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英主义:以“自我提升”之名变瘦,变美,变强大

BIE别的女孩
·
·
IPFS
“Your life is boring, live like Wonyoung instead.” 这是 TikTok 上一条140万播放量的视频文案,也是正在践行 Wonyoungism 的外网女孩们的心声。

01 Wonyoungism: 新一轮“爱自己”风潮席卷 TikTok

“Your life is boring, live like Wonyoung instead.” 

这是 TikTok 上一条140万播放量的视频文案,也是正在践行 Wonyoungism 的外网女孩们的心声。

Wonyoungism(元英主义)是指粉丝们在韩国艺人张元英的启发下,从外在到心态全面 “提升自我” 的一套理论与实践方法。

张元英,13岁参加韩国选秀节目并获得第一名,2021年代言悦诗风吟,2022年代言SK —— 前者是韩国国民品牌,后者是韩国最大的通信公司,影响力可见一斑。如今,她在 Instagram 上有1241万粉丝,随便一张生活照就是200多万点赞。在国内,她的 “舞台转圈” 视频通过抖音突破 K-Pop 粉丝圈层,渗透至各个年龄段的网络用户,引起一波模仿热潮(关于她,我们曾发过👉 张元英:“油腻”的主体性)。

粉丝对张元英的喜爱并不局限于她的颜值,还有她极度自律的生活习惯与积极强大的心理素质。比如:

面对负面评价,她回应道 “没问题,我不在乎。你是你,我是我”(“No problem, I don’t care. You are you,I am me”);

别人买走她想吃的面包,她并未表现沮丧,反而要感谢幸运女神 “能让她买到新面包”;

日程排满,她不会抱怨,时刻保持状态在线,不在镜头面前展示疲态。

在网友看来,张元英不仅时刻美丽,还情绪稳定、内核强大、懂得爱自己,简直魅力无限。

时下,“张元英” 这个名字已经从公众人物变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概念,一种新时代独立女孩向往元素的集合体,Wonyoungism 就此诞生。从去年起,Wonyoungism 于 TikTok 上流传,最近延伸到了 YouTube 博主和西方媒体的视野中。如今在平台上搜索相关词汇,你会看到各个肤色(亚洲面孔居多)、各个地区的女孩们分享自己如何在饮食、锻炼、护肤等方面践行 Wonyoungism。

Wonyoungism 的实践可以分为行动和心理两部分。行动上,网友们效仿张元英在公开资料中展现的个人生活 Routine:

早起 —— 普遍建议5-7点起床

锻炼 —— 起床后拉伸或普拉提

洗澡 —— 有人建议一周至少三次,有人建议一天一次

保持清洁 —— 包括认真护肤,处理脸上的痘痘,注意清理指甲

吃得健康 —— 少油,多吃水果,多喝水

好好学习 —— 拿高分

在心理层面,Wonyoungism 提倡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主张 “自律”、“自我提升” 和 “自我关怀”。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视频标签为 “Wonyoungism Motivation”,通常是张元英的舞台视频配上 “I can’t cry over you, it’s bad for my skin.” 等类似鸡血文案。

另一种常见的 Wonyoungism Motivation 是一位女生正在镜头面前护肤,配上文案:分手后,前男友以为我正在心碎流泪,其实我在(享受生活/护肤变美)。总之,视频传达着一种 “大女主” 心态:为了自己而努力,用我的美貌、好身材、高分等成就惊艳众人。

最能代表这种 Wonyoungism 气质的视频之一,是一个穿短上衣和低腰裤的女生站在镜头面前洗漱护肤,沙漏一般的腰惹人注目。视频传递的大致意思为:有人说 Wonyoungism 没用,我要用我现在的身材和外貌向你证明,它有用。

该视频为这名2万多粉丝的创作者带来了500万浏览量

从 TikTok 上的视频内容来看,Wonyoungism 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心态。对于参与者来说,“自我提升” 是践行 Wonyoungism 的目的,护肤、减重、努力学习等是实现目的的具体途径,

而张元英,就是她们的最大动力。

02 东亚版 “clean girl”,女性版 “looksmaxxing”?

