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gongshicheng52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写入中…

房市降價潮是真是假?專家揭露建商讓利「不能說的秘密」!

gongshicheng52
·
房市頻傳建商「讓利」消息,甚至有新建案的已購客戶收到建商退款,讓外界不禁好奇,房市是否將迎來大幅降價?這樣的傳聞究竟是否符合市場現況呢?

房市降價潮來襲?專家揭露建商讓利內幕:買方切勿過度期待

近期房市頻傳建商「讓利」消息,甚至有新建案的已購客戶收到建商退款,讓外界不禁好奇,房市是否將迎來大幅降價?這樣的傳聞究竟是否符合市場現況呢?對此,專家明確指出,購屋者切勿抱持過度期待,強調「若想買在絕對低點,你很有可能會是輸家!」同時,估價師也揭露了建商讓利背後的四大操作手法。


交易量急凍,房市進入盤整期

根據六都民政局的最新統計,2025年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總計10萬0202棟,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26.6%,顯示房市似乎已進入盤整階段。不動產業者專家指出,目前六都的買賣移轉棟數勉強達到10萬棟,這意味著全台灣全年的買賣移轉棟數很可能面臨28萬棟的保衛戰。倘若下半年買氣未能有效回升,全年成交量甚至可能跌破28萬棟。


隨著房市買氣趨於冷清,市場上陸續傳出新建案大幅降價,甚至建商主動退款讓利的情況,這讓不少購屋族感到困惑,房價是否會持續下探?究竟是不是撿便宜的好時機?資深房產專家直言,房市降價背後有其資金邏輯與市場運作機制,提醒買賣雙方都不要陷入恐慌或過度期待,以免導致房價出現極端波動或流動性風險。


房市交易低迷的真正原因:政策限縮資金

專家進一步說明,現階段房市交易量低迷的關鍵原因並非價格因素,而是政策限縮資金流入所致。中央銀行並未鬆綁貨幣政策,銀行資金也未大量釋出,即使房價有所下修,買方也難以單靠現金大量進場購屋。因此,儘管市場氛圍轉向「買方市場」,大型建商仍然會根據成本結構與工程進度來規劃價格,不可能輕易全面降價,最多只會推出一些優惠來刺激買氣。這也提醒了即將驗收新屋的屋主,別忘了進行新屋裝潢細清,確保交屋後的環境品質。


專家認為,這種情況「反映的是建商尊重市場機制,而非價格全面性鬆動。」他也提到,市場普遍認為「15%是建商的價格底線」,一旦價格調降超過15%,將可能導致已購戶違約,嚴重衝擊交屋秩序與資金回收。管清智指出,既然目前交易量低迷的關鍵在於政策而非房價,市場無法有效「以價換量」,因此「賣方房價一次性調整15%以上,絕對不可能是全面性的。」


建商讓利揭秘:四大操作手法

對於市場上沸沸揚揚的建商讓利、房價鬆動傳聞,不動產估價師揭露,房屋降價一般可分為四種情況:「真降價」、「行銷降價」、「誤判形勢」以及「嘗試水溫」。這也讓許多準備裝修的民眾思考,裝潢細清有推薦的廠商嗎? 畢竟裝潢完的清潔工作,對於入住品質影響甚鉅。


真降價: 這是指建商直接降價,而且是比區域市場行情更低的「破盤價」。


行銷降價: 這種情況下,建商可能會玩文字遊戲或模糊地帶。舉例來說,「明明是汐止的建案,卻宣稱靠近南港生活圈,或者捷運站只差一站,但實際上是將安康生活圈與十四張相比,價格卻直接對應南港或新店市區。又或是開價比南港、新店市區或十四張低,可能與汐止或安康地區的單價差不多或略高一點,就聲稱有便宜或有降價。」


誤判形勢: 有些建商在某區域明明行情約在每坪50至60萬元,卻硬是開出區域天價或突破市場天花板的價格。陳碧源指出,「這種操作在房地產市場非常熱絡的時期,常常能帶來豐厚的超額利潤。然而,當房地產景氣進入盤整或式微時,建商如果因為誤判形勢或仍想嘗試突破天花板,就很可能會踢到鐵板。」


嘗試水溫: 這種情況與「誤判形勢」類似,建商會拿出其中幾戶來試探區域市場的水溫,開出創天價,以便作為後續該建案或其他建案的參考。這種參考是為了觀察區域市場是否有機會創造新的價格高峰。


房市若真大跌超過15%?後續影響與購屋建議

倘若房市真的出現超過15%的跌幅,市場勢必會出現劇烈反應。管清智指出,就建商端而言,他們大多會減緩推案、延緩甚至停建,改採「以盤待變」的策略來消化庫存,「畢竟賠錢的生意絕對沒有人會做!」至於中古屋屋主,則會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來決定售屋節奏,而高槓桿的族群則可能成為主要的賣壓來源,潛藏著讓價的空間。


然而,只有在特定個案、特定條件下,才有可能出現低於市價脫手的物件,這類物件屬於「稀有物件」,在一般市場上難以複製。「中古屋成屋市場中,虧錢的屋主會願意賣嗎?如果有的話,也通常是急需用錢的稀有物件;即便有,你也很難買到,畢竟大部分人沒有門路。」


專家也坦言,對於剛性購屋族來說,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一年半,市場將會出現合理的價格,目前正是「買方市場」出手的最佳時機,選擇性增加,也更有機會撿到便宜。但他再次提醒,「買在相對低點即是贏家,若要買在絕對低點,你很有可能會是輸家!」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