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民》與《主權個人》請回到1997
最近在準備新加坡獨立書店線下內容分享的時候,偶然發現《數位遊牧》與《主權個人》這兩本書與相關概念都剛好是在1997年被提出來的。 兩本書的同年出版,並非偶然,而是共同捕捉到了同一個時代脈搏下的不同側面。 他們就像兩位先知,從不同的路徑登上了一座山峰,卻看到了同一片未來的風景。 一、共同的時代背景:互聯網的曙光 1997年,正是互…
誰的卡夫卡?自《主權個人》論國家的源起與失衡
當初看到這個卡夫卡手稿的爭議時,就聯想到,這不就是區塊鏈跟主權個人這本書所提到的「有能力自我教育的人,將第一次完全自由地創造自己的工作, 實現自身生產力的全部利益。天才將得到釋放,既不受政府的壓迫,也不受種族和民族偏見的拖累。」

是大眾的崛起,還是白癡的崛起──以托克維爾《民主在美國》淺論言論自由與「主權個人」
隨著大眾角色的崛起,「新階級」亦會誕生,這群人便是能夠為自我負責,為自我儲值的那群「主權個人」。無論是大眾的崛起還是白癡的崛起,Web3 時代的來臨,多的僅是「選擇的自由與自由選擇的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