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ny_Chan
曖昧時刻第四天|與身體的距離
我以為我害怕的是觸碰,後來才知道,我害怕的是自己被觸動。

曖昧時刻第三天|可以與不可以之間
有些關係,不是因為正確而存在,而是因為它讓人覺得真實。

曖昧時刻第二天|最靠近的孤獨
有些距離,不是空間造成的,而是當兩個人並肩時,心的頻率不再同步。

曖昧時刻|關係的中途站
在未說破與不敢確定之間,我們學會了如何相處,也學會了如何保持距離。

搖滾與性別
當身體成為舞台,音樂如何挑戰與再現性別角色

若無法為制度命名,你便無法逃離
You can’t escape the system unless you can name it.

熱情為何被磨蝕?
從社會結構到個人火種

人格複製的時代,如何守住不可替代的部分
當你的聲音可以被模仿,自我還能靠甚麼存在?

命理與統計:解釋 vs 預測的平行世界
當故事遇上分數:兩種不同的「看未來」方式

別與舊事物對抗,用新的語調超越它
Don’t fight the old. Out-tone it.

保持不合群:為何你的聲音要保留棱角
保持不合群:為何你的聲音要保留棱角

紙張洪流的背後:日本制度的深層矛盾
從產業慣性到人口結構,為何宣傳紙張難以消失?

當語氣被演算法馴化,我們還剩下什麼?
警覺同化,守住屬於自己的聲音

專輯作為敘事
當歌曲不再獨立存在,搖滾如何透過專輯建構完整語言

搖滾旋律的「平凡」力量
為何簡單的旋律,能夠成為世代最強的共鳴語言

他們稱之為哲學,我稱之為無形的工程
They call it philosophy. I call it engineering the unseen

紫微斗數:古代版資料庫?
從命盤結構到推運機制:以「資料結構與查詢」重讀一套案例索引的知識系統

後朋克的荒涼:幻滅世代的聲音地景
當七十年代的希望消散,音樂如何呈現冷感、疏離與都市廢墟

唔好怕蝕底
當吃虧被神化為美德,權益反而被制度性剝奪

香港酒樓的派錢文化:灰色規則與人情社會
利是與熟路背後的社會隱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