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打結》讀後感

yu
·
·
IPFS
·
女性主義解構父權到解構戰爭,《性別打結》是本不管男人女人都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一本書,推薦大家實際去看
在圖書館借的書上貼標籤實在有些搞笑

最近讀完了《性別打結》,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我愛不釋手,閱讀過程充滿樂趣。書中許多內容其實在網路上都曾接觸過,畢竟它在現代社會學和女性主義領域中堪稱經典,冥冥之中彷彿牽引著我去探索。

之前就曾在「大問題」中看過不同女性主義的流派的討論,而「超級歪」也曾談論過這本書,會提到兩位創作者,是因為他們都是男性,很高興能從男性的角度來探討女性主義,因為本書作者亦是男性。要解決父權結構的問題,除了我們熟知的女性困境外,我認為男性的觀點能讓我們更全面地看待問題。

透過這本書,我也更清楚地看到了男性在推動女性運動中所面臨的困境。男性所畏懼的往往不是女性本身,更多時候是男性之間陽剛氣概的競爭,這點身為女性的我確實很少感受到。(我省略了大部分內容,因為我覺得目前很難將這部分表達得很好,就讓讀者在書中自由探索吧!)


父權社會中的無形滲透與特權

我們不得不承認,社會賦予了男性許多特權,例如工作機會、社會期待等。父權體制幾乎是每個人一出生就存在於生活當中,我們浸泡在這樣的氛圍裡,父權思想也因此無意識地滲透到我們的腦中。

如果我今天不是女性,甚至有酷兒傾向,我可能很難如此深刻地體會到這些,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去思索女性的權益。當父權不影響我的生活時,就像既得利益者一樣,無知是正常的。他們理所當然地擁有這些,卻不曾思考這背後是哪些群體的犧牲,因為他們所擁有的並不會消失,大部分時候都是順遂的(這裡的順遂僅是與女性相比相對順遂,不針對個案討論)。


衝突:女性主義的結點與溝通的橋樑

我想,女性主義的發生,是在男性順遂的道路上增添了一些「結點」,就像書中所說的,在推動女性運動時「去選擇一條阻力大的路」。阻力、結點,都意味著衝突,而衝突必然會帶來不適的副作用。

很多時候,無論是女性或男性,在面對那些黃色笑話或貶低言論時的笑,那種笑只是為了不想產生衝突,避免場面尷尬而做出的禮貌性反應,心中不舒服卻壓抑著情緒。但倘若從今天起,我們試著順從自身感受,在面對不恰當的發言時說出:「你這樣說讓我不太舒服」,把令人尷尬的氣氛丟回給對方,讓他體會我們曾感受過的尷尬。這不僅創造了結點,同時也為雙方搭起了第一座橋樑。

當衝突發生時,所有旁觀者也會開始思考。我相信衝突確實能讓人種下思索的種子,不要在沉默中死亡。最困難的,或許就是邁開衝突的那一步吧?


社會學視角:拆解複雜與戰爭的反思

我很喜歡從問題的本質和結構去拆解、討論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可能就是家長口中那種「不打破砂鍋問到底不罷休」的小孩。發現社會學這個領域後,更是替我打開了一扇大門。

而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關於戰爭的討論,收錄在第六章的〈關於父權的思考:戰爭、性、工作〉。之所以如此深刻,可能也與當前的俄烏戰爭、以哈戰爭、最近加州鎮壓的平靜,以及以色列與伊朗等戰爭的頻繁出現脫不了關係。每當戰爭新聞發生時,看著那些受難家屬的畫面,總令我久久難以平復。那些平民的性命一夜之間毫無預警地被奪走,那些努力生活的家庭被迫拆散,政策命令就像一道從天而降的石牆,在統治者眼中隔開了貨源,卻重重地壓在老百姓身上。戰爭好似現代社會在現實地告訴我們:誰的拳頭大,誰就能主宰一切。

這也解釋了為何各國會花費大筆公帑在軍備競賽上、發展核武、大規模閱兵、演習。如果想統治地球的外星人看到這一幕,肯定會笑出來,並趁亂來個螳螂捕蟬吧,哈哈。

作者帶領我開始用「父權」的濾鏡去觀看整件事。父權浪漫化了戰爭,讓戰爭變成了一種用「自我犧牲」來換取榮譽的英雄主義,而在那些榮譽的背後,伴隨的卻是更多平民與軍人的犧牲。我們會替那些英勇奮戰的士兵悼念,但那些被強暴的妻子、被屠殺的家庭,以及被破壞的社區,卻在故事中消失了。


「男人…必須要像男人,因為戰爭要求他們必須如此」——人類學家 吉摩爾

在這個戰爭主要由父權建構的世代,是否能思索暴力的另一種可能性,這或許有點理想化,但我不放棄那種可能性,並且相信它。這需要大家從自身所在之處共同後退幾步,綜觀我們所處的環境,開始思考。當國家給予人民發聲的機會,人民也不忽視發聲的力量時,必然會產生好壞的動盪。道德應當刻在每個人的骨子裡,就像大家一起跳舞,後退兩步、向前一步,慢慢地,後退一步、向前兩步吧!


結語

有太多想說,有太多沒說,結構有它存在的必要,社會的運性需要勞力動力推進向前,資本主義父權社會興盛了好幾世代,必有它的理念及其成功之處,很難斷然地推翻過去所有,但制度很難顧及所有人,也會有犧牲者,犧牲更是難比較或一語概括的,不斷思索動態調整,未來有各種可能將發生。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u11是天使數字,紀錄日常的murmur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被過度期待的人·一日書

20250612

片段日記
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