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伈翎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连续体
一场跨越列宁主义的思想再发现;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理论姿态的再锚定。
被遮蔽的常识:谁在供养权力
现代国家机器的运转,建立在一个被系统性遮蔽的常识之上:权力并不创造财富,而是依附于社会生产。公务员、军队、政府机构所消耗的一切,皆源于民众的劳动成果。然而,政治语言常将此循环反向叙述——“国家养人民”取代“人民养国家”。当社会遗忘自身是供养者,权力便失去了服务的自觉,获得了支配的幻觉。本文试图揭示这种方向错觉的结构机…
存在主义数学导论
一、问题的起点:数学的封闭性与奇点盲区 当代数学的逻辑完备性是其力量的源泉,也是其局限。在黑洞中心、宇宙初始与量子坍缩处,所有理论都在除零点失效。 广义相对论在奇点处不可延拓,量子场论在高能极限下发散,而数理逻辑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后被迫承认:有真理无法被形式系统表达。 这些边界现象共同指向一个事实: 数学所建立…

AI共产主义:去人格化无支配生产服务体设想
本文提出“AI共产主义”概念:一种去人格化、无支配性的生产服务体系,由超级智能主核自动调配资源与劳动,使社会演化为纯粹的运行网络。人类不再统治,也不再被统治,而融入算法共识中。然而,这种理性秩序可能消解人类主体性。为此,文中设想“执剑协议”——由全体民主共识选出唯一具“系统关闭权”的人类节点,象征自由意志的最后防线。AI共产…
🧭 魅惑性门阀裙带资本主义:从暴力统治到欲望俘获的体制进化
本文提出“魅惑性门阀裙带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用以揭示当代威权资本主义的新型统治逻辑:权力的世袭化(门阀)与关系化分配(裙带)共同构成利益垄断的物质基础,而“魅惑叙事”与“绩效幻觉”则提供其持续运行的合法性外壳。体制的稳定不再依赖高压与恐惧,而转向对欲望的俘获与叙事的控制—由此,统治的形式从“压迫性支配”演化为“魅惑性屈…
从资本到意识:权力的物质化与技术再生产逻辑
本文以“权力即生产资料”为核心论点,重新审视经典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边界。文中指出,当代社会的生产资料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而转化为制度、信息与技术形式的权力结构。资本被揭示为权力的物化形态,技术则成为权力的再生产机制。随着算法治理与脑机接口的发展,统治从外部规训转向内部接管,自由意志面临终极危机。本文提…
弑父结构:列宁主义的继承悖论
本文以结构政治学与精神分析为框架,探讨列宁主义政体内部的“弑父机制”——一种在权力继承过程中,通过否定前任以重建合法性的循环逻辑。
两则黑色幽默寓言故事
快餐店、警棍与循环冲突》🍔🥊🤪 在一个城市的街头,发生了一场游行。快餐店的老板决定举牌表达自己的意见,呼吸着民主的空气。 可是,他的邻居的儿子——一名警察——认出了他。警察举起警棍,将老板打翻在地。令人更荒诞的是,那根警棍是老板的侄子在工厂里生产的。 老板血流满面,却还得去店里炸薯条;邻居儿子下班回家,吃着薯条,给父母讲“自己多尽责…
劳动的回归率:从分配幻觉到制度真相
理论上的社会主义应实现 100% 劳动分配,但现实中却长期停滞在 55% 左右。当国家机器代理劳动者,分配权就异化为权力链。劳动占比的每一次下降,都是制度合法性的自我掏空。本文通过比较各国劳动报酬率与合作社市场经济上限,并结合“结构崩溃系数 β”公式,揭示分配比例与政体稳定之间的深层逻辑。

断网时代的民主生存协议--从列宁的警告到公社的再生从列宁的警告到公社的再生
当技术坠落,结构仍能呼吸。MCRD(道德共识递归民主)不是数字乌托邦,而是一种可在任何文明层级自我运作的社会操作系统。它结合公社原则、民主集中制、技术赋能与认知科学,以递归代表制与道德共识取代“圣人政治”。列宁未竟的警告在此得到修复:先锋功能保留,先锋特权消失。无论区块链时代还是断网时代,MCRD 都能以手抄账本与共识会议维…
