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視女性政治人物?看見性別,更看見階級、族群、文化的多重結構
當面對藍白營的女性政治人物時,性別不能做為唯一分析視角。因為女性也可能透過服從、參與父權社會裡的性別秩序與角色期待,進而鞏固父權社會的權力分配機制。

政壇如何「厭女」:粉底液、化妝與美的勞動,女性的公共參與雙面刃
粉底液日前成為台灣政壇關鍵字,但討論化妝與粉底液到底算不算「厭女」?

變身、變性、轉性
前陣子民進黨的王義川在政論節目上以粉底液為題材抨擊台中市長盧秀燕的救災作秀,引發一番抨擊與辯論,包含那是不是厭女言論,我認為王義川的言論,比較像是一種廣義的厭女,那種厭不是基於對方是女生就厭惡、貶低的態度,而是對女性展現、行動方式的無知與訕笑,這種態度再往下發展下去(其實已經幾乎接近),就會變成一種男性…

香港諷刺漫畫––女性創作者的雙重反叛和障礙
女性創作者對幽默和諷刺的使用,則天然具有雙重的撼動意味——對既有話語,同時針對主流的性別規訓發起攻勢......從 1960 年代開始,仍有女性創作者奮力掙脫重重框架,描畫出別樣的諷刺漫畫。

當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之後,卻發現自己越來越渺小⋯⋯
所以我很怕自己看起來太強勢。我知道這些標準有問題,可是那已經變成我潛意識裡的一部分。」 在親密關係當中的角色認同,很多時候卻試圖委曲求全,這是許多生理女性被要求的,事緩則圓。A說:我們家可能都是從商,媽媽跟奶奶個性都蠻獨立堅毅,不太會管我要變成什麼樣子,或是應該是什麼樣子,這也是A不斷自我探索當中,很少會麻煩家人…
对于女权男权、性别对立、厌女厌男等热门话题的极简解读
现代社会是男人有特权还是女人有特权?性别平等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真的对所有人都好吗?要回答这些问题,足够写一本书或发布一百个高浏览量短视频,但也可以简单到只需要这一篇千字文章。
東京大阪彩虹地圖 走進日本同志友善地標
儘管日本尚未承認同性婚姻,但當地近年亦不乏同志伴侶登記結合、舉行公開婚禮的喜訊。作為港人的旅遊熱門地,你又知道東京與大阪的同志社群活動,其實十分活躍嗎?G點為大家整理了東京與大阪的彩虹地圖,邀請讀者下次造訪日本時,探索城市裡的彩虹拼圖。

书评:《少数派统治》(作者:阿什·萨卡)
《少数派统治》一书中,诺瓦拉媒体(Novara Media)编辑阿什·萨卡(Ash Sarkar)探讨了已成为英国政治核心的“文化战争”。围绕身份问题的公众辩论日益两极化,而本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书讨论了这种现象在媒体上如何呈现、谁从中受益,以及左翼政治在这种背景下的定位。

樓上的鞋聲
他們敏感、自卑、渴望認同,卻總要裝作無所畏懼。他們把壓抑轉化為對女性的嘲笑,也成為我青春時代最強烈的反感來源。這是一篇個人的性別覺醒筆記,從「討厭男生」出發,走向對父權制與情感壓迫的反思。我試圖理解壓迫是如何在我們身上悄然發生,又該如何從中走出。

【彩虹店家】健身逾十年跨仔:從「不想看起來像個女生」到開設健身室助同路人
2021年疫情肆虐,不少健身室相繼結業,街頭變得冷清。然而,隱沒在新蒲崗的一幢工廈裏,卻有一間健身室悄悄開業。這間健身室叫Lonely Island,由Charlton及其夥伴開辦。訪問當日,他蓄俐落短髮,看起來似是恆常健身的「大隻」身型,如非親自介紹,一般人或許不會察覺他是個跨性別男性。「為什麼不可以有一個地方,不會有人問你的疤痕是怎樣來?」原來這個「自由空間…

為什麼我們這一代男生感到空虛?——從《混沌少年時》到《男性廢退》
我們追求性別平等,卻對一整代男孩正在崩潰的事實視而不見。教育挫折、職涯迷失、家庭角色轉變、情感需求失語——我們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沒有人教我們該如何成為「現代的男性」。《男性廢退》不是一本為男人辯護的書,而是揭示我們這個社會正在集體忽略的困境。支持男性,不是否定女性;理解男性,是為了讓平等真正發生。

左派要我當姊妹,右派要我當父親---Richard V.Reeves《男性廢退》Of Boys And Men
左派希望男性成為姊妹,右派則說你要像是父親。男性的男子氣概比想像中的更加脆弱,因為男子氣概必須是要贏得的,也隨時可能失去。現今社會關於男性無聲絕望,漫無目的及折磨的最新研究。

《好東西》:中國版的芭比?
當身處風氣更為開放的社會,自己的性別「覺醒」依然相當匱乏和不全面,亦是一記當頭棒喝,需要持續的去檢視和精進自己的思想。

我在青旅长住的日子(三)不被物化的感觉
说明我的感情状况,意味着我要面对真相了,一个对方是如何看待我,是否只把我作为潜在目标的真相。

關於免術換證,我想說的是……
看了兩天,決定來寫些東西,首先,我完全認同生理女性在社會環境、人際相處,或面對生理男性必須要防備,太多例子可以講:廁所偷拍、性騷擾、捷運偷拍、澡堂、旅館,甚至是性侵,這個社會無法說服大家「性別友善」上能夠提供自在做自己的空間,性侵跟性騷擾雖大多是在權勢上的侵犯跟壓迫,這是目前的討…
何謂獨立?試讀亨利·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
小說中反覆出現的主題,是「獨立」與「自由」,因為這正是愛情常常會犧牲、限制個體的事物。然而,伊莎貝爾雖仍舊感到迷惘,卻也透過她的言行,讓人看到獨立並非意味著沒有任何依賴和不去面對愛情關係,而是如何在各種壓迫性的體制(性別與婚姻關係)中仍能保存讓自身持續好奇與探索的開放。

性恶论+11: 歧视的本质(上)
任何一种歧视,本质上都是一个问题:你凭什么跟我抢资源?

《课长,这不是谈恋爱,这就是性骚扰!》
上野千鹤子认为,性骚扰行为实际上是社会性别的实践行为,职场中的性骚扰本质上是权力关系的体现,是父权制运作支配社会的一个缩影。本书大部分内容同样体现了这一观点。同时,本书又不仅仅停留于学术剖析的层面,而是用更通俗直白的语言、还原具体情境的方式揭示出两性心理,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预…

如常的視角| 如果撕下標籤以後會看到事情的本質嗎?
要做到平心而論不容易,如果每個個案還原成原型,是不是我們就可以中立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呢?那麼性別本身是不是假議題。

【巴黎奧運性別爭議】拳后卡莉芙提告J.K.羅琳、Elon Musk網絡騷擾 最高可囚5年 羅琳沉默刪文 林郁婷:沒有關注,也不意外
巴黎奧運期間,J.K.羅琳曾在X轉發英國《衛報》報道,質疑卡莉芙與林郁婷為跨性別拳手。即使國際奧委會(IOC)一再澄清二人為女性,亦符合比賽資格,她仍轉發有關報道及言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