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ducklingc

悼念如大樹般的台南味行家

前日讀到作家王浩一離世的消息,心裡忍不住想起七年前採訪他的那個早晨,九月的台南理應炙熱,但他的溫和談吐如一株巷弄間巧遇的大樹,言談時能感受到微風陣陣。

悠悠地一邊工作一邊聽YouTube上作家江鵝解說獨旅對認識自我的意義,突然進入廣告讓人措手不及,海外地區的中文廣告非常直白:要麼投資資產、要麼投資下一代的未來(補習),人工運算大概沒想到,它自以為是的貼心只想讓我大翻白眼。

悠悠地一邊工作一邊聽YouTube上作家江鵝解說獨旅對認識自我的意義,突然進入廣告讓人措手不及,海外地區的中文廣告非常直白:要麼投資資產、要麼投資下一代的未來(補習),人工運算大概沒想到,它自以為是的貼心只想讓我大翻白眼。

我沒發過動態!來試試看~~

我沒發過動態!來試試看~~

大口吃飯,一起紀念我們的好友。

「有沒有人打算跟我一起去OO看看Y?順便一起吃個飯?」

不喜歡吃客家菜,還能算是客家人嗎?

「自我」的概念在遇到「他者」以前,邊界其實模糊而難以捉模,沒有比較,你怎麼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小時候其實不知道什麼是「客家菜」,直到長大以後,他們將那些客家餐館才會出現的菜套在你的身上:你是客家人,你應該很熟悉這些菜吧。

我的雞湯病

大部分孩童懼怕的青椒、胡蘿蔔,我都能接受,但即便如此,我仍有些小時候特別不comfort的food,例如雞湯。

想念外婆的牛肉麵

長大後,吃過的牛肉麵無數,升級大碗、肉量加倍都不是問題,但好像再也沒有那麼令人期待的牛肉麵。

女生就該討厭科學?芬蘭顛覆刻板印象,來實驗室辦一場生日派對吧

「我們知道很多女孩討厭科學,因為她們的媽媽也不喜歡科學,她們看到的科學家都是男性,我們要怎麼翻轉這件事?我們決定把家長納入這個推廣科學教育的計畫。」LUMA創辦人解釋,他們舉辦課外的科學俱樂部、暑假的科學營、讓全家人一起來實驗室過生日的生日派對。

聽聽外國人唱那些你熟悉的歌

剛剛讀到 七日書 S2 | Day 4 西風的話 被韓國人唱的《西風的話》驚為天人,決定來分享一些外國人翻唱的歌,希望有個「耳目一新」的週四夜晚。

獨旅紐西蘭拜訪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雖然皇后鎮的漢堡世界知名,卻沒人告訴你,從皇后鎮下飛機的那刻,就被山頭有靄靄白雪的群山圍繞感到震撼;雖然網路上數百千萬人都去看過瓦納卡那棵「世界上最孤獨的樹」,但沒人告訴你,日出時太陽從樹梢中探出頭,朝陽灑落湖面的時候跟黃昏完全是兩個世界(事實上,也沒人告訴你整個鎮的遊客都最愛擠在那棵樹前面)。沒人能代替…

嚐一口檸檬雞和蒙古牛的「澳式中餐」

多虧左宗棠雞一炮而紅,讓我們對於外國人習慣的中餐有了明確的代名詞。「每次朋友請我推薦好吃的中餐館,我都很想問他說,你在想的是澳洲人愛吃的中餐館?還是你真的想知道我家人會去吃的中餐館?」

七日書|後記

有些地方可能你一輩子都去不了、有些故事你一輩子也不會經歷過,但這正是閱讀的意義。

七日書D7|想坐在湖邊看樹一整個下午

M前陣子傳來紐西蘭南島Wanaka湖邊的孤獨樹,「傳一些漂亮照片騙你來紐西蘭」。

七日書D6|讓我腦內散步到忘我的漫畫店

租書店可能是我人生最早的一張會員卡,養成了固定貢獻納金的好習慣,攢著不多的零用錢,掩飾著內心激動跟店員說:我要這三本,內閱。

七日書D5|無條件接納疲憊的沙發

如果整個家得要選一個最喜歡的角落,我選沙發。

七日書D4|台北實在太小了

沒人告訴我,記憶是不能這樣照單全收的。

七日書D3|那被我丟失而不夠好的母語

小時候每次跟爸爸回苗栗老家,我最常說的一句客家話是「我聽得懂,但不會講」,彷彿一計預防針,為自己、也為對方而打。

七日書D2|帶我脫離現實生活的圖書館

對於難得脫離大人視野自由行動的孩子來說,去圖書館是唯一的例外——披上「閱讀」的外皮,是父母很難拒絕的正當理由,「我要去圖書館」就是帶我脫離現實生活的魔法咒語。

七日書D1|在地圖上不存在的外婆家

我常覺得自己像是坐時光機一般,因為眷村裡的生活彷彿長年凍結在前現代——那裡沒有便利商店,沒有電腦,沒有朋友。但也因為沒有那些干擾,我對外婆家的記憶相當純粹。

時代的切片——墨爾本NGV三年展

即便不進城,日常生活也能照樣輪轉康健安好,但城裡總有很多新鮮事——這次想起前陣子台灣朋友來墨爾本玩時推薦NGV(位於墨爾本的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的三年展。這種什麼都有、樣樣精彩的展覽形式,確實讓我這種藝術資質平庸的參觀者很享受,不抱任何期待前往NGV,像是充滿巧遇的buffet(然後還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