣的日子過了好一段時間,直到我慢慢藉由心理學回到自己內心,誠實面對自己的脆弱、不安、逞強、憤怒、悲傷,我才能回過頭去看,在那段時間裡,我和我先生各自的無措、害怕、憂慮,都被寄託、投射在彼此身上,希望能找到出口,卻忘了我們並非完人,也害怕擁抱那無能的自己。
終於,當我承認自己的有限、自以為是,當我認知到對自己、對他人要有界限,當我了解執著並不能帶我達到彼岸,當我願意轉身擁抱、接納那一個被刻意遺忘、不被自己喜歡的我,我發現,我的生命歷程正式進入另一個階段,似乎天空變的更寬闊,我也活得更自在,我也更有力量去擁抱身邊的家人、朋友,還有我的學生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