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E别的女孩
有人是纯血拉拉吗?我是一只“串串拉拉”
网上那些“你都跟男的谈过恋爱你也好意思叫自己拉拉?”“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女生的?”“不要再来污染女同圈了”之类的发言,虽然你理智上知道那是“键政 + 投射 + 身份洁癖”的复合体,但情绪上还是会留下痕迹。

Friendship+时代:当酷儿女孩在爱情与友情的模糊边界跳舞
“brat summer never ends” 已经成为一句z世代的寓言,在今天,那个曾经被理解为“闺蜜”的角色已然不再只是“友谊”的代名词,特别是在酷儿的情感世界里,女性之间的关系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无孩爱猫女":女人与猫为何总成为命运共同体?
“无孩爱猫女” 不仅仅是一个大热tag,更是中文互联网上的暗号。这个词被用来攻击,也被拿来自指。它被加诸了 “对社会无实际贡献”、“边缘”、“脾气暴躁” 等言外之意,但也有女孩用来表达自己对传统婚育性别安排的反叛,对独立生活的决心。

送你一本我们很喜欢的书——但先让大家看看你今天穿了什么
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如何被时尚影响并扭曲? —— 如果你想要知道答案,那么,《穿衣自由?时尚背后的文化与抗争》会是一个绝佳的入口。即便你对时尚并不感兴趣,你只是好奇当前正发生的一切是“为什么”,也很适合阅读这本书。因为,正如作者韦罗妮克·海兰在序中所写的:“时尚是一把钥匙,能解开关于权力、性、阶级的种种问题,并触及历史,向我们…

“愿我们越来越women”:当一群男性开始学习女性主义
发现有人以分享奇人异事的心态分享了一个叫做“男性现代化”的公众号,根据介绍,这是一个“男性学习性别平等知识,反思男性红利,共学共创的社群”。 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这些男性为什么要学习性别平等?他们意识到了自身特权吗?“自我改造”之后呢?在性别问题日益敏感的局势里,大家常常不好好说话,一个结果是:我常常无法辨别有些言论…

做 “友宝女” 究竟有多幸福?
越来越多的女孩正在社交媒体上宣告自己“正式确诊为‘友宝女’”:在朋友的支持之下,她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旅行不用做规划,情绪低落时自动收到安抚奶茶,很小的成就也会变成巨大的夸奖。所谓“友宝女”,指的是被身边朋友细心宠着的女孩。她们常常调侃,自己因为被朋友保护得很好,甚至不需要进亲密关系,也完全可以过上“轻松幸福的…

素颜穿搭之后,我把“美”从“美役”里解放出来了
很久之前,我在社交网站上第一次看到了一个打着 #素颜穿搭 tag的博主,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公开展示素颜,或是精心挑选穿搭,这两者我都常常做,当作两套生活策略分开运行。素颜但穿搭听上去就有点反直觉,因为那意味着对自己不加修饰的脸付诸以不打折扣的热情。

一个厌食症女孩的自白:我只能用饥饿感受身体
本文是一篇有进食障碍症状的女孩的自白,内含大量对于厌食、暴食的详细感官描述,如果你对于自己与身体和食物的关系有相似的困扰,可能会感到不适,如果你感到不适,请停止阅读。但同时,本文作者勇敢地直面着自己在节食、暴食以及在重新恢复与自己身体的关系的过程中的情绪黑洞,将背后的暴力与自毁一一摊开,它挑动着一种身…

生在母系社会,就能不受性别压迫了吗?
当摩梭文化中代表女性的太阳从山谷升起,当一日游的旅游巴士一辆接一辆,碾压上格姆女神山的阴影,当一艘艘猪槽船打碎青山红花在泸沽湖面的倒影,耳边是导游背着刺啦刺啦的小蜜蜂背诵着不知道谁人撰写的“女性至上”台词,眼前是手机里屏幕里带女权标签视频伴着抖音神曲滚动刷屏,摩梭文化正被旅游工业碾压成只剩一句扁…

从这些爆款作品中,看见女性创作的新趋势
女性向内容,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温柔贤惠,要么锋芒毕露,不是“理想伴侣”,就是“事业标杆”。女性创作者仿佛只有走向某个极端,才能在社交平台上脱颖而出。但如今,在抖音三月份特别上线的女性主题活动“她们的精选”里,我看到了一种新的趋势。女性内容正在摆脱这些固有框架,回归生活本身。她们不再需要去强调“模范女性的样子”,而是用自己…

