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語錄及文化解剖

香港語錄及文化解剖

Tony_Chan

《香港語錄解剖》系列,聚焦於我們日常聽到的「老屎忽金句」——例如「識人好過識字」、「跳出舒適圈」、「細個唔讀書,大個做運輸」。這些語句看似智慧,實際卻可能是語言陷阱,限制了我們對教育、社會與制度的想像。本文集嘗試逐一拆解,還原其背後的結構邏輯,並提出重新思考的可能。

香港語錄及文化解剖

香港語錄及文化解剖

《香港語錄解剖》系列,聚焦於我們日常聽到的「老屎忽金句」——例如「識人好過識字」、「跳出舒適圈」、「細個唔讀書,大個做運輸」。這些語句看似智慧,實際卻可能是語言陷阱,限制了我們對教育、社會與制度的想像。本文集嘗試逐一拆解,還原其背後的結構邏輯,並提出重新思考的可能。

18 篇文章
更新

「讀文科冇用」?

香港功利價值觀下的錯位

唔好怕蝕底

當吃虧被神化為美德,權益反而被制度性剝奪

香港酒樓的派錢文化:灰色規則與人情社會

利是與熟路背後的社會隱喻

香港搭檯文化:共享而孤立的都市默契

一張枱上的距離、效率與社會隱喻

你死好過我死

當自保被奉為理所當然,集體生存空間只會愈來愈窄

人心惶惶下的「算啦」文化

當冷漠被當作務實,社會的底線便逐漸消失

香港唔興講理想,實際啲啦

功利語境下的理想污名化與公共想像力缺席

細個唔讀書,大個做運輸

恐嚇式教育語言背後的階級迷思與價值矮化

做人唔好太出頭,槍打出頭鳥

沉默文化的生成與代價

死讀書與讀社會:誰真正令你停止思考?

「社會大學」的語言陷阱與批判性學習的重建

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未必海闊天空

當「忍耐」被奉為美德,沉默反而養大了不義

做人不要以德報怨

當寬容被誤讀為縱容,公義便失去立足之地

年輕人不要太多要求?— 世代壓抑的偽善語氣

把追求合理條件說成任性,只是掩飾既得利益者的不安

「你覺得呢?」:語言卸責文化與主體性消融現象

香港式反問對答的文化密碼

跳出舒適圈

從口號到方法:把「勇敢一跳」轉化為可控風險與可複製成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集體迴避與責任稀釋的社會邏輯

長輩說「做人不要好高騖遠」

當「務實」成為壓抑想像力的語言規訓

識人好過識字

香港流行觀念背後的社會邏輯與深層矛盾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