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如何「厭女」:粉底液、化妝與美的勞動,女性的公共參與雙面刃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粉底液日前成為台灣政壇關鍵字,但討論化妝與粉底液到底算不算「厭女」?

作者:V太太

粉底液日前成為台灣政壇關鍵字,但討論化妝與粉底液到底算不算「厭女」?圖為首爾一名女性正在試用粉底液。 圖/路透社

日前,台灣民進黨立法委員王義川在政論節目評論台中市長盧秀燕所用粉底液與妝容,藉此暗示對方的勘災行為是「作秀」,在社群網站上引發討論,民進黨性平部更發文直指王的發言有「厭女」之嫌,呼籲黨內成員應該在批評政治對手時更謹慎選擇語言。然而,儘管王義川本身虛心接受了建議,卻有許多民進黨成員與支持者反過來批評性平部的作為,認為厭女一詞已被濫用,而「打自己人」的行為更是傷害黨內士氣與團結。

有人質疑,為什麼評論粉底液便等同於厭女,難道女性政治人物完全批評不得?面對這個問題,首先得釐清所謂「厭女情結」到底是什麼。隨著女性主義論述愈發主流,厭女一詞也在生活裡變得更為常見。但與此同時,人們傾向於以厭女描述個人或個別事件的語言習慣,如「某個人很厭女」,這類陳述其實並不精準,因為一個人即使情感上沒有「討厭女性」,也有可能成為厭女情結的操控者。相反地,這類陳述往往造成一種誤解,亦即厭女是一種個人的情感或心理狀態。

厭女作為權力分配機制與治理工具

厭女應該被當成一種權力分配機制和治理工具。亦即:厭女是父權社會裡,為了鞏固基於二元性別分類而建立的一套權力階序,維持以男性作為權力主要操持者與施行者的一方,進而採用的一種管理手段。這套管理手段主要針對女性(也針對不符合陽剛氣質的男性、與其他無法被納入二元性別框架下的人),厭女機制以獎勵和懲罰並行,企圖確保女性服從父權社會設下的性別角色規範、義務和行為模式、社會位置。

白話地說,父權社會認定女性具有特定的樣貌、必須服從特定的期待、實踐特定的義務、擔任特定的角色、做特定的事。厭女情結的用意就在於,透過獎勵那些符合期待的樣貌與行為,以及懲罰那些不合規定的女性,進而約束、管理、貶抑女性,讓女性「安分守己」,不敢也不想逾越父權社會的權力結構,進而繼續維持男性的地位、權力、既得利益。

這套作用於生活中各個面向的機制,具體如何實踐呢?在私領域裡,女性被期待把自己的性與美貌「奉獻」給特定男性,因此男性普遍會認定,可以隨意評價有性吸引力的女性,而太過放縱、享受自身性慾的女性,會遭遇各種攻擊。同時,女性也有為男性生養子女的義務,選擇不生育的女性會被視為「國安危機」或太過自私、愛玩。

另一方面,當女性進入公領域或某些過去專屬於男性的場域,則會遭遇各種阻礙。首先,她們可能會被嘲笑,不被認真看待,人們覺得她們只是「來玩玩」。其次,她們面對更嚴苛的標準,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或有加倍傑出的表現,才會被視為「有資格」進入這些場域。她們還會面臨一些額外的要求,比方說,想要發表公共意見的女性,會被期待要懂得傾聽同理(也就是必須溫柔),未婚未育的女性政治人物會被質疑「不懂得家庭需求」,但聲稱自己從未做過家事的男性政治人物卻不會面臨這種問題。最後,女性也可能面臨更高的道德期待,一旦這些女性的行為不符合父權社會裡對女性的某些想像時,還會變成她們在道德與人格上的缺陷......

全文閱讀:

政壇如何「厭女」:粉底液、化妝與美的勞動,女性的公共參與雙面刃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