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endship+时代:当酷儿女孩在爱情与友情的模糊边界跳舞
当 Charli XCX 与Lorde在2025年科切拉音乐节的舞台上用混音版的《Girl, so confusing》撕裂夜空时,台下的挥舞着彩虹旗的酷儿女孩们突然意识到:流行文化早已被染上流动的粉蓝色。
“brat summer never ends” 已经成为一句z世代的寓言,在今天,那个曾经被理解为“闺蜜”的角色已然不再只是“友谊”的代名词,特别是在酷儿的情感世界里,女性之间的关系正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首Charli XCX 与 Lorde 在2024年发行的合作单曲为这种变化提供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艺术瞬间,其歌词带有深刻的情感张力:女性情谊中的嫉妒与渴望、彼此间拉扯的情感纠葛,都展现了流行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极大自由。
Charli xcx 联手 Lorde 混音单曲 The girl, so confusing version with lorde 荣获 Pitchfork 的 Best New Track 认证。“这是两位伟大的pop stars在思想上的交流碰撞。他们展现出脆弱和自省的一面,同时也创造了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时刻。”
“Girl, it's so confusing sometimes, to be a girl. But I think I know how you feel.” 当这句歌词在深夜卧室里被两个共享耳机的女孩同时念出时,某种难以言明的共振正在发生。
01 被解构的女性叙事二元论:从“闺蜜”到“Girlfriend? Maybe”
作为被男性凝视与被父权社会规训的共同体,女性间的隐秘情感早已超越传统“友谊”框架。
它既非父权叙事中的“雌竞”剧场,亦非乌托邦式的纯粹联结,而是化作流动的液态玻璃:既折射着欲望的虹光,又凝固着竞争的裂痕。
这种情感实践呈现出强烈的定义悬置倾向 —— 女性间的互动挣脱了以男性为叙事轴心的传统范式,某种去中心化的关系网络正在构建女性主体性的场域:凝视的焦点不再外溢,而是聚焦于彼此的存在本身。
她们可以同时成为《燃烧女子的肖像》中点燃创作欲的缪斯,是《阿黛尔的生活》里昏暗卧室中相互啃噬的欲望客体,更是《卡罗尔》百货公司玻璃倒影中重叠的自恋镜像。
这种多重主体的共生,恰似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别操演”在情感维度的回响:通过日常互动的重复展演,原本被自然化的异性恋矩阵遭到持续性爆破—— 当两个女性在深夜分享同一支口红时,指尖的触碰既可能是友情的见证,也可能成为颠覆性别脚本的微小革命。
当她们把口红残留在对方唇间,某种比物理痕迹更持久的革命正在发生。每一次睫毛膏的共享、每一句未被男性在场污染的私语、每一场没有预设终点的散步,都在编织着反叛异性恋霸权的微小绳结。
我们常常听到“我们到底是朋友还是爱情未满”的疑问,这种疑问所代表的模糊界限恰好与中英文中 “Girlfriend” (女朋友或女性朋友)一词的语义转化相契合。正如萨拉·艾哈迈德(Sara Ahmed)提到,亲密关系不仅是一种情感的体现,也是通过语言结构在社会规范中不断重塑与解构的过程。
对于酷儿群体而言,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它还包含了对性别、身份乃至社会规范的深刻挑战。
现在,我们的语言结构已开始挑战社会对亲密关系的传统定义,如何理解“友谊”与“爱情”之间的微妙联系,也便成了酷儿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思考。
02 「危险关系」:当流行文化为暧昧正名
在 TikTok 算法编织的迷宫里,Z世代与酷儿群体正将流行文化改造成情感革命的暗室。当《杀死伊芙》中 Eve 将匕首插入 Villanelle 的腹部,当《亢奋》里 Jules 的眼影盘成为亚马逊爆款,我们目睹了一场危险美学的范式转移:那些曾被视作“病态”的关系模式,正在成为重塑亲密关系的解剖刀。
Rue 与 Jules 的羁绊是这场手术的典型案例,她们的关系仿佛是一种比爱情更致命的羁绊,它不是单纯的“爱”与“欲望”,而是通过社交媒体、谎言和脆弱交织成的依存。她们交换药片而非誓言,用颤抖的瞳孔代替“我爱你”的承诺。
这不是爱情故事的变体,而是对传统亲密关系叙述的降维打击 —— 当情感浓度突破量表极限,“恋人”、“朋友”的度量衡便成为粉末。在这种关系中,爱情与友情的界限早已无法清晰界定,它们更像是对彼此脆弱性的认同与精神层面的共生依存。
社交媒体上,当女孩们戴着对方送的 choker 在便利店货架间扮演情侣,评论区总有人追问:“你们真的没在约会吗?”这种集体扮演的本质,是对异性恋中心主义情感模板的戏仿式解构。
情感的界限不再明确的当下,所谓的“假装约会”视频已经从 TikTok 蔓延至Instagram,并且形成了#GirlDate 等话题标签,进一步模糊了虚拟互动与真实情感之间的界限。
这种往往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关系模糊状态”并不是全然负面的:
很大程度上,恰恰是它给了酷儿群体一个在安全区域内探索自我的机会。在模糊的情感状态下,个体能够避免传统亲密关系的压迫性定义,而去尝试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情感表达形式。
正如“酷儿柏拉图”(QueerPlatonic)这一新式关系标签,就代表了另一种情感表达模式 —— 既非纯粹的爱情,也非单纯的友情,而是在这两个概念间游走。
在2024年5月出版的著作《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中,汪民安老师借助福柯对亲密关系的洞察,提出“友谊是灵活且保持适当距离的亲密关系”,其核心只在于“彼此给予对方快乐的总和”,启发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平凡却深具意义的情感联系。
