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中藥舖」只是標題 企圖帶領讀者回到純真年代的懷舊小說—《中藥舖的女兒》

WencheWu
·
·
IPFS
·
《中藥舖的女兒》當中的文章以主角阿縝的年齡做為分界,分別以時間序紀錄了家族與周遭發生的大小事。而在那些相對私人的故事背後,其實也隱隱反映了過去傳統農業社會時代的風氣,以及那一代人普遍的樣態。

在家中經營的中藥舖子,她見證了家族的興衰,也摻和了自己和家戶鄰居,以及玩伴們的童年趣事。 一篇篇故事不僅帶出背後大環境的演變,更串起了1970、80年代台灣農村的變遷,如同一齣生蹦活跳的生命進行曲。

以中藥舖為主軸進行的家族書寫,儘管表面上看起來是小說,但在書中主角「阿縝」與作者湯素貞在名字的相似性上,也讓它帶有一點自傳的氛圍。就像是英文書名「pieces of memory」所暗示的,《中藥舖的女兒》搜集了大量片段、意識流的文字,在緬懷過往的同時,也企圖讓讀者回到那個相對純真的年代。

濃濃懷舊感 效果則會因讀者的成長年代各異

《中藥舖的女兒》當中的文章以主角阿縝的年齡做為分界,包含「國小・阿縝」、「農村趣事」、「家人,診所小妹的歲月」與「情竇初開,再長大了些」四個部分,分別以時間序紀錄了家族與周遭發生的大小事。而在那些相對私人的故事背後,其實也隱隱反映了過去傳統農業社會時代的風氣,以及那一代人普遍的樣態。

也因為其中濃濃的年代感,閱讀這本小說所將帶來的感受,或許很大程度上會因為讀者的年紀而有所不同。對於同樣年代的讀者,它或許是一種對於鄉愁與回憶的召喚,並且會帶來深深的共鳴;但如果出生的年代距離故事中的背景太過遙遠,其中的場景或許更像是一種「奇觀」,而它相對破碎、沒有太多刻意組織的文字,也會大大減少共感的效果。

一本「儲藏記憶」的小說

儘管因為內容相對私人,並沒有達到原本期待像是閱讀《卡西與他們的瓦斯店》那種趣味感,但《中藥舖的女兒》就本質上來說更像是一種記憶的儲藏,當中包含的不只是主角一家人的回憶,還有同樣年代台灣社會的常民生活經驗。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