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情意結

「終極狀元」是指有考生得到(中、英、數兼4個選修科、數學延伸部分M1/M2皆奪5**;公民科達標)這種成績。有人翻查紀錄,原來在2018已經岀現過一名今次是第二次出現。個人對這個「狀元」稱號其實相當厭惡,更遑論甚麽「超級狀元」和「終極狀元」,都已是甚麼年代了,還如此食古不化。以前狀元只有一人,其餘的「探花」和「榜眼」也算是高中了,可以當官(政府工),光宗耀祖了。但今天只會聚焦在「狀元」,因為通常都有十個八個,做狀元也不能獨佔鰲頭,把Q! 因此,其他的「探花」和「榜眼」已經唔入流,所以無人再提。我好奇,刻意去找一找有沒有「探花」的消息,原來統稱作「超級狀元」,今年度有10位。
其實,這種分類很易令人混亂,我只好綜合解釋一下,今年一共有16位狀元,當中1位是「終極狀元」,10位是「超級狀元」,其他的只是「狀元」。沒有提「探花」,但有報道稱,另有共33名榜眼,即考獲5科5**。我不會去再詳細解釋如何評級,很多報章網頁都有詳盡資料,大家真的有興趣知道,應該不難找到,不過,恐怕有可能越看越糊塗。
這個中學文憑考試的目標,就是甄選學生入大學的資格,成績好的當然容易入讀自己心儀的學科,成績稍遜的,可能要選一些冷門,競爭沒有那麼大的學科。因此,這只要個開始,日後漫漫長路呢。古時的人高中狀元,晉身官場,可以衣錦還鄉,如果是單身又是一表人才的話,隨時受皇上寵幸,將公主許配,當上駙馬爺,更加是錦上添花,成為人生勝利組。
但現在,他們只是有少許優先資格去選大學,每年的新聞都重點報道,這些「狀元」會選那一科,而長久以來,幾乎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入醫科,年年如是。近年才有少少的聲音,懷疑何以如此,社會真的需要這麼多醫生嗎?而抱着服務社會的心態,當然是崇高的理想,但想深一層,所有的工作,都應該是服務社會的,不是嗎?當然,有些工種的光環是比其他的光芒更大,這是事實。
早幾年,還有傳媒會問這些狀元的政治取態,甚至是一些歷史問題,現在紅線處處,也避免大家尷尬,可免則免了。大家都知道,做新聞而已,年年如是,總之人有我有,我敢說,情況越來越濫,因為現在是學校爭取光環多於一切,教育事業已是一種商業模式,尤其是現在可以向其他地方(主要是內地)推銷中學文憑考試,這些都是財源滾滾的門路,近期爆出多種教育界的種種,理應大衆嘩然,但竟然是見怪不怪,大家繼續沉醉在狀元人數創新高的話題上,依然感覺良好便算了。
近年間,人工智能技術洶湧而來,甚麼事情都AI 一番,人人都說未來在AI,其實現在已經是,不過很多人未察覺,未懂應用而已。那麼這些新科狀元又有甚麼看法呢?為甚麽沒有人去問一下呢?因為這是對他們來說,才是最切身,最迫在眉睫的問題,有沒有想過,三年後,五年後,甚至十年後,有甚麼工作是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呢。如果他們今天選擇的學科,在幾年後,有機會被取代,他們應該如何應付?
不要說這些年青的學子,入世未深,教育當局又有沒有應對方法?國安法實行以來,真的是無事不國安,要將它融入全部科目,頭等大事是升旗禮和回內地交流,面對負面批評和不絕的學童自殺事件,一直只能低調處理或束手無策。難得出現破紀錄的狀元人數,又可以轉移視線,繼續將問題懸空。看着近日各種教育界的雞棚事件,不知道要多少個狀元才能認識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