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热门
女性的困境:在職場與家庭的兩難之間
有一天,我在廈門遇到一位台籍媽媽。我們不太熟,但聊了幾句,她突然說:「我很羨慕你一直在工作。」這句話讓我愣住了。對我來說,工作是生活所必須,而不是一種選擇,因為我不工作就沒人養我。 但仔細一想,她的話裡其實藏著一種複雜的情緒。結婚生子後,無論女性是否繼續工作,照顧家庭和孩子的責任似乎總是理所當然地落在她們身上。 全職媽…

政壇如何「厭女」:粉底液、化妝與美的勞動,女性的公共參與雙面刃
粉底液日前成為台灣政壇關鍵字,但討論化妝與粉底液到底算不算「厭女」?

沙漠玫瑰
原文刊載於生動盟官網) 文:徐書慧(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常務理事) 徐書慧,台灣第一位分享自己居家生產紀錄片的二寶媽,深信所有女人都該擁有生育自主的權利和自由,她說:「身為一個母親,我不要『生得痛苦即是偉大』,我希望女兒未來也想要成為母親的時候,可以放心、安心、自在、從容的,成為她想要成為的幸福媽媽。」 「沙漠玫瑰」,來自索馬利亞的美…

春节档观察:邓婵玉和妲己的“去情化”矛盾,和作为女性角色代偿的男男CP
当下的女性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敏锐了。今年春节档的电影们,也在尝试用不同策略迎合当前文化场域中对女性角色塑造的期待。尽管难逃被吐槽陷入“两男冒险”+“一女献祭”的刻板模式,但还是塑造出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女性形象。

我在伦敦参加了一个全女 DJ 夜校
当一个从未谋面的男士在清晨给我发来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 DJ ” 的指导消息时,我意识到自己终于触碰到了行业里那头无形的大象。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认真提起会被人觉得过于敏感 —— 它看似友好,却让人感到难以名状的不适。为了缓解疑虑,我把对话截图发给了我的导师 Manami ,她的话让我感到悲哀:“这种事太常见了,我也经历过无数次。不…

兩代女子
C沒有媽媽漂亮,從小就知道的。 小時候聽過了太赤裸的話,後來長到中學,十幾歲的女孩除非奇胖或箍牙,沒有被說難看的,世界便安靜下來。 她不知道別的男孩對女孩表白是會誇什麼,總之她沒有聽見過直截了當的一句漂亮。 唯有奶奶說過一句,實是為了讚嘆她母親的美,懷念的口吻,「你媽年輕的時候啊,差一點點有你現在這麼漂亮。」 大約是自…
月经、止疼药和幻觉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ashCrushHush】

《多胞胎共和國》: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場讓孕產婦被看見的革命
「成為母親」的經驗是多元的,若忽視女性的主體差異,容易讓「成功率」凌駕於「健康產婦與嬰兒」的核心價值。

一个假设|最不想要但是无时不在发生的那种黑暗的可能
你会允许自己高兴多久?

耳環
在首飾之中,特別鍾愛耳環。大概因為這是唯一一種直接插進皮肉里的首飾,它的美麗帶著血肉的延伸,不是外物。 我一直覺得多數男生不戴耳環是很可惜的,尤其他們短髮,戴耳環不知會多出彩。但也替他們慶幸,因為打耳洞實在是痛。 中學時瞞著媽媽自己跑去打耳洞,打得不好,發炎了很多年。然而去較正式的聚會還是戴耳環,一整個晚上感覺…
阅读分享之七《雌犬》《白蛇》
两本用现实的笔触描写女性挣扎与反抗的书。

阅读分享之六《悠悠岁月》《海浪》
这两本是走马观花式地看完了

「第四孕期」是什麼?照顧寶寶,別忘注意媽媽產後症狀
許多媽媽在一次的產後回診之後,就沒有時間關照自己的身體,但照顧嬰兒造成的睡眠不足與生活失去掌控,可能引發產後憂鬱,生育改革行動聯盟近年積極推動哺乳課程與育兒指導教育,藉由女性專科治療師陳怡同的分享,希望提高大眾對「第四孕期」的關注。

沒能說出口的拒絕|耳刮子要直接煽臉上才行!
挑事兒的人來我們的地盤鬧事,如果我們只是把他打跑,他沒有任何損失,我們反倒滿目瘡痍,這算什麼勝利呢?

她們的和平沒有歸來: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
首爾一處安靜巷弄裡的博物館,記得在這裏、那裡、彼時、此時,活成證言的她們。

近期阅读分享之四《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迷宫中的恋人》
分享两本关于女同性恋的书

燃烧自我|被器重的女人的一生🩸
今日恐怖故事:快逃!注视着你的,从来不止一双眼睛!👁️ 👁️

潮汕话还在,记忆没了,她只记得她恨她爸
她是我前女友的奶奶,第一代从潮汕移民到泰国的女人。她年轻时扫寺庙换饭吃,靠放贷和买房一点点翻身,但一生最执念“男孩才传家”的她,最终却是靠女儿和孙女送终。她的人生,是残酷又真实的一个时代缩影。

致懷孕的妳我:美好和價值不是由外觀來定義的
無論是懷孕的身體、自然產的身體、剖腹產的身體、哺乳退奶的身體,都是我們身上的光榮勳章,證明我們歷經一段充滿勇氣、獨一無二的旅程, 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也深度感受不同時期的自己。

當生育成為枷鎖 所有女性都活在貧瘠之地——訪舞台劇《妻迷》導演甄詠蓓、演員唐詩詠
「無論在香港、日本、新加坡,任何一個現代都市,都有女人被婚姻、社會、自我慾望撕裂。她不是居住在旺角、筲箕灣的妻子,她是所有被『必須生育』綁架的女人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