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木蘭
我與自己的慢慢對話
在反覆書寫與自我對話中,我看見語言裡潛藏的舊觀念,學會以溫柔而堅定的步伐,重新成為自己的主體。

重新認識自己,竟是在分手以後
在一場痛徹心扉的分手之後,我重新認識了自己,也重新理解了「愛」與「關係」。原來分手並非失敗,而是生命自然的流動。那段真誠相愛、彼此欣賞的關係,讓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人。即使分開,我仍會買他的書、他仍會聽我的播客,我們在遠方默默祝福彼此。這段愛情綿延成穿越時空的情誼,提醒我:真正的親密不是永不分離,而是讓對方自在發光,也讓…

紅玫瑰與白玫瑰之後
愛與慾望從來不是同一回事。一段被出軌的關係,讓人第一次看見慾望如何假裝成愛,而愛又如何被慾望掩埋。多年後,在dating app與都市關係的浮光掠影中,重新理解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故事——我們都在用理性包裹慾望,用格式化的語言掩飾渴望。真正的愛,也許只是兩個人,在靈與肉之間,學會誠實地相遇。

在「愛情」開始前,按下停止鍵
七夕節,「我」收到一束紅玫瑰。別人眼裡的浪漫,卻讓「我」只想找個垃圾袋遮起來。那不是花,而是一張被預設好的邀請函——通往戀愛、婚姻、角色與期待。想起早早結婚的同學,她的生活看似穩定而幸福,但「我」明白自己無法成為那樣的人。拒絕紅玫瑰後,「我」開始練習留在自己的頻道裡——不是拒絕愛,而是不願為了被愛而失去自己……

雨天,和范德彪一起養精蓄銳
在颱風雨天裡,身體拒絕被責任與習慣推着走。學會傾聽那份「今天不行了」的聲音,不再強迫自己成為母親式的勞動者,而是在靜止與緩慢中重建與身體的連結——原來,真正的照顧,從不勉強開始。

可以與不可以之間
一段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關係。已婚的「我」與年輕同事小白,在一次烤肉後的微妙情感中進退維谷——他帶「我」坐雙層巴士,「我」帶他去郊外餐廳,彼此在「可以」與「不可以」之間試探、拉扯。最終因被丈夫發現而各自分離,多年後仍保持曖昧溫柔的聯繫。這段關係不合社會規範,卻讓「我」感受到久違的自由與被看見的感覺,也讓「我」明白,有些愛只能停在邊界…

大樹下的兩種孤獨
一個關於「靠近與孤獨」的故事。一位已婚的中年女性,遇見年輕同事小白。當她得知他的生日後,送了一盆綠植作為禮物,兩人因此相約共進午餐。她聽他平靜地講述失去父母的過往,感到意外的心疼,卻也忽然意識到,雖然自己擁有家庭與身份的「完整」,但真正懂得給她溫柔、讓她被看見的時刻,竟出現在與一個年輕男子的短暫相處中。在夏日午後…

AI時代的上班:貓們曖昧的待貓接物原則
在AI時代的貓咖啡館裡,可可貓努力堅持「不被工作吞噬」的原則,卻在與焦糖貓、小柴貓、榴槤貓的互動中,屢屢被推向內耗與矛盾的邊界。她渴望體面與自由,卻發現「自我保護」與「共處」之間並無明確界線。夜色裡,她望向窗外那輪像榴槤貓眼睛一樣諷刺的月亮——曖昧的、洞察的、帶笑的——彷彿提醒她:在這個世界上,清醒的貓也許註定孤獨。

極端的犧牲可能是愛
紀念我生命中的那個「空性」時刻

只是因爲多看了你一眼,打包掉17年的生活奔赴家鄉
身體的感應能力指引自己走上一條「不歸路」。

從「大雄家族」的碎片到我的身心成長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家族頭上就是一座山,個體怎麼從這座山上翻過去。

遇見男性版的自己是怎樣的體驗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個人,和你一模一樣,卻是一個男的,那會怎樣?

西雙版納:貧窮真的是因為懶嗎?
在雲南西雙版納,隨處可見的扶貧標語這幾年,全中國都在「脫貧」,快速「脫貧」意味著有人忙著「扶貧」。這是我見過的一個比較有趣的扶貧口號。說「治窮先治懶」,便很好奇當地人有多懶,要當作一種病來治。在版納謀生的東北漢人說,他們之所以有很多機會在這裡創業,是因為當地人真的很懶惰:愛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