与制度化的婚姻关系、乃至被其深深影响的爱情观念不同,友谊关系天然具有流动性,以灵活多样的形态为亲密关系提供了解构与重组的可能性。
需要澄清的是,友情与爱情并非二元对立的存在 —— 两者实为亲密关系光谱的不同波段。每个人都有机会构建独具特色的友谊,并在每一段友谊中扮演独特的角色。
若以友谊为标准来衡量其他关系,如朋友、恋人、乃至亲子关系,它们之间的差异便不再分明。
基于友谊建立的亲密关系,与列维纳斯的“他人之爱”有着相似之处,它既非黑格尔所描述的主奴关系,也不同于当代社会中那些经过精心计算的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彼此调节、却不强求转变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人性的完整才得到真正体现。
03 模糊地带的痛与光:在不确定中重构亲密伦理
在现代情感的探索中,我们不能忽视“友达以上”的特质,它与传统约会软件所追求的明确关系目标截然不同。
约会软件,通常是为了迅速建立某种带有明确目的的关系 —— 无论是短期的浪漫还是长期的承诺、寻找恋人或配偶。
然而,酷儿群体中的“友达以上”关系,尤其是女生之间的亲密联系,打破了这一预设。这种关系不再设有具体的目标或限制,而是关注情感本身的体验,在持续的变动中探索真实的自我和关系的可能性,进而建立一种基于共振和互助的深层连接。或许,我们能够将这样的关系描述为“Friendship+”。
"在LGBTQIA+群体中,我们彼此之间建立的纽带,往往是一种生命线。这些友谊和支持网络给予我们爱、接纳与理解——那些在原生家庭或主流社会中未必能轻易获得的东西。它们陪伴我们走过独特的挑战,也一起庆祝我们真实的自我。"图源Instagram @tamukkefeminists
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中提出的性别表演性理论,也为我们理解酷儿情感关系提供了启示。在巴特勒看来,身份的本质是流动的,不应该被固定为某一种形式。正是这种流动性构成了“Friendship+”得以存在的基础,并让“具有流动性的关系”成为现代酷儿文化的一个核心特征。
“Friendship+”是一种由酷儿群体主导的新型亲密关系范式,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友情与爱情的二元对立,通过情感实践重新定义亲密性的边界。这一概念并非简单的“友情升级版”,而是对情感结构的系统性反叛。图源非传统亲密关系社区,findpoly.com/blog/
在这些关系中,身份的确认不再依赖于“恋人”或“闺蜜”的标签,而是依赖于每一个具体时刻的情感交流和自我探索,其中的情感模糊性恰恰映照了情感真实性。这种模糊性给予了酷儿女性去重新定义“爱”与“友情”的空间,也让她们在不确定中找到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勇气和自由。
“Friendship+”与传统友谊之间的差异,本质上是两种认知范式的碰撞。传统友谊的约定俗成里,朋友间的情感支持往往仅限于“尽力而为”,在重大生命决策(例如医疗代理、遗产分配)上,也明显低于婚姻或血缘关系。同时,传统友谊默认情感连接是非身体化的,将肢体接触限制在握手、拥抱等礼节性行为上,一旦超越这一界限,便可能引发“友情变质”的担忧。
于是,“Friendship+”试图提出一种新的友谊可能性:可以在情感上高度亲密,可以有更加密切的身体接触,也可以是 lifelong support 的主要来源。它的意图也并非提供一套更新的标准答案,而是留下一则启示:当度量工具失去效用时,真实才真正开始显现。
不过,现今的酷儿女孩们所面临的挑战,要比理论上的描述更为错综复杂。
在缺乏制度支撑的语境下,非线性关系往往沦为“不可见的边缘关系”,使她们必须一边维系情感的复杂性,一边不断向外界翻译这种复杂性。这其中包含了双重暴力:既要在“朋友还是恋人”的质询中承受身份焦虑,又要在关系能见度的真空中对抗系统性孤独。
这种认知摩擦产生的热能,最终转化为身份认同的灼痛:
当酷儿女孩们在深夜反复诘问“我的情感需求是否僭越了友谊的边界”,或是“我的情感渴望究竟源于自身的取向还是对父权脚本的反叛”时,实则是权力机制通过自我审讯的罗盘,将非常规关系病理化为“情感秩序失范”的规训回响。
但无论如何,当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可以被随意涂抹时,重点不在于正确地定义这些关系,而在于是否能够诚实面对每一刻的真实渴望。这场革命没有胜利宣言,只有持续的解码与重构。
伊芙·塞吉威克(Eve Sedgwick)提醒我们 —— 保持困惑可能是更诚实的立场。她指向的正是后现代亲密关系的核心伦理:在不确定的星云中,我们需要的不是更精确的度量仪,而是承认所有坐标系终将失效的勇气。在液态现代性中,确定性的死亡正是自由的诞生。
那些未被命名的情感,那些游走于闺蜜与恋人间的量子纠缠,那些在算法夹缝中野蛮生长的情感实验,终将在不确定的星云里凝结成新的星座。而这,或许正是酷儿时代赋予情感最独特的礼物 —— 在不确定中,我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当我在整理这些思绪时,我不禁思考: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在这个日益模糊的情感世界里,我们是否仍然渴望一种确定性?或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才让我们感到自由。就像“Girl, So Confusing”里所唱的那样,情感的复杂性与混乱并非缺陷,而是新的可能性,它让我们在一个充满变动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节奏,跳出自己的舞步。
— The End —
— 作 者:测景 —
— 编 辑:其妙 —
— 📨 [email protected] —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