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只是有些人的《擋箭牌》而已

方晴君/七神光-多領域創作人
·
·
IPFS
·
有些人把「創作」和「初心」當作掩蓋其功利目的的「擋箭牌」。


有些人總搞不清楚「純創作」的動力是內驅的,它最特別之處是在創作中,就可以讓你內心富足,充實滿滿;而有些人的創作目的是外求的:求熱度,求點閱,求流量,求變現。
雖然說起來都是創作,但初衷不同,目的也不同,只是世間太愛把錢和任何的事情做綁定,而且過於急功近利。

我這本《我不是沒本事,我只是不跪》就是有感而發的別冊,它揭露了許多披著創作初心的投機者真相,也為純創作者發聲,我們一直遭受無謂的評判,只因為,我們默默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卻要被世間的名利分等級?!

純創作者,自有我們的價值評估體系。
我們的「成功」與「等級」,在於作品完成時內心的圓滿,在於對自我靈魂的忠誠。
世俗的名利尺規,不配,也無法為我們分級。


無法讓人買單的創作人

遇到對流量、變現、關注人數有強迫症的創作者,你不用急著跟我說不能變現,還創作幹嘛?你越著急只是讓人看出你的焦慮~你無法讓人買單。

你追的是市場趨勢,我想的是創作本質,我們就是平行線,要的根本不同。
我創作不是因為一定要賺錢,雖然我作品也是有授權給人的;但我創作,主要是因為「我有想要傳達的」;你追的是「受眾要什麼,觀眾愛什麼」這兩種出發點,沒有高下,但確實不同。

你可以選擇寫「大眾愛看、保證點擊」的套路文,這是你的選擇我尊重。
但我不會去改我最核心的東西,只為得到演算法的青睞。
你把創作當生意,那自然會想最大化利潤、內容迎合大眾,那叫「經營IP」
就別披著創作的皮 ,因為當你越靠近商業,你會越遠離純粹的自己。

因為只剩數據在決定你該寫什麼,畫什麼,拍什麼,
你就會發現,你早就不是在創作,你是經營和妥協。
我寫的你愛看不看!我又不靠演算法活著。

只是長期觀察,看到太多人畫得差,寫得空,
然後滿口問:「演算法怎麼推?為什麼我作品沒人看?為什麼沒有愛心?」

覺得不能變現就等於白寫,那就去寫可以變現的;
原來就不同路線,本來就不必說服彼此。
因為你是市場的,我是我自己的。


創作和創作變現(商業)為什麼要混為一談

創作是創作,創作變現是創作變現,為什麼要混為一談?!
然後身為創作者,又拿這個質疑自己?
內耗自己,求關注求流量,都只為了要變現?
搞的能變現的創作才是有價值的?
不能變現的創作,是沒有用的?
這反映現代社會對「價值」的狹隘定義。

許多人習慣用金錢來衡量一切,
認為只有能夠帶來經濟回報的東西才是「有價值」的。


但是創作的價值遠遠不只是變現能力。

創作本身是一種表達,是思想的延伸、情感的釋放、靈魂的對話。
它可以療癒自己、影響他人、啟發社會,甚至改變歷史。

而變現只是其中的一種可能性,它並不能決定創作的真正價值。
如果我們只用金錢來衡量創作,
那麼許多藝術大師的作品在他們生前可能都是「無用的」。

梵谷生前幾乎賣不出畫,很多名作者是死後才被認可,這些創作真的「沒價值」嗎?
當然不是。
當然,能夠變現的創作,確實能讓創作者維生,讓創作得以延續,這是現實層面的需求。

但如果因此把不能變現的創作視為「無用」,
那無異於扼殺了許多自由、純粹和真正具有影響力的藝術。

創作是創作,變現是變現。
它們可以有交集,但不該被混為一談,更不該用變現能力來衡量創作的價值。


沒被看見的人多了去了,真的不差你一個。
我總是不能明白一種心態;就是耗盡心血完成的作品,就只因為沒得到"你覺得"應該有的關注,或是讚數,你就否定了它的存在﹑最初的想法;你認為它沒用,沒給你帶來應該有的利益,就覺得自己沒能力,或是怪罪作品本身。

作品有它自己的出路,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就像我有些作品,可以發展成:
「動畫」「詞曲」有「手繪」「貼圖」「小說」「現代詩﹑三行詩或散文」

作品依它屬性,創作人的心情跨越每個層級,它並不會每個發想,可以成為那麼多的領域,當然「變現」也是一個領域。然而作品更多,就是一旦完成在發表之後,燃燒那麼一瞬間,就會安靜躺在它的位置。

而有些作品沉寂多年之後,它用另一個我想不到的領域出現,像小說成為「有聲劇」或是我學得了新的技能成為「動畫」,這些很多都是隨著日積月累,有了更多樣的呈現。

不要怪罪你的作品不能為你帶來流量,它是被你創造的,錯不在它;而有問題的是你的心態。

並不是說求「變現」有什麼錯,如果你要走變現,就去走能變現的,失敗了,也頂多是不適合,或是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但怎麼樣,都不該是作品的錯。

所以,別再遷怒作品,還嚷著什麼沒被看見,沒被看見的人多了去了,真的不差你一個。


我在其他文章也提過:
有些人的本心創作,剛好就契合市場需求,這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

