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16 篇文章
王庆民

9.3抗战胜利阅兵各国出席情况映射的中国国际影响力下降和世界撕裂

本次中国抗战纪念和阅兵式的各国出席情况,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各国在国际纷争中的“站队”,后冷战时代以来世界从逐渐融合到重新撕裂的演变。与2015年70周年出席情况的对比变化,反映了西方阵营与中国关系在十年来的恶化,今日中国与西方的互不信任、西方与中俄朝等国的深刻对立。国际撕裂的大环境、中国政治保守化、西方主导舆…

标签活跃作者
  • 王庆民
    王庆民

    中左翼社会民主主义者;希望为没有话语权的边缘人群发声者;致力于改善民权民生,做些实事

王庆民

今日中国内部矛盾剧烈、外部环境不良,皆不利纪念抗日战争,阻力重重,但中国人民仍应坚持基本的是非、朴素的正义,向先烈致敬、缅怀受难同胞

节选自《8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为什么仍然应当纪念抗日战争?》最后一部分 如今中国现实确实不利于纪念抗日战争,内忧外患、社会撕裂下必然诸多阻挠和种种离心。相较于抗战60周年、70周年纪念,80周年纪念面对许多有形无形的冷漠与阻挠。但纪念历史、铭记国殇、吊唁先人,是国人应有情感,也是应尽之责。作为中国人、汉族人、中华认同者一员…

半山清溪

佛奈谈(十二)

佛奈谈第十二期,2025年8月9日。今天我们聊聊《南京照相馆》。

王庆民

俄罗斯对中损害远不及日本,俄远东亦非汉地,自由派反俄说辞恰源自毛时代中共宣传辞令

俄罗斯及其他所有国家/列强对中国的伤害、对待中国人民的残暴程度、造成的长久负面影响,都远不及日本,根本不能与日本侵华和屠杀相提并论。而且俄罗斯及苏联还对中国及汉族有不少主观客观的帮助和益处。当今中国自由派反对派一些反俄说辞,恰恰源于毛时代中苏交恶时宣传辞令,且有多重自相矛盾、无法逻辑自洽。 许多人尤其中…

王庆民

日本战后未认罪悔罪和补偿中韩等受害者,法西斯残余仍被保留,且日本战后幸福更衬托受害者不公

日本战争罪行未有清算、战犯和共犯未受惩罚,日本在二战后根本未有真正悔罪、改过自新、“转型正义”,而是在民主、自由、和平的外衣包裹下,保留了法西斯军国主义、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的内核和躯干,混淆战争正邪、模糊历史责任、国民从侵略中获利并继续伤害中国人民、对世界公正和平造成损害和长久潜在威胁;日本内部的文明、富裕、法治、民主…

王庆民

纪念抗日战争和谴责日本罪行,与关注中国人权问题、谴责中共专制并不矛盾,都关注和谴责才符合正义

纪念抗日战争、谴责日本战争罪行、纪念抗战牺牲者受难者,与纪念中共专制暴政下的受难者、大饥荒/文革/六四等悲剧死难者,以及关注当下养老金、烂尾楼、政治犯等人权问题,并不矛盾,并非二选一的关系,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士应当对抗战和人权同样关心、纪念、抗争。且正是日本侵华促成中共夺权和制造一系列惨祸,1949年之后日本与中共多…

王庆民

毛泽东和邓小平时代压制和淡忘抗日战争,抗战牺牲者被抛弃和侮辱,今日纪念抗战是弥补不公与遗憾

之所以过去80年了,还要纪念抗日战争,既是因为历史不应因时间推移而淡忘,还是因为1949年后数十年(尤其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对抗日战争的遗忘、淡化,对抗战英雄的杀戮、迫害,对侵华受难者的压制、贬损,长期的记忆与纪念空白,巨大的不公与遗憾,而应做的矫正、弥补。且日本几十年坚持纪念和宣传广岛长崎核爆、塑造“受害者”身份,中国…

王庆民

8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为什么仍然应当纪念抗日战争?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却有许多国人淡漠甚至反对纪念抗战。这有着复杂的原因,也有种种理由/借口。本文一一批驳这些理由,强调纪念抗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对中共专制、追求民主、维护人权,与纪念抗战、祭奠抗战英雄和受难人民、谴责日本战争罪行并不矛盾,不应对立起来。

王庆民

(转载)抗联周保中回忆录:为“大中华而战的列宁主义信徒”;爱憎分明的革命人;宿营时的梦

周老英雄有个比较好的地方,那就是虽然他留下的文字记录很多,我读过的主要有两部,一个是《周保中抗日救国文集》,一个是《东北游击日记》,两部书都可以说是很好的“认识材料”,前者是利于我们认识什么叫“以革命实现救亡”,见到“大中华”与“共产主义信徒”的辩证统一。后者是利于我们认知东北抗联的艰难,认知到一场难以看到胜利希望的游击…

王庆民

二战结束80周年,在柏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宣传中国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与苦难,勿忘二战东方战场

5月8日,二战欧洲战场结束80周年纪念,德国柏林等地举行很大规模的纪念和宣传活动。我(中国作家王庆民)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纪念展览区域附近,展示纪念二战期间中国军民奋勇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遭受巨大苦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海报,并分发数百张传单。 中国和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共同浴血奋战,中国人民…

王庆民

“The General’s Guard”: The Humiliation and Hardship of a War Hero Beyond the Battlefield

Recently, I watched the documentary The General’s Guard, which depicts the post-war experiences and later-life struggles of Tang Menglong, a…

王庆民

《将军的卫士》:抗战英雄在战争之外的屈辱与苦难

近日,我观看了反映国军抗战英雄唐梦龙战后经历和晚年境遇的纪录片《将军的卫士》。对于这部纪录片及反映的历史与现实,我也有些话颇想说一说。纪录片的主人公唐梦龙,曾是国军名将宋希濂的卫兵。1937年卢沟桥事变,唐梦龙为抵抗日寇、保家卫国而参加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