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香港人的 2025 台灣驕傲遊行小記
雖然自己作為一個順直(渣)男,但對於性別、性取向等議題的關注,本該不應劃上任何的界限。
本來,香港也有驕傲遊行的舉辦,通常會於每年十一月舉行,參加的人數亦不算少,惟在 2019 年後,隨著疫情、限聚令、「美麗新香港」等各種因素,驕傲遊行在香港幾成絕唱,近年只能改以市集的模式,屈就於觀塘的 The Wave 舉行。雖然市集仍然可以讓不少同路人和支持者,可以互相看見和有交流的空間,但遊行的凝聚力,市集始終無法複製過來,而且需要刻意走進大廈內乘坐電梯,才能抵達市集的舉行場地,亦難以接觸到在街上隨機走著的路人。
在社會氣氛不斷緊縮的情況下,驕傲遊行本年欲籌辦的共融文化節,遇上了所謂的場地問題,有泡湯的風險;而模式相對更像嘉年華的 Pink Dot,去年亦在公權力的介入下,需要提早終結,本年更無奈因為場地租借被禁,而被逼宣佈取消。
因此,向外尋求類似的活動,也成為了表達對非主流性別、性取向的支持的一種做法。去年初冬到訪台北時,看到了一個展覽,乃闡述了當地的驕傲遊行自 2003 年開始舉辦以來的發展歷程,那時才得悉,自己的行程剛好錯過了驕傲遊行於每年 10 月最後一個週末舉行的時期,所以便開始有點蠢蠢欲動,計劃參加本年台灣的驕傲遊行。
在確定本年台灣的驕傲遊行如預期般於 10 月 25 日舉行,自己便衝著這個日子,向公司請假、購買機票和預訂旅館,又來了一次台北行。
台灣的驕傲遊行,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東亞地區規模最龐大的驕傲遊行,2019 年的參與人數更高達二十萬。除了台灣不同地方的市民和性別團體外,遊行亦吸引了不少海外的人士,特地飛往台北參與。
這一個十月下旬,受著季候風和早前略過南海的熱帶氣旋「風神」影響,台灣北部天氣並不理想,持續下雨,但仍然無損驕傲遊行參加者的熱情。在出發至遊行集合地前,路經西門町上著名的彩虹路面,打卡者眾,而在前往會場的捷運列車上,亦可敝見不少有著各式打扮的人士,聯袂乘坐至同一車站下車。步出捷運站,向著台北市政府方向進發,長長的街道已佈置好大量的攤檔,這是一個規模比觀塘 The Wave 更為盛大的市集,雖然這個時候仍然下著雨,但街上路人仍在揣摩接踵著,相互認識的人也在各自寒喧,熱鬧非常。攤檔裡雖不乏自稱「彩虹友善」的大型企業,和銷售彩虹相關文創產品的商家,亦有不少本地乃至海外的倡議團體,各自在宣傳一些在台灣社會裡仍然爭議甚巨的議題。雖然在這個時候,遊行起步點旁的舞台,做著不同的表演,亦安排了不同嘉賓的發言,但因為自己聚焦在攤檔與等候出發人潮的眾生相,加上距離稍遠,所以並沒有留意太多。
在閒逛和等候的人潮裡,很容易可以碰得上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單是亞洲面孔的,已經可以是來自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各式的性別旗熾以外,飄揚的國旗和標語的書寫語言,同樣多元。偶爾傳來三兩句粵語,雖然逕自參與的自己,並沒有跟任何人相認,但心坎裡也會明白,對方也是同樣來自香港的。有讀到《獨媒》、《集誌社》等有關台灣驕傲遊行的報導的話,都應該會知道,本年在 47 人案服刑完畢的岑子杰,亦是遊行的坐上客,自己也跟對方擦身而過好幾次。而遊行官方在出發期間,亦有提及到「G點電視」這個在香港有較長歷史的性別團體的名字,自己在襦動著的遊行隊伍裡,亦有見到有參加者舉著的標語牌下,出現著粵拼。
遊行隊伍大約在下午兩點半出發。以往在香港的遊行,通常只會有一部車於遊行隊伍前沿,作為「開路先鋒」,但在台灣的驕傲遊行,不少贊助遊行的機構和企業,都有安排車輛川行於隊伍裡,車上載著盛裝打扮、載歌載舞的表演者,對於帶動遊行隊伍的氣氛,無可否認會有點幫助的,比如表演者唱起人所共知(而自己竟然沒有聽過)的《三天三夜》時,敝見隊伍裡不少人都在跟著唱,場面是歡愉的(倒也讓自己急忙在搜一下這是甚麼歌曲)。不過這種情況,有些人倒會認為,在非異性戀者的權益已經相對有保障的台灣,驕傲遊行越來越有著趨向嘉年華化的傾向,倡議的面向似乎有所減少;而贊助著遊行的大企業,骨子裡是否真心的信奉 DEI,還是只是借彩虹經濟的順風車去多賺一筆,亦需要時間不斷的去驗證。
這一年的台灣驕傲遊行,路線大致沿用過去幾年的安排,以市政府作為起點和終點,仁愛路作為主軸,並沿光復路、敦化路等繞一圈。沿途觀察,這條路線周邊都是密度相對低的居民區,本身人流不算太多,部份路段甚至寬闊得單方向有四至五條行車線,把部份行車道封閉後,車輛仍在旁邊如常通行,相對不容易接觸到一般的民眾和把訊息傳播開去。期間更聽到有志工反覆地向參加者強調遊行已經申請了路權,可以安然地走馬路,跟以前香港人動輒高呼「開路」和借機多佔用行車線,又感受到一點反差。
如果這一次的遊行,能夠像前一晚舉行的跨性別遊行,會途徑西門町,或如早年的遊行路線般,相對靠近核心地段和遊客區,覆蓋面應該會更為廣泛。事後見到有台灣象友在毛象上慨歎,感覺這次驕傲遊行仍然偏向是圈內人的事,而自己走完遊行後,轉至一街之隔的 101 商圈裡做點私人事的時候,看著於商場裡如常消遣購物的人潮,也同樣有點互不相干之感。
不只是台灣,世界不少地方的驕傲遊行,也有受到嘉年華化、資本當道等批評;而本年的驕傲遊行前夕,亦疑似有遊行籌委,以個人名義發表反對跨性別人士的言論,受到不少非議,導致主辦方需要重申立場和劃清界線。不論在驕傲遊行和跨性別遊行裡,亦不乏批判反跨人士的標語,而喊出相關口號的參加者,亦容易獲得其他人士的和應,可見多數人的眼睛仍然雪亮。但在全球思想潮都在右傾和趨向保守的大勢,性別議題亦開始有強調同性性取向而剔除跨性別(及其他)的意圖,要維持著得來不易的多元和開放,依然充滿挑戰。
對於小弟這個已經好幾年沒有光明正大地參與正式遊行的香港人來說,就算遊行被淘空得只餘下嘉年華和狂歡,也總比連這些機會都被剝削掉為好;而立法會史無前例地否決了政府針對法庭判決所呈交的,本也有著不少制肘的《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亦可見保守勢力把持著的權力,仍然極不對等,令很多需要透過討論去收窄分歧形成共識的議題,持續被厄殺在萌芽之中,無助社會進一步向前走。最後,仍然盼望,驕傲遊行(或相關活動)可以重新光明正大地在香港舉行,非異性戀者、非二元性別者的權益,可以獲得更多的肯認和保障。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