但這樣的幸運兒畢竟不多,多數情況下,
若要走商業路線,勢必要考慮群眾的偏好。

這沒什麼不好,問題是你是否還認得自己?
可以為商業創作,但不要在過程中迷失。

你看現在多少人為了關注與流量,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創作。

創作與商業並不一定對立,但它們往往是兩條平行線。
你走得再遠,都該時不時回頭看看:
那條屬於你自己的路,還在不在原地發光。


創作者都有創作,但不是每個人都活在「創作本質」裡。
有些人是在「用創作做別的事」
有些人是在「為了創作本身而創作」
這中間的本質差異,不在產出,而在意圖、深度、代價、與誠實度。

創作本質指的是:
「你創作這件事,是為了表達、不是為了結果。」

也就是說——
你不是為了紅、為了賣、為了當網紅、為了集粉、為了變現。
你是因為你不寫會死、你不畫會癢、你不唱會空。

這時代的混淆是什麼?
很多人把創作當跳板,但不是真的熱愛創作。
很多人拿平台規則當創作規則,寫他們要的,不是自己要的。
很多人只是「寫字的人」,卻不是真的創作人。
結果是:👉 創作變成工具,創作者變成「操作員」。

「從靈魂長出來」的純創作者。
因為每一個字都不是為了取悅誰,
為了說服自己活著是有價值的。
創作不是商品,是傷口的重構、信仰的雕刻、內在的轉譯。
這一類創作者,是這時代最稀少、最難養、但最有可能留下來的人。

把創作當工具的人,創作的不是「靈魂」,而是「流程」
而純創作人,產的是「內容」,是「存在」
✔ 他們努力「讓人看」,純創作人努力「讓人懂」
✔ 他們靠的是外力,純創作人靠的是內驅的動力


我們反對的不是商業,是虛偽。
在發佈《我不是沒本事,我只是不跪》的前一天,我寫了這歌詞。
其實這兩年,我發現有些人把「創作」和「初心」當作掩蓋其功利目的的「擋箭牌」。
還有些人,本身在商業創作,妥協了一大堆,大喊著自己百分百初心。
妥協了﹑迎合了,還硬要証明自己的創作純度;

我真是覺得,你就摻雜了別人要的東西融進了你的創作,
怎麼會有你的百分之百初心呢?

要迎合,還硬要說自己不妥協,不然你幹嘛改變呢?
就是為了要商業,要變現,要流量,要關注不是嗎?
可惜我看到更多的創作者,即使照做,一樣還是沒人買單。

我尊重為了生存的妥協,但厭惡為了妥協的修辭。
商業化不是罪,真正的彆扭在於,
一邊做著交易的動作,一邊卻要求別人讚美你的情懷。

初衷就像指紋,一旦磨平了,就再也回不來。
你可以擁抱新的形狀,但別騙我說它從未改變。

《擋箭牌》詞:方晴君

V1
一堆創作人早就向名利看齊
還大言不慚說這是創作初心
沒有錢還談什麼夢想遠景
變現才是不變的真理

V2
迎合大眾千篇一律的作品
說是創新其實都差不多而已
出賣靈魂 妥協自己的聲音
早已是隨處可見的事情

B
喂~(喂) 怎麼沒人看見我
喂~(喂) 做這些很辛苦的說
喂~(喂) 快點按讚留言追蹤
提醒順便情緒勒索

喂~(喂) 快點按讚留言追蹤
喂~(喂) 提醒順便情緒勒索
喂~(喂) 有錢才有夢
沒人快點換條路走

C1
創作只是他們賺錢的捷徑
拿它做擋箭牌比較好聽
如果問初心的佔比
除了錢~ 可能還有那麼一滴滴

C2
創作只是他們想紅的工具
若沒人看 馬上就可以放棄
這時代流量才是唯一
沒有錢~
初心又算是什麼東西

RAP 1
要走商業 就走商業
不要在那裡裝初心最貴
弄髒單純創作的純潔
還說熱愛打死不退 (聽你裝孝維)

RAP 2
要付出一點就像吃虧
說喜歡又開了條件
一旦發現掙不了錢
回頭罵作品沒有作為 (不如洗洗睡)

B
喂~(喂) 怎麼沒人看見我
喂~(喂) 做這些很辛苦的說
喂~(喂) 快點按讚留言追蹤
提醒順便情緒勒索

喂~(喂) 快點按讚留言追蹤
喂~(喂) 提醒順便情緒勒索
喂~(喂) 有錢才有夢
沒人快點換條路走

C1
創作只是他們賺錢的捷徑
拿它做擋箭牌比較好聽
如果問初心的佔比
除了錢~
可能還有那麼一滴滴

C2
創作只是他們想紅的工具
若沒人看 馬上就可以放棄
這時代流量才是唯一
沒有錢~
初心又算是什麼東西(初心又算是什麼東西)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方晴君/七神光-多領域創作人https://taplink.cc/lolita3146 專長填詞/作曲/繪畫/新詩/小說/貼圖/小動漫/周邊製作,多方位創作人歡迎估狗》方晴君,皆有作品。就畫畫…寫寫﹑唱一唱,塗寫出我眼中的世界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