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pk哲學》5—賴清德的雜質論_民主危機及社會對立
當一個民主國家的元首,將選舉是實踐民主的進程說成了去雜質,這番言論不僅侮辱了他自己對民主的理解,更侮辱曾為這國家付出的人民。

民主從來不是用在去除什麼思想或是什麼言論,而是讓所有的雜音思想都能並存且能找到共識才是真正民主的體現。現在我看到的所有的言論,通通都是針對性的話語,而這句去除雜質論,更讓熱血的人民翻騰、鼓譟、分裂。
在這民主的進程中,雖然不是一蹴可及,難免會有做錯的時候,難道台灣沒有容錯率?沒有這些失誤怎麼會有進步的?
中華民國國民之所以驕傲,是因為我們願意學會民主自由,學會彼此包容體諒,學會多元融合,不是像現在這樣清算過去的誰,拿台灣人民當棋子用口號號召反共,對異音貼標,誤導人民判斷。
我不挺藍綠,也不愛的紅白,我沒有偏好政治色彩,我只有一顆深深愛著中華民國的心看到台灣目前的狀況感到無奈,誰來告訴我哪一位總統以清廉為政策被人民選上、因為貪腐下台卻沒有付出多少代價?有哪一個政客不曾犯錯?難道現在是台版只準州官放火的年代?
要我說,與其說「除去雜質」不如說:「台灣民主還在持續脫殼、成長,過去的混亂,是必要的養分,不是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