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變 VS 人的不變》

她把信紙貼齊邊線對折再對折,如對待珍寶般嚴謹的放入信封,封好口、貼上郵票。
曾經有個年代,沒有網路、只有有線電話,跟遠方的朋友溝通,必須透過一封又一封的信件,有時收到信是鼓鼓的,心想這裡頭一定有大禮包,果然,對方分享北國美麗的楓葉照片和三片乾燥的紅楓葉。
現在這個世代,只要手機軟體裡通話按鍵按下去,過沒多久,對方的聲音就會出現耳旁,甚至還可以看到即時影像。科技讓人無論在地球的哪個地方,都能輕易的找到對方,訴說大大小小的事,甚至只是一句「你現在在幹嘛?」
我們不斷地適應與享受新技術的進步,但外在一直變化的同時,人的內在卻總停滯在某的階段,跟不上時代的速度。
他,因為科技,而誤解了你的心
那句「你現在在幹嘛?」所出現的時機,通常是發話者選擇的時機,而非接受者的時機。所以這邊的中午十二點,在另一頭可能是晚上十二點。
過去你可以中午十二點寫信然後投進郵筒,對方可能要一週後才會收到。現在你中午十二點傳個訊息,對方的晚上十二點就能立刻收到。你沒有變,但傳遞訊息的方式變了,另一頭的他,現在因為新訊息的噔噔聲而醒來,再也無法入眠。
這個沒有時間距離的溝通模式,接收者無法像收到信件大禮包的年代,坐在桌前泡好一杯茶,用拆信刀俐落的把密封的信件打開,拿出信紙與照片,安靜的閱讀遠方傳遞過來的訊息,即便這是友人一個月前的經歷,但欣賞照片的他跟對方無時差的,同步處於一個月前的風景。
科技的即時性,現在迫使對方會在不預期的時與地,接收你想要傳達的感動~~看見傳送過來的那張北海道美景照時,他正站在大雨滂礡的街頭,褲腳和手臂都濕了,心情有點煩躁的他,能完整的感受到你想傳遞的喜悅嗎?但他別無選擇,因為已經把訊息點開來。
過去信件的「慢」,讓收信者得以有餘裕的在最適當的時間,以自己的節奏閱讀友人經過沉澱所寫下的文字與照片。文字的兩邊,一邊經過思索後傳遞自己的感觸,另一邊則完整感受著友人所傳達的感動。這個慢,讓人想傳達的訊息,更完整的被對方接收到。
所以這是科技的問題嗎?不是,這是人的問題。也就是人並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去調整思考「另一頭的他的狀態」。
科技的「快」把你自己即時地丟了出去,沒有任何掩飾,讓對方直接撞擊「你的感受」。這裡頭只有「你」和「你感受的美景」,這裡頭沒有對方,你的對方像杯子,只能單方面的接收各種倒進來的液體。
快的即時性,讓人無法良好的傳遞自己的想法
在這個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溝通的時代,卻發生很多無法有效溝通的問題,有人抱怨主管、有人抱怨另一半、有人抱怨自己的父母。
你有沒有發現,造成溝通上的問題,有時是來自於「快」。於是你赤裸裸的把自己呈現在對方面前,讓對方覺得「你重視自己的比重大於重視他」。但你可能沒有這樣想,而沒有多想的你最後卻被別人說白目、自私。
事實上你被罵得有理,因為你只想你想講的,卻沒有顧慮到對方的想法與狀態。就像Thread最近熱議的男女朋友溝通問題的事件,男生傳了張午餐的菜色,女方直接回「不大行」,二人溝通到最後,男生以暴怒收場。
科技的進步不僅僅是讓生活變得更方便,另一方面是要讓人學習該如何更細膩的為對方著想。因為你的直言直語,那句「不大行」傳遞出去的當下,男生正要吃那個不大行的餐點,這時他還有胃口嗎?一邊吃一邊看著這個「不大行」的菜,於是他說「拍給你看不是每天接受批判的誒」。
晚上十點還在加班的你,突然想到有件事需要下屬處理,為了怕自己明天忘記,便傳訊息提醒他。這個沒有想到對方的你,不知道他看見訊息後冒出一股怒氣,然後把你的訊息貼上Thread讓大家欣賞「我的主管」,百萬的瀏覽數把事情鬧大,最後被炎上成惡主管。
沒有想到對方現在狀態的人,在「即時」性溝通的時代很容易發生溝通上的問題與誤會,但這是對方或科技的問題嗎?
事實上,這是「我」需要改變的問題。
讓自己「慢」,是為了提醒自己「要先思考另一個人」
在北海道的你現在開始慢下來,換一種方式,不急著直接把照片傳送給遠方的友人,而是先把感動整理成文字,透過整理的過程讓自己沉澱與思索這份感動與餘韻,這個慢下來,反而可以讓你更完整的傳遞出個人的感受。
想傳遞訊息的你,稍微停一下,感受對方現在可能的狀態,這一個暫停鍵,讓你倆間降低溝通上的產生誤會的機率,而這個慢裡頭,還含藏著你對他滿滿的關懷與體貼。
過去的世代迫使人必須慢下來,現在的世代則是人必須要有自覺的慢下來。還有另一種慢,就是回到過去那個年代,你寄出一封將會蓋上郵戳的信函。
在北海道的你,這次選擇寄出一張有日本郵戳的明信片,即使這個心意可能花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傳遞到他的手上,但對方收到明信片時的驚喜所帶給他的感動,讓他把你的心意,好好的保存在相框裡。
你與他之間,是要維持科技的效率與冰冷?還是人與人間的溫柔與體貼?就看這個「慢」裡頭,你的心裡有沒有他。
*******
☀️週日學堂:職場軟技巧之智慧篇☀️
❗️第二十三堂課: 活不出天賦,可能跟你的金錢觀有關係
「金錢觀」不是與生俱有的,通常是社會與家庭傳遞給自己的觀念,這外在形塑出來的價值觀,結合自己的貪瞋癡,然後跟工作捆綁在一起,「工作穩定」成為挑選工作的一個重要指標。
因此很多人選擇大企業為求職的目標,因為「穩定,薪水好」,在這個穩定的環境裡,真的是適合自己嗎?
一年二年三年過去,這個問題會漸漸被人放下,然後讓自己成為纏裹腳布的小腳,扭曲自己來適應這個環境,只因為「穩定」。
這堂課會我們要來檢視這個「金錢觀」。
*******
❗️「週日學堂_職場軟實力之智慧篇」開始報名了!
這一期的主題聚焦於「工作。財庫。愛的滋養」
如何在工作中培養富足意識?在鬆與緊之間,如何相互流動與平衡?
找錯工作是因爲天賦沒打開?還是被金錢的恐懼拉扯著?
透過這十堂課,帶著同學認識哪些對工作的觀念會形成財庫的破洞,而該怎麼做,可以打開活化自己的財庫,並且認識財庫與愛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週日班,8/3開課,可隨時插班
➡️週二班,預計9/9開課
➡️週三夜的智慧課(免費)「什麼是我的人生禮物?」8/27開課 (一月一會)
❗️課程說明與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