至少从社交网络上看,Wonyoungism 的两个关键词 —— “自律” 和 “自爱” —— 已经成为当代女孩的共同追求,全球女生通用的电子社交货币

2022年在欧美地区流行的 “clean girl” 审美和 Wonyoungism 十分相似,核心都是向外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Clean girl 追求身体干净、妆容干净、穿搭干净、身材干净(有健身痕迹)、饮食干净,因此洗澡、护肤、健身等元素经常出现在 clean girls 的视频中,同样高频出镜的还有奶昔、酸奶碗、果蔬汁和各种 “高蛋白” 食品。

中国女性的 Wonyoungsim 则是这几年在小红书上常见的 “高能量女孩” 等成长博主发布的内容。博主们展示着自己旅行、打球、滑板等丰富的业余活动,主业、健身、副业三合一的日常生活,或者早起、护肤、做饭、工作、健身休闲的规律日程。

“如何拥有高能量女孩的同款灿烂人生?” 大多数博主都会给你类似的答案:多运动、吃得健康、少内耗、注重自我投资(这里通常也是广告插入之处)

追求健康,自律,自爱,本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当这些概念变成一种可以用来剥削和内卷的流量密码后,“自我提升” 就成了困住年轻女孩们的陷阱。

Wonyoungism 的流行已经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担忧。英国杂志 Dazed 称,“爱豆生活方式” 类的网络内容有着黑暗的一面,一些带有 Wonyoungism 的 TikTok 视频中出现了具有节食倾向的、违背健康的审美标准,比如推崇过度纤细的腰,追求过轻的体重,宣扬无法满足身体摄入需求的进食量。根据 Dazed 的调查,Wonyoungism 在 TikTok 上的受众多为11到16岁,其中不少女孩已经将节食等同于健康饮食,过度追求完美身材,甚至有些人面对食物会出现罪恶感,羞耻感等精神压力。

这份精神压力不止来自女孩们对 “爱豆身材” 的强烈追求,还来自这套过度严苛的审美体系对 “失败者”的排斥:

“Get off your lazy ass and get to work!”

“挪挪你的懒屁股,快去工作/学习!”

“You are starting to smell like shit.”

“你现在太难闻了。”(鞭策女孩洗澡清洁)

“Just go outside for once like a normal person.” 

“像个正常人一样多出出门吧。”(鞭策女孩社交,不要总是玩手机)

这些带有侮辱性甚至精神虐待倾向的语句都来自 “Wonyoungism Motivation” 的标签下,被称之为 “harsh motivation”。这些内容以强硬的方式鞭笞女孩们 “自我提升”,言外之意是:如果你不这么做,如果你不像镜头前的张元英一样身材完美、坚持早起锻炼、成绩优异、永远乐观,你不仅会被 Wonyoungism 排除在外,甚至连 “normal person” 都算不上了。

TikTok 上的 Wonyoungism Motivation 视频截图

其实张元英本人在采访时极力遏止未成年粉丝控制饮食,但是 Wonyoungism在不断地发展中,其核心似乎已经不再是张元英本人了,而是她营造出的 “完美形象”,以及一种将 “自我提升” 过分指标化,功利化的概念

这种行为似乎与我们之前讲到的 “looksmaxxing” 十分相似(“Looksmaxxing” 正在取代男子气概,成为男孩们的最新焦虑),只不过 “looksmaxxer” 的终极目的是获得他们眼中的社会地位(女性/金钱/身份等),而那些过度践行 Wonyoungism 的女孩们追求的,不仅是拥有外形、心态、事业学业上的 “完美”,更是一种 “爱自己” 的过程。

在女性觉醒的时代打开社交平台,似乎有关女性成长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 “爱自己” 来解决。看过高流量博主们的经验传授后,你会发现 “自我提升” 似乎就是 “爱自己” 的绝佳方式。

03 “自我提升”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慕强?

