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kongfugirls

当《绝望写手》汉娜·爱宾德获艾美奖最佳女配,她呼吁“解放巴勒斯坦”

当女人拥有公共发言的机会时,她们不单单诉说自己。

《核》多伦多电影节世界首映,新加坡导演陈思攸探讨东亚少女身份认同困境

在这个连嚼口香糖和喂鸽子都违法的国度里,四名少女组成了一个“黑帮”团体,在夹缝中寻求片刻的精神解放。

河濑直美 :消解镜头权力,以女性凝视抵达私人记忆与生命本质

这种高度自主、情感先行的影像处理,展现出女性导演对于镜头权力的深刻自省。“我不是用宽大的视野去看,而是用心去看:注视、感受、思考。”

尹佳恩呼吁“别剧透”!《世界的主人》:请务必“空白”入场的青春之旅

突破惯常叙事套路,通过巧妙的结构与真挚的笔触,将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层层展开,探索复杂却极具现实性的议题,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场深度与温度兼具的青春对话。

舒淇导演《女孩》威尼斯首映:她褪去星光,重返名为林立慧的童年

舒淇已不再只是舒淇——她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回归。她是女孩林立慧,更是目光炯炯的导演林立慧。

《使女的故事》图像小说:女人沦为“行走的子宫”,只是这则警世寓言的开始

女性现实的残酷之外,《使女的故事》更以看似清淡的笔触,揭示出父权制极权对全体人类的恐怖统治。当女人仅仅被视为“移动的子宫”,男人同时也仅仅被视为“战争的消耗品”。

辛芷蕾斩获威尼斯影后:愿我们有梦可做,有胆去追!

辛芷蕾的表演收获评委席的一致赞誉,称其通过肢体语言和心理刻画传递出“击穿银幕的绝望演绎”。

共谋者也该被“取消”?在播客“好风天”聊聊《道格拉斯被取消了》

在歌颂女性主义进展的当下,它却选择冷峻回望:那些“没有直接施暴”的人,是如何以“共谋者”的身份维系父权秩序?而我们,又是否也曾在笑声中默认了某些“恰到好处”的性别歧视?

姐姐妹妹站起来:两部禁娼电影中的女性意识研究

从妓女到护士的转变代表了这群女性的流动性,不同于曾经30年代电影中的“新女性”,她们的路更像是政权更迭时期中国社会的缩影,并在现代性、国家、性别等向度上关联到全新的政治与文化议题。

贝拉·拉姆齐:《最后生还者》中的愤怒之刃

女性并非天生温顺如绵羊,而是汹涌的、愤怒的利刃,不断撕裂这个被父权制度主导的世界。

5部女性电影,上影节片单里的小众之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出女性导演在全球影坛愈发活跃的创作态势,更展现了她们从各自独特视角出发,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与表达。

《初步举证》编剧苏茜·米勒新作《非穷尽列举》今年将全球上映

《非穷尽列举》将目光投向职业女性在工作、个人与家庭身份之间的切换、选择与撕扯,并深入探讨现代男子气概与母性的关系。

《她的自然之道》:全女团队纪录自然守护者传奇

“当一支全女性摄制组走进这个世界最偏远、最孤立的社区,在安全空间中,在姐妹情谊中,在村庄里,和女族长们共同生活——故事被讲述,秘密被分享,而讲故事的人,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

“史上最强春节档”和消失的女性

这当然不是“女性”第一次被春节档拒之门外,这本是“常规”。

强调着女人主体性的脱口秀洗礼

她们四处撞壁、无数次困顿、被无数人批评,才走到这里,她们的血肉很瓷实,她们的每一步路都踏实。她们的野心、愤怒、欲望、困惑都真实,都是生命经验本身。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样的好东西,女人该有。

《热辣滚烫》远不如《百元之恋》?

《热辣滚烫》远不如《百元之恋》?贾玲渲染身材焦虑?电影女性意识不够先锋?我们集中回应争议,并努力探讨我们为什么要支持一部温和的女性电影。

女性视角下的医患故事 写给女护士的赞歌——《英雌》

我认为,(护士)这个职业应该是我们社会中最受重视和尊重的职业之一。它不仅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对人性和心理的要求也很高。

《道格拉斯被取消了》:真实描绘职场厌女症的迷你剧集

当父权制的结构性不平等根深蒂固,取消文化仍是女性可以采用的反抗策略之一。

创作中的她们

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进入这个行业,甚至是走到了有一定话语权的位置,但是依然有很多我们可以去改变的,微小的事实。

《想飞的女孩》聚焦家庭、情感和世代创伤

「这个电影也部分关于这些世代创伤:年轻人应当如何处理与家庭的关系并如何挣脱传统的家庭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