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懿翎 (令雨)
學會接納真實自我:從《KPOP 獵魔女團》看亞洲原生家庭會有的結
internet 我在看最近爆紅的《KPOP 獵魔女團》時,一直在想一個問題: 舞台偶像就是最不能露出真面目,而是要以粉絲喜歡、能夠投射的面貌示人的一個環境, 那為什麼要用舞台上的偶像,來談要展露、接受自己真面目的這個議題? 先說結論,後來才發現這設定沒有問題,因為經過故事中的那個主要事件之後,唯一有因此發生改變、事件有產生任何意義的,就…

女生在這世界的原罪:雙重約束
民進黨確實長久以來比國民黨更關注性別議題,婦女新知的創立也與他們有關,從蔡英文開始到賴清德,甚至也承諾內閣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閣員,不過不管是蔡政府還是賴政府,整個內閣就是一個 sausage party ,男上加男。這時竟然還有一些「台派」跳出來護航,甚至還有「選能力不選性別」的說法,這說法其實是個假議題,因為能力也許無關性別,但能力…

2025年文化部公共出借權終於包含譯者囉!
chatGPT全文刊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 終於,譯者也有分一杯羹的時候了。文化部的「公共出借權」 計畫今年(2025年)開始開放到六都的圖書館,而且對象也增加譯者這個範疇。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譯者跟作者一樣,都可以在書出版販售之後,也一起分一些比例的利潤,但這情形在我踏入翻譯界之前幾年就已經不復存在,現在都只有譯稿買斷,貨到付款,然後 case…

變身、變性、轉性
前陣子民進黨的王義川在政論節目上以粉底液為題材抨擊台中市長盧秀燕的救災作秀,引發一番抨擊與辯論,包含那是不是厭女言論,我認為王義川的言論,比較像是一種廣義的厭女,那種厭不是基於對方是女生就厭惡、貶低的態度,而是對女性展現、行動方式的無知與訕笑,這種態度再往下發展下去(其實已經幾乎接近),就會變成一種男性…

從立體的角度認識耶穌~翻譯新書推薦
走入中東看耶穌》是我兩年前翻譯完成的書,今年終於出版囉,而且其實早在六月就已出版,只是當時正當我剛交出上一本書的譯稿,整個身心都在放假狀態,實在時很難回到電腦桌前,因此這本書的介紹就一直拖到現在了 (笑)。 作者貝里長期蹲點中東,運用他在中東生活60年的經驗,透過他對中東語言、文化、歷史的認識來詮釋、理解耶穌跟他的…

為何要走40年
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發生了很多事,最常重覆發生的,就是在曠野(沙漠)遇到沒水沒食物的時候,跟摩西靠北說:「都是你把我們帶來沙漠餓死渴死的,我們在埃及還比較好,至少有吃有喝。」 因為這些事情一再發生,以色列人的上帝也覺得這群人有夠煩,特地拯救他們,使他們可以成為自由人,結果每天在那裡靠北靠木,所以稱他們「悖逆」,一氣之下,讓…

翻譯工作者的12年歲月
同步刊登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 回顧我的翻譯歲月,大概可以從2013年兼職翻譯女性主義與聖經神學的書算起,到今年(2025)已經有12冬,我還記得翻譯第一本書的興奮與感動,由於對於女性主義思想和聖經信仰內容的熟悉,我在翻譯這本書可說是如魚得水,作者寫的概念我都非常容易明白、理解,這種語言與知識內容結合的喜悅,讓我感到踏實與…

母親節的禮物
Credit: ChatGPT 這兩張圖應該是婚後有小孩的家庭中會看到的景象,一張是媽媽晚上在客廳滑手機,另一張是爸爸在廁所裡滑手機,但我們很少聽到有人對第一張圖表示意見,反而是第二張圖常在媽媽社團裡引起共鳴。 Credit: ChatGPT 前一陣子看到一篇文章裡舉的例子,可能算是國外的洗碗文,男生因為婚後打太多電動,不「幫忙」家裡,被老婆押著去看心理諮商…

「誰」不能談政治
我們很常會聽到「這裡不要談政治」這句話,尤其在最近這幾個月,但很少會想過,這句話約束的對象是誰。我們可以接受政治人物上節目高談闊論,教室裡若有老師在上課時大談自己的政治理論跟偏見,學生頂多放空,很少抗議;跟著公司的主管出差,主管大罵現在的誰誰誰,讓我們生活難過,下屬大概也就陪笑過去;回到家打開信箱,掉出來一疊…

