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权男权、性别对立、厌女厌男等热门话题的极简解读

女匿名者
·
·
IPFS
现代社会是男人有特权还是女人有特权?性别平等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真的对所有人都好吗?要回答这些问题,足够写一本书或发布一百个高浏览量短视频,但也可以简单到只需要这一篇千字文章。

为简便起见,本文中所有的男性/男人指异性恋男性,女性/女人指异性恋女性,未涉及非二元性别人群。因此本文仅供异性恋男女参考,不保证完全适用于其他人群。


现代社会是男人有特权还是女人有特权?性别平等存在吗?如果存在,它真的对所有人都好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足够写一本书或发布一百个高浏览量短视频,但也可以简单到只需要这一篇千字文章。

让我们看一看现代社会在性别文化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下是大部分中等收入以上国家的女性争取到教育权和工作权之后自然发生的事情:女人曾经必须依靠进入婚姻得到生计来源和社会接纳,然而现在她们不需要婚姻身份也可以得到这两种权利了,女人的性活动逻辑于是随之彻底改变。

现在,她们中有人选择不选择性伴侣,保持独身;也有人只选择具有性魅力的性伴侣,保持短期关系;还有人仍然选择结婚,保持单偶制长期关系。以上选择看似完全不同,实际有了一个新的底层逻辑:无论女人有没有性伴侣,她们作出这个选择时首先考虑的已经不是维持生计和获得社会接纳的需求,而是情感需求。

这一转变对于女人来说并不困难,对于男人可就太难了。因为解决情感需求问题是女人的历史角色,而不是男人的。

过去,出门工作、负责满足家人生计需求的人是男人,在家从事劳动、负责满足家人生活和情感需求的人是女人。现在女人不介意在忙情感的时候再忙生计,是因为她们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选择权——不再需要只待在家里,甚至不再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而是可以只选择其中一个。

可是男人非常介意在忙生计的时候还要忙情感,因为他们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要求行使选择权——不再自动获得“我忙工作你忙家庭”的男女分工,而是需要在只要工作、只要家庭或者“平衡工作和家庭”之中三选一。

对于上述情况,不偏好性别平等的人,会认为女人占便宜而男人吃亏了。

他们会认为在独身者、短期关系偏好者和长期关系偏好者这三类人之间,无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上看,女人的规则都要比男人的规则难度低得多。

从社会角度看,独身女人不会被视为安全威胁,独身男人则很可能被警惕。

偏好短期关系的女性不再被视为荡妇,偏好短期关系的男性则很容易被视为有性犯罪者嫌疑。

偏好长期关系的女性拥有了法律保护的财产和子女监护权,偏好长期关系的男性则需要面对“一旦离婚女人更容易带走孩子”的局面。

从个人角度看,独身女人通常不介意做照顾自己的家务,但很多独身男人仍然在期待“有了女人就不用做这些事了”。

偏好短期关系的女性很容易找到一个愿意跟她发生性关系的男人,甚至出卖自己的性服务;偏好短期关系的男性则经常在寻找女性性伴侣时受挫,甚至需要花钱购买性服务。

偏好长期关系的女性可以要求自己的男性配偶“平衡工作和家庭”,至少她们可以抱怨这件事了;偏好长期关系的男性则觉得要做到这个压力太大了,而且即使抱怨也没人支持自己。

哪怕是作为一个偏好性别平等的女人,我也同意以上规则完全成立。

我甚至同意这是一场关于性别的斗争,只是竞争的双方不是女人和男人,而是支持性别平等的人和反对性别平等的人。

假如把两性关系当成强弱之争,那么一种性别的收获就是另一种性别的损失,没有什么平权,只有男人支配了女人或女人操纵了男人。

可要是把两性关系当成从不平等到平等的发展,那么一种性别的收获就是减轻了另一种性别的负担,只有试图占异性便宜的人蒙受损失,不想占便宜的人会发现无论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与异性伙伴合作都更容易了。

就拿刚才分析过的“女人容易男人难”的三条规则来说,在性别平等主义者那里,就是“平等容易损人难”:

从社会角度看,“独身女人不会被视为安全威胁”,很好,女人高兴,对男人没影响。“独身男人则很可能被警惕”,对于男人来说,这是一种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去学习适应、规避风险、争取权益的新局面,当然不是所有男人都愿意接受的。但是如果不想忍受这种新局面,恐怕男人只能选择前往将大多数女性驱逐出教育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地方,即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收入前工业化前现代地区了。因为人总是要为自己的价值观买单的,区别只在于当事人对此有没有明确的意识。

