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東亞的虛假和諧:代際剝削、女性冷血與苦難美德化》
如果你的老闆給你氣受欺負了你,你會回家以後欺負你的貓貓嗎?我當然不會。這是一個表現的已經是重度抑鬱症的小姐姐迅速回答道。但是一旦換成她和她的父母,她就覺得她爸爸是罪魁禍首,媽媽是受害者,媽媽對她的壞是因為爸爸,因為媽媽很可憐。

《南韓民主家政課》:「不只此刻動盪,這是序章」
韓國80年代民主化運動下相遇的大學生情侶,婚後一個想從公務體系改變國家,一個則踏上性別平權運動的道路。出生在這款家庭,因為父親而拿起攝影機、因為母親而自小走跳抗議現場的青年導演,又怎麼看待自己這樣的家,與自己成長的這個世界?

一个假设|最不想要但是无时不在发生的那种黑暗的可能
你会允许自己高兴多久?

當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之後,卻發現自己越來越渺小⋯⋯
所以我很怕自己看起來太強勢。我知道這些標準有問題,可是那已經變成我潛意識裡的一部分。」 在親密關係當中的角色認同,很多時候卻試圖委曲求全,這是許多生理女性被要求的,事緩則圓。A說:我們家可能都是從商,媽媽跟奶奶個性都蠻獨立堅毅,不太會管我要變成什麼樣子,或是應該是什麼樣子,這也是A不斷自我探索當中,很少會麻煩家人…
陳可辛的《醬園弄》為何兩邊不討好?
醬園弄》的英文名是「She's Got No Name」,而劇情中寫「為殺夫女辯」的女性專欄作家,她如此地為殺夫女聲張正義,為女性權益吶喊,卻在自己的文章裡也只稱她是「詹周氏」(詹還是冠的夫姓),不願給她一個屬於自己的名字。你大可以說,這是那位女性作家的「時代局限」,但作為超越時代的電影本身,它明明可以有方法還她一個自己的姓名。歷史上的詹周氏有…
女性主義表情包·娘們來了
這次是動態版,嘿嘿(⁎⁍̴̛ᴗ⁍̴̛⁎)

詩與繁衍的想像
想像隨時都在進行,我們像魚缸裡的魚,關於人工流產的議題如水般存在於我們周圍,但卻很少察覺,而它又是那麼值得去看去討論。

張韶涵、東亞麻瓜、烏合之眾、平庸之惡、動物農莊
東亞看客心態,圍觀起鬨斬首+東亞獵巫,她们一再倒下,而命运,却总能全身而退!

簡中的快樂:製造蕩婦紀錄,讓蕩婦社會性死亡
公開處刑羞辱女性為蕩婦、造黃謠、得不到就毀掉,其實是許多東亞男性的集體習性與共謀。但今天這個事件聚焦於簡中,是因為——一位來自遼寧的21歲未婚女大學生,與一名已婚烏克蘭男性發生性關係後,竟被學校開除。「巴西牛排」李欣莳遭大連工業大學開除,簡中男性群體像過節一樣狂歡,彷彿她的羞辱是他們的勝利。

簡中快樂:紅爺與衛男女們
別裝高冷了,我在紅爺影片裡看過你!每一個「紅叔的男人」,都是父權文化孵出的怪物。他們不是彎了,是見到男人不用演了!

父權凝視鬆動的可能:Susan Sontag《 論女性 》
女性在生命歷程中長期被嬰幼化,被視為需呵護的客體,而非獨立存有的主體。

《三日書:她活著,就是為了被壓榨到死!》
——寫給楊元元,也寫給千千萬萬無聲死去的東亞女兒

台湾政府企图在堕胎权问题上大开倒车
全球统治阶级攻击堕胎权愈加猖狂。亲资中共竭力想维持劳动力规模,从过去一胎政策时迫使很多女性多次堕胎,180度转向“减少非医学需要人工流产”并减少避孕用具供应,以变相限制堕胎;美国一度保障全国堕胎权的罗诉韦德判例也在2022年被推翻,许多州沦为全面实施堕胎禁令。

㽖:地獄女盛!WOW她們的墳上開滿花~~~~
在墳墓開出的花裡,藏著這個東亞最髒的光榮與最亮的謊言。㽖們坐擁祖祠香火,燒的是女嬰骨灰、祭的是無聲屍骸,自誇開天闢地,一手血簿一手春秋。

如何製造房思琪-----東亞文化如何用“成長”懲罰女性受害者
“你要提高認知。” “你要學會辨別。” “你要變得堅定。” “你要內省,不要再說這些了。”這些東亞文化用來矇蔽暴力、轉嫁責任的高級審訊術。讓受害女性剛從廢墟裡掙扎出來,還來不及療傷,就要開始檢討,檢討自己身為女性的罪過!這些喋喋不休的東亞審判女性之罪的話,已經奴役了女性幾千年,並不新鮮,但在今天這個場景依然有用。

《性別打結》讀後感
女性主義解構父權到解構戰爭,《性別打結》是本不管男人女人都能從中得到知識的一本書,推薦大家實際去看

血包 玩物 食物:从杀女婴到配阴婚的东亚食女链
东亚父权的血色食人链从鬻女、割肉、配阴婚,到PUA与网暴,女性依然活在“吃人”的系统里。

☠️ 🧪唯獨東亞女性的血債無人償還,賠款都給了戰犯、奴隸主。
很多東亞男性常用「我們也苦」「我們也不容易」的話術,試圖爭奪受害者舞台。這副「我也受壓迫」的冤樣,彷彿一個絕望的文盲。當然,裝傻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這點我們東亞女性真的差了幾千年的距離。東亞男性那些像雪花一樣脆弱的「委屈」聲,總是蓋過東亞女性的慘叫 💀🩸,就像他們把過去女性九死一生的產子稱為「喜事」,死於難產的女人叫做「福薄…

书评:《少数派统治》(作者:阿什·萨卡)
《少数派统治》一书中,诺瓦拉媒体(Novara Media)编辑阿什·萨卡(Ash Sarkar)探讨了已成为英国政治核心的“文化战争”。围绕身份问题的公众辩论日益两极化,而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书讨论了这种现象在媒体上如何呈现、谁从中受益,以及左翼政治在这种背景下的定位。

那些男人嘴裡的「騷浪賤壞毒強勢情緒化」,按照他們的標準,每一個都說的是他們自己
如果女性一有性需求就被視為有罪,那麼每天早上都會勃起、每天對不同女性產生多次「犯罪式幻想」的男性,豈不是罪孽深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