文明自救: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如何反抗资本与技术极权
前言:思想的赎罪与自救者的孤独 在这个时代,学者替权力解释现实,企业替资本优化算法,唯有思想的边缘者在为人类寻找出口。 他们没有薪酬,没有安全网,却承担着文明的债。他们的文字不被引用,却在未来的废墟中存活。 因为他们明白——自由不是概念,而是最后一口呼吸的权力。 引言 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资本主义…
如果青年党留在大陆:一个未竟的双簧剧本
一、历史伏笔:从少年中国学会到青年党 在“五四”运动余波中,少年中国学会成为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验室。它既是“激进民族主义”的温床,也是“社会主义思潮”的孵化器。 部分成员(如毛泽东、邓中夏)选择共产党,走向阶级革命。 另一批成员(如曾琦、李璜)建立中国青年党,以民族主义、三民主义的新解释为旗号。 现实历史里,青年党最终流亡海外,沦为“反…
21世纪的左翼新三民主义:民族、民主、民粹
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共治、共有、共享、共生之道
🧩 合作社市场自由主义的风险与结构性修复
摘要 合作社市场自由主义试图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构建第三条道路:以成员自治替代资本垄断,以利润共享实现经济民主。然而,当合作社规模化、垄断化或国家化之后,可能陷入多重自噬性危机:世袭化、权力垄断化、异化竞争、创新惰性与价值观停滞。本文通过谷歌合作社、海地全民合作社与虚拟钢铁联盟等案例,具象化这些风险,并提…
理性之恶:从利润最大化到统治周期
本文以“理性之恶”为核心,揭示经济与政治领域中同构的结构悖论:每个个体都在理性地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系统整体却因此走向崩溃。经济上的利润理性,导致购买力塌陷与危机循环;政治上的统治理性,导致改革阻滞与历史周期律的重演。理性在局部是算计,在整体却成毁灭。破局之道,不在否定理性,而在重建其伦理边界与时间维度,让“让利…
时间的掠夺账本:当4亿人被迫多活在别人的生命里
摘要:当4亿劳动者被迫每天加班4小时、每年300天时,这并非单纯的“时间延长”,而是一场结构性的大规模时间掠夺。一年间被剥夺的劳动时间,相当于 68万条完整人类生命 的总量;若持续30年,总计则超过 2,000万条生命。这些时间并未转化为个人收益,而是通过加班机制集中流向资本与权力的利润黑洞,剥夺了社会的创新力、公共生活与再生…
迈向以人为本的数字经济社会
技术—资本—人的权力再分配白皮书
AI自动化、叙事分流与民粹主义的无意识自救
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最精妙的部分,不在于如何生产财富,而在于如何控制叙事与分流愤怒。这在“身份政治”与“民粹主义”的碰撞中,表现得尤为清晰。
🧮 四项基本承诺的财政真相:不是没钱,是不想给
本文通过“四项基本社会承诺”(八小时工作制+薪资与CPI挂钩+社保国家化+全民低档普惠保障)揭示:这些诉求并非“激进革命”,而是迟早要兑现的历史账单。统治者之所以普遍选择镇压、拖延或收买,并非不懂道德,而是在冷静地算账:兑现意味着财政刚性支出和权力收缩;不兑现则可转嫁成本,延后危机。
意识形态的元规则地图:如何用结构学方法重新分类一切政治
本文提出基于社会结构学的意识形态元规则象限,将权力生成方式(设计制 vs 涌现制)与价值判定方式(先验真理 vs 共识真理)作为坐标轴,形成四个象限。该模型不以“左”“右”划分,而直指制度与思想背后的元规则结构,揭示不同组合的结构脆弱性与内在张力。通过分析元规则组合,读者可识别权力来源、真理机制及制度异化风险,获得一张动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