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怎麼樣的生活才能夠令你滿足?)
「朋友!你今天快樂嗎?」一看到類似的,又會否令你即想起了長輩圖之類的?忽地,也令人想起了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這話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的開頭部分[註1]。原文曰:「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逆旅」就是旅舍,「古人秉燭夜遊」則來自《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爲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詩經。王風。黍離》,古人也有類似說法:「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後來,清人沈三白更有書曰:《浮生六記》,本也來自於李白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而作者沈三白卻以蘇東坡名詩句:「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作為寫書的目的?
究竟,我們可否如明人洪自誠《菜根譚》所言:「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身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就是這樣的「非上上智,無了了心」(除非有大智慧且看透箇中玄機、洞悉事理的人,否則難以有了無牽掛的心)!
有趣的是,沈三白在《浮生六記》第一段是這樣子寫的:「餘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後蘇州滄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謂至矣。」
原來,生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沈三白已經很滿足了!那麼大家又如何?怎麼樣的生活才能夠令你滿足?
[註1]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全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穀酒數。(桃花 一作:桃李)
語譯:
天地是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的差異,就好像夢與醒的不同,紛紜變換,不可究詰,得到的歡樂,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間執著火炬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況且溫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來招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展現錦繡風光。相聚在桃李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弟弟們英俊優秀,個個都有謝惠連那樣的才情,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靈運。清雅的賞玩不曾停止,高談闊論又轉向清言雅語。擺開筵席來坐賞名花,快速地傳遞著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沒有好詩,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倘若有人作詩不成,就要按照當年石崇在金穀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誰詠不出詩來,罰酒三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