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視女性政治人物?看見性別,更看見階級、族群、文化的多重結構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當面對藍白營的女性政治人物時,性別不能做為唯一分析視角。因為女性也可能透過服從、參與父權社會裡的性別秩序與角色期待,進而鞏固父權社會的權力分配機制。

作者:V太太

如何檢視與評論女性政治人物?性別之外,也需看見更多因素的交織結構。圖為2019年美國時任眾議長裴洛西與槍枝管制倡議者Shanon Watts等候進行會議。 圖/美聯社

▌接續上篇:〈政壇如何「厭女」:粉底液、化妝與美的勞動,女性的公共參與雙面刃〉

近年來,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國際社會,都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女性投身政治,其中更不乏保守派的女性。在認可身分政治意義之下,批判右派女性政治人物有時確實具有挑戰,亦即如何在「認可女性現身」與「女性身體不代表性別意識」兩者之間如何平衡。儘管我們確實希望看到更多女性投身政治,但也必須清楚知道,從柴契爾到梅洛尼,右派的女性政治人物上台往往不代表女性權益上升,反而可能是傷害。

在台灣亦如是。當面對藍白營的女性政治人物時,性別不能做為唯一分析視角。因為女性也可能透過服從、參與父權社會裡的性別秩序與角色期待,進而鞏固父權社會的權力分配機制。因為厭女情結透過獎勵和懲罰雙線進行,願意加入這一套性別秩序的女性,確實可以獲得某些紅利。而一個值得問的問題會是:什麼樣的女性被允許加入這套秩序?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現任黨魁韋德爾(Alice Weidel)是一個有趣的例子。身為女同志、伴侶甚至是斯里蘭卡移民的她,卻能在極右派政黨出線,一來仰賴她的階級位置,她是個受過高等教育、有在外國企業工作經驗的律師——事實上,總是聲稱要為工人與底層發聲的AfD,高層滿滿都是精英,頗為諷刺。

二來,韋德爾的其他方面滿足了某些傳統性別期待,例如她有穩定的家庭生活,更養育了子女。最後,她也願意主動批判那些不合規定的人,例如她常常批判當代「同志生活型態」太過頭,她不願意讓這種人代言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更不想讓自己的小孩生長在這種「覺醒」(woke)的環境裡,等等。

因此,當我們反對基於厭女情結對女性政治人物進行審查時,不代表女性政治人物都不能被批評,而是這些批評如何跳脫父權的邏輯,甚至需要精準指出,這些保守派女性政治人物在哪些層次和父權體制成為同盟,這才會具有建設性的批判......

全文閱讀:

如何檢視女性政治人物?看見性別,更看見階級、族群、文化的多重結構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