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你是什麼

Wu Ming
·
(修改过)
·
IPFS
·

IG有個帳戶叫「A Mug Of Life」,那位creator孭着水壼,杯,帶備茶包及一個攝錄機或電話,走訪英國不同地方,邀請一些路人,坐在公園看書的人,放狗的人,釣魚的人,請他們飲一杯茶,說一杯最難忘的茶,一杯屬於自己的故事。

一個放狗的女人,年紀大約五,六十歲,她最難忘的茶只是從前跟她媽媽喝茶的日常,她回憶著她媽媽喜歡以煉奶沖茶, 一些屬於尋常的日常,及她媽媽怎樣離去。受訪者努力把淚水化為微笑,思念就是如此,我也看得熱淚盈眶。

我想想自己的一杯茶,我不喜歡喝茶的,也不是特別喜歡咖啡,不過最難忘的咖啡可算是2022年12月30日,那晚的一杯茶。 連日子也那麼記得,因為我是2022年12月28日由香港來英國。28日扺英,一家三口(媽媽,契爺,我) 扺達倫敦的房子後,竟然累到睡了一日。跳過29日,醒來第二天已是12月30日。

那日我不𢤦弄暖氣,奇怪為何溫度怎也不上,也不知道恆溫是什麼,胡亂按一通把室內所有暖氣都弄壞。 於是穿上羽絨去concierge 找救兵,順便買些grocery回家。 回家後,媽媽弄了杯咖啡加姜味茶包,那份辛辣暖入心。我看著倫敦的夜景,一片黑暗中只有點點的黃光白光,倫敦的屋偏矮的,通常Apartment 的樓高才4至5層。我的屋苑發展商貪錢,樓高21層,我住16樓,由16樓望對面河,看到遠處的街燈,大廈頂的飛機指示紅燈,而對面河小屋的一點點的黃光白光就像森林𥚃的小眼晴,目不轉睛地凝視我。

這就是英國,我看著玻璃中的自己,如果國內人在香港是港漂,香港人在北京是北漂,我想我是英漂吧。英漂的我初生之犢不畏虎, 沒有太多想法,天天碰碰撞撞。上網為自己及家人去register NHS,register 藥房,register council tax, register NI, 開通水,電,煤,網絡等。 在香港已很久沒有親力親為的我,也驚嘆自己原來不算太笨。

日子慢慢過,那年冬天帶著兩老做眼科檢查,媽媽跟視光師用英文說 I am 72,她的孩子氣令我又眼前一熱。72歲的媽媽為我離鄉別井(香港) 來了英國,就是對我的一份愛,她想我回歸一個西方世界。 此個「回歸」 熟對熟錯也好,也是對香港的失望。

又有日,契爺出Shingles (香港稱為生蛇) ,初期只是痕痕痛痛,他沒有發覺,幸好契爺告訴我,而我又告訴英國好友New Chapter ,他說可能是Shingles ,教我即時打電話給GP, 我才懂跟著做。 翌日帶契爺去醫務所,然後再去藥房拿藥。等候GP 期間遇到一對華人母女,女兒才6歲,當天發燒不能上學就帶她來看醫生,在醫務所中那位母親友善的跟我點頭,我也點頭回禮。結果又再藥房遇上她,這次她用國語跟我說:「是中國人嗎?」  我回:「是香港人」   那位媽媽用國語跟我聊天,我的國語不好,只能用簡單字句加英文輔助,不過她明白。

到我拿藥了,我跟藥房的非洲裔藥劑師相熟的,除了拿藥外,大家又閒聊一番。回過頭, 那位媽媽說:「你很優秀呀,英語很好,我們這些太低下,不能比呢。」 此時,我盡我最大的能力去說國語:「不是,不是, 你女兒的英文一定會非常好,而且她還懂國語呢。沒有高低之分的,我有沒有可以幫你的地方?要不要幫你拿藥?」