不可不談政治
我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嚴格說來,是國高中時候的我,不知道從哪裡學來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要對政治狂熱,那會讓自己看起來像沒理性的神經病。所以我其實是不太關心這國家社會中發生的事情的,就像台灣動畫電影《幸福路上》一樣,那些國家大事,都只是我這個人的背景音、白噪音,而且我喜歡讀歐美小說、對西洋音樂比對於台灣音樂有興趣…

罷免行動的性別政治
…

女生太過獨立的問題
網路上看到一名女性作者以《童話故事下集》來談女主角太過獨立,應該在婚姻關係中學會倚賴的文章。這是婚姻的理想狀態,就個人而言,這建議也是不錯的,但我想到另一個實際的,而且是看似個人,但超乎個人的問題:那也要另外一半可靠到可以被倚賴才行啊!傳統社會中的女性是需要仰賴男性的,但這是就社…
我是基督徒,我關心政治
最近Threads 上面瘋狂看到「我是基督徒,我挺罷免」跟「我是基督徒,我反對罷免」的圖文。這讓我想到大學時參加基督教長老教會的營會,總是會在活動裡聽到一些牧師把「建立台灣國」跟「建立上帝國」劃上等號。我雖然也希望台灣獨立,但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又說不出所以然,後來就先暫時丟在心裡某個角落不管。
「家事」是女生的牢籠
同步刊登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 今年一月在網路上某一篇洗碗文,引發網路上的激烈討論,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女性反應這麼大,其實是集體創傷的一種現象,那篇文章並沒有貶抑女性的意思,可能只是要描述一個現象,或是幫助女性可以稍微停一下看看自己的狀態。不過集體創傷這個概念很有趣,我之前有簡短回應這…
公道伯介入的下場
小丸子想跟小玉交換日記,另一個同學冬田聽到也想加入,被小丸子拒絕後大哭,引來全班同學的側目,班長丸尾也跳出來,叫他們讓冬田加入。小丸子小聲地說:我才想哭咧。小孩的人際生態就跟大人一樣複雜,那種一點也不想要,卻被「和諧」人際關係逼著妥協的壓力非常真實存在。
翻譯工作者與活體的邂逅
同步刊於 翻譯人森的滋味 日前台師大翻譯所發表了一篇文章,解析文學名著《老人與海》裡的幾個物種名稱翻譯。這再度印證,翻譯工作有時候做的並不是一種「字典」的工作,不是把英文的字典定義直接翻過來中文就好。多年前我在看日劇《校對女王》時就覺得很有感,當然實際上校對部門的人應該不會像石…
男生也能開始救救自己
2024年,法國爆發一件震驚全球的性侵案,主要被告多明尼克.佩利寇(Dominique Pelicot)將妻子吉賽兒.佩利寇(Gisèle Pelicot)下藥昏迷性侵,甚至找陌生男子共同性侵,總計至少有83人參與犯行,長達十年,其中50人遭檢方查出身份並加以起訴。
拿補助就是要飯?
陳玉珍提出領補助是要飯的說法,問題不在於只有陳玉珍這樣想,這幾天這樣看下來,好像真的說出了某些人的心聲。但是裕隆汽車收了這麼多年的政府補助,怎麼從來沒人說他們是要飯的?補助不是現在才有,尤其是產業補助,但大家對於藝文相關產業或是社福補助,似乎觀感非常不好,好像是米蟲才會領的東西,…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書,對於台灣某一群人,甚至包含許多在立法院那些亂刪預算的「高級(知識?)份子」而言,都是非常功利的工具,是他們用來通過社會篩選、爬到權力高位的工具,所以才會透露出「讓人民買太多書,所以預算該刪」、「藝文人士是要飯的,所以預算該刪」。創作、文字、設計、藝術這種工作之所以沒有「錢途」…
現在,台灣的音樂已經可以踏著過去的腳印前進
滅火器 上週聽了滅火器的現場,有機會發現他們更多好聽的歌。很久以前,我對台灣的音樂是很陌生的,陌生到我去KTV不知道要唱什麼的程度,一方面台灣音樂我只知道流行音樂,感覺流行音樂的情啊愛的情歌居多,非常無趣,一方面為了練英文,都聽西洋音樂。我在西洋音樂裡除了聽到情歌,還發現一些跟環境、戰爭和平議題有關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