“偏好短期关系的女性不再被视为荡妇”,很好,爱议论的人会被当成小丑,而偏好短期关系的人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量可选择对象,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面对被“苦主”或公序良俗杀死或放逐的高昂风险。

“偏好长期关系的女性拥有了法律保护的财产和子女监护权”,很好,这说明法律更鼓励平等的男女结成长期关系,试图“依附”另一名配偶的人必须打消“金主”对此的顾忌或签署占不到便宜的婚前协议才能“上位”,而其他人在需要争取监护权的时候则很容易通过高度参与家庭生活证明自己有权获得共同监护权。

从个人角度看,“独身女人通常不介意做照顾自己的家务”,很好,勤快和懒都只影响自己。“独身男人仍然在期待‘有了女人就不用做这些事了’”,这样想很危险,非常容易遭遇情感诈骗,还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更安全。

“偏好短期关系的女性很容易找到一个愿意跟她发生性关系的男人,甚至出卖自己的性服务”。这一点在客观上不那么好:由于染上性传播疾病、非计划怀孕、遭遇诈骗和暴力等风险仍然客观存在,寻求的短期关系女性仍然需要平衡自由与风险。

“偏好短期关系的男性则经常在寻找女性性伴侣时受挫,甚至需要花钱购买性服务”,就像刚才说的,由于短期关系要求女性平衡自由和风险,所以她们自然需要更高的收益才愿意选择这种行为。也就是说,尽管她们很容易跟男人发生关系,但考虑到风险收益比,她们还是宁愿找一个更有性魅力、更有钱或有其他突出优点的男人。

类似的,在寻求短期性伴侣时,染病、非计划当爹、遭遇诈骗和暴力(如“仙人跳”)的风险对男人同样成立,对这些风险有所察觉的男人自然也会感到只有性魅力够高、完全免费或有其他突出优点的女人才值得自己冒险。以上局面既让“20%的男人/女人吸引了80%的异性”的吸引力法则看起来很有道理,也解释了为什么并不具备高度性魅力的南京阿红能获得那么多访客。

最后,“偏好长期关系的女性可以要求自己的男性配偶‘平衡工作和家庭’”,“偏好长期关系的男性则觉得要做到这个压力太大了”。假如你是一个本来就打算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性别平等主义者,那么你自然会对自己提出这个要求,你的伴侣也会自动自发这样做,你们不必要求对方怎么做,因为对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和她/他的伴侣,所有的矛盾都在外部——比如找到可以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职业——而不在家庭内部。由于中等收入以上国家的发展趋势是在朝着性别平等的方向前进,也就是促进职业文化朝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方向发展,所以这类工作是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自然,中国有国情在此,可如果你是一个性别平等主义者,早晚都要面对国情和价值观的矛盾,并且用行动为自己的价值观买单。

另一方面,假如你不是性别平等主义者,你就会觉得国情很重要,自己和配偶谁多干了谁少干了很重要,赚钱很重要,顾家也很重要,社会认可很重要,配偶赞美也很重要……所有的东西都重要,既要又要,你当然不知道怎么办。想要拥有一切的人并不会拥有一切,只会怎么努力都错过了太多。

总的来说,在现代社会,偏好性别平等的人在性和婚姻相关关系中会如鱼得水,因为他们会发现现在两性都更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禀赋去生活:如果单身或寻求短期关系则获得了安全和社会接纳,如果组建家庭则获得了与自己境遇相似、志同道合的伴侣,而无需因双方缺乏共同立场共同语言、社会不支持性别平等分工等原因而无力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于女权男权、男女对立、厌女厌男等热门话题的极简解读。

当然,还会有人说“生育率怎么办”“性犯罪怎么办”“现代社会根本没有朝性别平等的方向发展”“性别平等的年代早就过去了”……就这么说吧,这篇文章是写给不认为或不敢说出“性别平等不好,女性/男性至上才好”的人看的。无论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当她/他对说出上面这句话还有所顾忌的时候,就说明他/她所在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还是认同性别平等的。而我只是说出了在一个认同性别平等的社会人们怎样生活才更舒适,仅此而已。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