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界一如既往沒有版權概念

文章分享
·
·
IPFS
·
直接將音樂人的聲音與音樂製作成AI模板的串流公司

今天看到獨立音樂人的聲明,中國那邊會不經原作者同意,就生成音樂模板供人使用,看起來還不只出現過一次。

連結在此

節錄自Willwi的Medium:

給 Willwi 的聽眾們:

親愛的你:

感謝你一直以來對我的音樂的支持,以及你願意用心聆聽我的創作。

我今天想正式向大家說明一個重要的決定:

我不會再讓自己的音樂在中國大陸的串流平台上架。

這個決定並非一時衝動,也絕非出於任何地域偏見。
而是我在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經歷了無數次作品被錯誤標記、失控上架,甚至被貼上「AI 生成」的標籤之後,深思熟慮所做出的選擇。

我或許不是一個完美的音樂人,但我始終堅持真實。
我的每一首歌,都是我親手譜寫、親自演唱、親自錄製的,從無例外。
然而,當我看到這些耗費心血完成的作品,竟然被錯誤地標記為「AI 作品」,甚至平台上還出現了所謂的「Willwi 聲音模板」,供人隨意翻唱合成時,我感到極度的荒謬與被冒犯。

這不是科技的進步,這更是對創作者最深層的羞辱。

我創作音樂,不是為了幫助任何人訓練模型,更不是為了讓誰假冒我的聲音來替我唱歌。
這個世界竟荒謬到,我必須付費才能聽到自己的歌,而那些用我聲音合成的「假作品」卻被推薦在首頁?

我知道,我不是第一個遭遇這種困境的創作者,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清楚記得,很久以前曾看過宇多田光的訪問。
當時,她的專輯《Fantôme》中的主打歌《道(Michi)》正風靡全球,佔據日本各大榜單。
然而,她卻選擇不讓這張作品在中國大陸上架。

記者問及原因時,她沒有多做解釋,只是淡淡地表示:

「因為那裡不尊重創作。」

那句話深深地烙印在我腦海裡。
我記住她,不是因為她唱了《First Love》,不是因為她的名氣,而是因為她展現了那份不妥協的骨氣。
那一刻,我心想:這才是創作者應有的樣子。

多年以後,我也走到了同樣的路口。

我的作品被錯標,在未經授權的平台上架,
我甚至被要求付費才能聽自己的歌,
最終還被「合成版的我」所取代。

我曾嘗試解釋,也曾提出申訴,
但得到的卻不是修正,而是更多的沉默。

於是,我明白了一件事:

有些聲音,不是你唱得夠用力,就一定會被聽懂;
有些平台,不是你願意妥協,它就會尊重你。

如果你在中國大陸,卻願意翻牆來聽我的音樂,
我想說,我懂你有多辛苦。
但也正因如此,我更不能假裝這些不合理是合理的。

我不會用虛假的帳號、錯誤的標籤,或讓別人代替我說話的方式,來讓你認識真實的我。

如果你願意花費更多力氣來找到我,
我會用我所有的真心為你歌唱。

這篇聲明並非控訴,而是一份清晰的交代。
這不是告別,而是一種堅定的選擇。

我的歌,將不會在中國大陸上架,因為我願意為了捍衛「真實」這件事,犧牲一些數字、一些曝光,甚至是部分收益。

如果你還在,還願意聽,
那我會繼續唱下去。

用我自己的聲音,唱我自己的「道」──非『盜』。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