张元英的自律纯粹是为了 “自我提升”吗?或许没那么简单。作为一名韩国艺人,自律和完美是她的工作,也是韩国娱乐行业 “高压”、“强商业化” 等特点的一种缩影。长江商学院曾分析,韩星背后是 “高度工业化的造星机制” 和 “庞大的商业闭环”,艺人在这条利益链中作为 “商品” 而非 “人”,被赋予了反人性的期待,以获得大众的喜爱,从而实现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同理,国内一些博主展示出的 “高能量”,也并非完全真实,多少有点利益和流量导向。新周刊曾发文揭示了自律 vlog 的商业化路径,表示这些博主展示出的精致生活的背后,或许都是联合品牌方精心设计过的 “生意经”。Dazed 也指出,在社交网络中,越极端的内容越容易获得流量,比如过于纤细的腰等。以流量为目的的 “自我提升”,更像是一场符合 “女性觉醒” 时代话题的观赏性表演。

但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视频和风潮过分鼓吹 “自我提升” 心态和所谓的 “大女主” 形象,并将其功利化。长期浸泡在这种单一论调中的女性受众,是否会逐渐偏离 “爱自己” 的初衷,走向慕强心态和优绩主义?

在 wonyoungism、clean girl、“高能量女孩” 等体系中,美貌、好身材、好心态、好工作、好成绩都成为了可以用来向外展示,以收获认可,流量甚至经济回报的 “优点”。这十分符合迈克尔•桑德尔优绩主义原则:社会与经济的奖赏应当依据才能、努力和成就等 “优点” 来决定。

项飙曾指出,优绩主义在国内作为一种个人策略,让青年陷入不断的竞争当中,拼命扇动翅膀只为留在原地。过分强调 “人生赢家” 的输赢概念最终导致成功焦虑与人生困惑,这似乎正是过度充斥在网络上的 “女性成长” 内容带给女孩们的现实感受。“我的骨架太大了!”、“我无法摆脱脸上的痘痘!” 很多女孩展示自己 “入坑” Wonyoungism 后的收获时,都会或多或少地看到一些散发着焦虑意味的评论。

这种一边焦虑一边又追求情绪稳定、内核强大的状态背后,是优绩主义催生的 “慕强” 心态。在 “自我提升”、“爱自己” 等词汇的重新包装下,Wonyoungism 等风潮看似符合当代女性主义语境,其实对 “大女主” 的过度追捧暴露了一种 “慕强恐弱” 的心态。

上野千鹤子在和戴锦华的对谈中提到,她发现身边的一些日本精英女性不愿承认自己是弱者“自我决策、自己负责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已经深深内化至她们心中,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论输赢都自己承担。” 在她看来,这种逻辑 “是个骗局”,因为其规则设定从一开始就更有利于 “胜者” 阵营。

而戴锦华则认为, “当一切都在鼓励我们成为胜利者,成为赢家时,所有的软弱,包括女性的软弱、男性的软弱,所有的蔑视以及践踏失败者的逻辑都似乎成了一种必然。”

美剧《亢奋》中的很多角色都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希望活成大众眼中的 “赢家” 模样,整部剧也透露出一种又坚强又脆弱的 “青春疼痛文学” 风格

虽然 Wonyoungism 等风潮的口号是 “爱自己”,但不少深陷其中的女孩其实正在讨厌自己,渴望变成别人。戴锦华在讲述自己的 “恐弱” 经历时也指出,自己这些感受的本质是“厌己”:“近乎所有赞美女性的品格上我都不及格,那背后是一种极大的自我厌弃与自我否定,而这也是促使我努力工作、读书的直接力量,我觉得我必须要补偿。”

在愈演愈烈的风潮之下,已有人提出质疑。不少女孩选择跳出对完美、自律、高能量的无限追求,接受真实的自己。在开头提到的那条 “Your life is boring, live like Wonyoung instead” 的视频下,有人评论道:“Just be yourself.”

参 考:

Dazed:Wonyoungism: Is this K-Pop trend repackaging ED content on TikTok?

新京报书评周刊:上野千鹤子对谈戴锦华实录:“恐弱”是“慕强”的翻版

澎湃新闻:项飙对谈迈克尔·桑德尔:我们如何摆脱“优绩主义”?

长江商学院:“完美”的韩娱工业化,“不完美”的人

新周刊:被自律vlog刷屏,我真的烦了

— The End —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如何想象女性之间的“爱情雌竞”?

“春梦了无痕” —— 记一次难忘的男师按摩

舌切对谈铃木凉美:“夜职的世界,是女性的疼痛、力量、艰难,以及些许的快乐聚集起来的业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