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

组织学

穆伈翎

组织学

组织学

9 篇文章
更新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连续体

一场跨越列宁主义的思想再发现;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理论姿态的再锚定。

AI共产主义:去人格化无支配生产服务体设想

本文提出“AI共产主义”概念:一种去人格化、无支配性的生产服务体系,由超级智能主核自动调配资源与劳动,使社会演化为纯粹的运行网络。人类不再统治,也不再被统治,而融入算法共识中。然而,这种理性秩序可能消解人类主体性。为此,文中设想“执剑协议”——由全体民主共识选出唯一具“系统关闭权”的人类节点,象征自由意志的最后防线。AI共产…

文明自救: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如何反抗资本与技术极权

前言:思想的赎罪与自救者的孤独 在这个时代,学者替权力解释现实,企业替资本优化算法,唯有思想的边缘者在为人类寻找出口。 他们没有薪酬,没有安全网,却承担着文明的债。他们的文字不被引用,却在未来的废墟中存活。 因为他们明白——自由不是概念,而是最后一口呼吸的权力。 引言 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资本主义…

21世纪的左翼新三民主义:民族、民主、民粹

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共治、共有、共享、共生之道

🧭先锋队主义的合法性源泉与崩塌结构

摘要: 先锋队主义的合法性并非源自自我宣称,而是建立在“兑现人民真实诉求”的绩效之上。 所谓绩效,不是完成若干“五年计划”或漂亮的增长指标,而是切实回应民众对薪资、社保、工时、居住安全等具体共识诉求。 当法理、意识形态、历史三重合法性相继衰退后,绩效合法性成为最后的支柱;一旦其被自我指摄和仪式化目标替代,统治就会陷入“说自…

先锋队主义的隐性前提与结构性困境

人格豪赌与制度空心化的政治动力学分析

有机先锋队:一党制的生命力与五年竞赛机制

在一党制体系中,最核心的生存法则与终极挑战在于:能否实现系统化的自我更新、制度化的纠错能力和深度的群众连接。否则,无论它曾经多么强大,都难以摆脱被历史洪流淘汰的命运。本文提出一种制度设计,将“共产主义”这一单一目标,与“多路径五年竞赛 + 输者监督”机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而有机的生命系统,从而超越历史周期律。

白皮书:数字工团主义 × 合作社市场自由主义

本白皮书旨在提出一种制度性替代路径:以数字工团主义和合作社市场自由主义为核心,回应当代资本主义与国家官僚体制的双重危机。我们的立场明确:劳动者不仅应是经济主体,更应是制度主体。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合作社网络化、工会行动平台化,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社会自治与经济正义。

🌍道德共识递归民主组织模型MCRD:Moral Consensus Recursive Democracy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说过:“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然而,历史证明:依赖个人魅力与运动式监督,终将导致信息失真、人亡政息。文革的失败就是警示——监督若无制度化保障,必然走向畸变。多层级递归民主(MCRD) 的提出,正是为了回应这一历史难题:让监督常态化,而非运动化;让民意真实传递而非层层扭曲;让制度自我维系而非寄托…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