這個媽媽來英4年,在中餐廳打工,來英就是為了女兒不用在國內內捲,讓女兒有個愉快的童年。 此時她叫女兒送一本教會刊物給我,歡迎我去區內教會。 我雖是教會學校出身,但我不是教會人。她在刊物寫下她的電話,「在此區如果有什麼事就打電話給我吧。」 我連番謝謝,心想她那麼瘦弱,又一介女流,如果有什麼事,我當然打電話給在high street 的五金店- 孟加拉籍事頭婆,她開店至晚上10:00,其丈夫打得是重點。 那份教會刊物我存放在櫃桶至今,都是在英國的點點滴滴。

我又望著夜景,凝視在玻璃的自己,在英差不多3年, 當年𡚒不顧身地從香港來此地方,曾經想過英國是一個家,可能情定一生。現在呢? 我要學一下我的GP - Dr. Morgan 的金句 「I Don’t Know 」  俄羅斯籍的他既坦白又可愛,Dr Morgan 是一名GP, 同時他是Clinic 的Senior Partner, 我喜歡跟他,因為他特別容易開藥,而且有什麼症狀,他懂運用GP 權力去refer家人去看專科, 通常最快一星期已有預約,Dr Morgan 是名admin 醫生,醫病他其實一般,有回帶媽媽看扁桃腺發炎,他看了又看,然後 「I don’t know, let me refer you to specialist, refer you to have an ENT」 就是如此,很多很多類此的case。雖然他常常斷錯症,我喜歡跟著Dr Morgan, 寫了張Thank You Card 給他。 姨媽說:「唔好笑Dr. Morgan 啦,起碼坦白,真係I Don’t Know 麻。」

英國~ 令你啼笑皆非。 上星期Labour 在週年大會表示會把入籍條件由5 年永居改為10年永居,並會有追朔期。即是已在英的移民人士或受影響,BNO 就不當在內。 雖然我不受影響,但此個英國真的言而無信。

我告訴移英10年的師姐,師姐說:「全世界也10 年啦。」 我說:「不過英國有追朔期咼, 來的人以為是5 年,入了局才說10年, 是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呢。」  師姐又說:「移民法本來就有根據國家利益調整的彈性。」  我說:「即是抽獎卷後的團體有最終決定權,那麼天天說的尊重人權呢,算不算愚弄移民人士,那麼香港熱氣球升不到,其實沒有問題咼。」

「師妹,英籍呀,英籍不是便宜架,10年青春差唔多啦,當年我交50% 稅呀。」 我說:「英籍,咁又點呀?現在45% ,未來會上返50%架,有邊個唔係呀?但交給一個言而無信的政府,他不值。」  「你又無影響,嬲乜呢?」 「我係無影響,但他真是賤男丫嘛。」

我們你一言我一句, 她說:「英國有law」  我說:「對,不過英國警察捉唔到賊的,grooming gangs捉不到, 偷電話賊又捉不到, 係有law 但英國最大的law 是人權,而人權是保障違背法律的人,而不是遵守法律的人。」

「你知唔知,illegal Immigrants 可以以人權上訴留英,而legal immigrants 的永居被reject 是不能上訴嗎?」

「你知唔知英國的Brit Card 的幕後大佬是Tony Blair, 你有冇奇怪每屆政府也會appoint Tony Blair ? 當然他在智庫及政策諮詢圈仍有極大影響力」

「你有冇覺得英國係animal farm 逐個黎? 先前Non Dom, 而家係Immigrants ?」

「你有冇發覺所謂的三權分位背後有好多Quango (組織內的組織) ?」

師姐說:「全世界也是咁」

我說:「梅豔芳說全世界男人也偷食,為何我不找個靚仔?」

我凝視著自己的倒影 。英國,你是什麼?唔係以為自己靚仔下華。

香港老友說:「頂住呀! 你咁既性格,在香港唔掂架。」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英中秋節

在英視覺
47 篇作品

星期六的倫敦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