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书|被过度期待的人:燃烧自我的故事 · 第一天

被過度期待的人·一日書

yu
·
·
IPFS
·
期待是個具有多少重量的詞彙?而我們身上又背負了多少期待的重量呢?

期待是什麼?/是希望對方完成我做不到的事?還是希望對方能夠和我一樣做到?/期待是愛的延伸?還是自私的延伸呢?隨著疑問不斷飄蕩,就讓我回顧期待的歷程。

出生是發芽的那一刻,因為各種因素,我是整個家族中繼承阿公姓氏的孫字輩,在家族中,我比其他孩子擁有了更多阿公阿嬤的寵愛,他們是我父母外最關心我的人,有時更甚於父母,他們在乎著每餐的溫飽及生活起居,有很多小小的事,像聚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原本播著阿公喜歡的摔角都默默轉成了卡通頻道、只要我提及自己喜歡的菜色,接下來一週、一個月一定會有天看到九層塔蛋、雞湯、咖喱飯,小小的表現都是大大的稱讚,好像我的存在在生活中穩穩地被接在手上,他們期待我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不曾對我提出什麼要求,日常是那樣平凡充實。

父母的期待最多是在成績上的要求,把我送到最嚴格的補習班,停止我所有的課外活動,曾經大哭大鬧過,知道反抗通常沒什麼用,求學階段中我理解了努力讀書,是唯一在家中生存之道。

不過我總是閉著嘴埋頭苦幹,沒有章法的學習成效並未獲得父母的認可

「考了80分,怎麼沒有90分」

「考90分,100的那麼多有什麼好說的」

打壓早已是生活的日常,也是這個時期「學習至上」如幻聽般在我腦中迴盪,後來,我從才發現未來的一舉一動我都在回應著期待。

讓大學後開始到處打工經濟獨立後,父母的介入變少了,但期待早已刻在我的骨。從前因為任何不循規蹈矩的事都會被責罵,可能也是儒家思想的傳承,希望我能按照制度去走安全的路。因此決策時回音又出現了,在自我與正常拉扯中我總是痛苦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比不知道更痛苦,因為那不是正常的道路不是父母眼中可見的路,我知道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在做之前早已審判了自己給自己定罪,也總是被心裡的那個追求他的認同的小我給嚇到。

直至今日幻音仍存在著。期待,讓我成為了一個世俗定義努力的人,卻也剝去了一些創意色彩,思考父母的要求,初心也是希望我能夠出人頭地,如果我成為了父母也或許會和他們踏上一樣的路,現在我能做到最好的只有不再責備,才能夠翻開下一個篇章向前邁進。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u11是天使數字,紀錄日常的murmur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50612

片段日記
3 篇作品

《性別打結》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