“小拉子大文豪”:要猜着你的心,要再一次确定
“文青”是拉子身上最醒目的标签,“拉子很能写” 的刻板印象快成了都市传说:在异性恋犹犹豫豫要怎么写条微信的时候,拉子恨不得能牟足了劲给对方写一部短篇小说还附带诗歌选。

春节档观察:邓婵玉和妲己的“去情化”矛盾,和作为女性角色代偿的男男CP
当下的女性观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敏锐了。今年春节档的电影们,也在尝试用不同策略迎合当前文化场域中对女性角色塑造的期待。尽管难逃被吐槽陷入“两男冒险”+“一女献祭”的刻板模式,但还是塑造出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女性形象。

我在伦敦参加了一个全女 DJ 夜校
当一个从未谋面的男士在清晨给我发来 “如何成为一名成功 DJ ” 的指导消息时,我意识到自己终于触碰到了行业里那头无形的大象。这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认真提起会被人觉得过于敏感 —— 它看似友好,却让人感到难以名状的不适。为了缓解疑虑,我把对话截图发给了我的导师 Manami ,她的话让我感到悲哀:“这种事太常见了,我也经历过无数次。不…

被骂“无脑”的“摩门娇妻”,是当代女性主义的矛盾体?
在摩门教的价值观中,女性应该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我不了解摩门教,但和许多人一样,我对这群教徒,尤其是对身处其中的女性很感兴趣。于是,当 Hulu 在九月份推出了一部关于摩门教女性的纪录片剧集“The Secret Lives of Mormon Wives (摩门教妻子的秘密生活)”,我决定看一看。

“嗲子文学” 研究:披着儒家伦理的一声撒娇
嗲子文学是今年三月火的,年是二月过的。在老家当了一个春节长子长孙的耀祖们回城打工两星期后开始创作嗲子文学:不怪被偷的电瓶,不怪涨价的鸡蛋灌饼,只怪自己没能撑起父亲的天,不敢接下父亲的烟。如果非要给嗲子文学一个定义,我只能说,这是一种用苦大仇深的语言、儒家思想的里子和自己给自己涂抹悲壮的历史正剧的叙事…

为什么我们认为苏培盛是《甄嬛传》里最“男人”的男人
《甄嬛传》中最好的男人是谁?皇帝凉薄,果郡王轻浮,温实初软弱。历数剧中的男性角色,观众暮然回首,太监总管苏培盛竟然是全剧最“男人”的好男人。

Medusa 当家皇后骑行教学:每个女人都要拥有一匹马
格纳斯大厦的地下室,身穿红色亮片牛仔服的 ENEMA STONE 正在甩着 TA 的高马尾,手舞着镶满水钻的马鞭抽打着一个 “幸运观众” ......如果你看过 Medusa 的演出,那你绝对不可能忘记 Enema Stone —— 舞台上永远最性感、最下流、最艳丽的主角,中国最为光彩夺目、特立独行的 Drag Queen。

当中年妈妈开始追星:我要快乐,我很正常
我要快乐!》这本书的副标题是 “当妈妈们开始追星”。这些妈妈既包括身为科技记者的她自己,也包括其他妈妈们:写同人文的文学教授、上市公司副总裁、研究雌鸟鸣叫的教授等等。作为东亚女儿的我,也想要听听妈妈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追星故事,不论她是假靳东的粉丝,还是曾为秀才刷过礼物,又或者看着小鲜肉的照片咯咯笑,她的感…

“杨和苏嬷嬷”:厌女、泥塑与沟子文化三位一体
最近,说唱圈发生了一场厂牌混战,你来我往之间诞生了超过15首 diss 以及各种周边歌曲,被称为 “哈圈春晚”。本场混战的中心人物是杨和苏。由于他近年来在各类综艺上亮眼的表现,较好的形象管理以及有意无意地炒 CP,积累了一定量的女粉。这次大战起因是杨和苏的新歌《麻瓜》用中立偏褒的方式提到了另一个厂牌 DigiGhetto。

极右翼与动保迷思:爱护动物,但歧视女人?
“利维坦” (西里尔字母 Покрет Левијатан / 拉丁字母 Pokret Levijatan)是一个成立于2015年的塞尔维亚民间组织。成立之初,组织所进行的主要活动是救助流浪狗和受虐待动物。作为政党的利维坦除了继续关注动物保护,还主张极端民族主义、反疫苗、反移民、反女权与反 LGBT。相比之下,“动物保护” 在这一连串标签里实在过于白左得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