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事事”究竟是怎么成为一种“罪恶”的?

时青言
·
(修改过)
·
IPFS

作者 / 时青言

1

这一两年,我看过好几部电视剧和纪录片,但大多数都没看完。并不是因为那些视频不好看,而是看到后面,可能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把我的注意力给吸引走了。

我是一个做事情喜欢有始有终的人,这着实不符合我的个人风格。

最近几天,我想把没看完的电视剧《繁花》拿出来看完,但在午休时,经常看完一集后,还想再多看一点。写文章的这天中午没控制住看了两集半,好家伙,把视频从手机关掉的那一刻突然感觉十分窒息,一种“罪恶感”扑面而来。

你怎么能这么浪费时间呢?你知不知道还有很多创业的工作没完成?你怎么能做这么没有“营养”的事情?潜意识里无数个声音像千军万马一般扑过来,我一下子就懵掉了,立刻选择关掉大脑,闭着眼睛休息。

迷迷糊糊再次醒来的一刻,我突然在想一件事情,就是“无所事事”究竟是怎么成为一种“罪恶”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背后一定有一种看不到的机制在运作。

我记忆里印象深刻的一些美好时刻基本上都是那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比如,几岁时一个人坐在窗台上啃着5毛钱的鸡爪;比如,一个人爬到自家院子的墙上,有模有样地拿出笔画夕阳,有时也会画邻居家的房子;再比如,我把绳子栓在白色塑料口袋上,站在高处,让风把口袋吹得很高,像放风筝一样。

小时候,还会无所事事做很多无用之事,一场大雪过后,几个小孩相聚一起,用雪为料,搭城堡,这些事情现在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雪终究会融化,城堡也会跟着消失,但当时的自己特别喜欢做这些事,从来不会觉着是在浪费时间。


2

在上大学之前,我在放假后也会蹲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有时一看就是一下午,自己看得特别开心,不会像现在,看完后出现特别强的罪恶感,假期作业基本上都会被自己安排回学校做,抄一下同班同学的也无妨。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连续剧对我而言成了“奢侈品”。成年后,尤其是上班后,属于个人的自由时间急剧减少,对时间的感知也变快了,儿时的一个暑假像现在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看一个时间比较长的连续剧似乎是很奢侈的一件事,这意味着我要放弃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短视频和短剧似乎看到了人们行为模式的变化,开始从碎片化时间里找空子,只不过这种东西只会把人的思想切割得更零碎。

为什么看电视剧后我会有特别强的罪恶感呢?因为我觉着自己在浪费时间。为什么我觉着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呢?因为我觉着在有限的时间内,人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但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事情呢?或许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或者能见到收益的事情。

再追问下去,为什么我们要变得更好?什么又算是更好?为什么我们要追求永无止境的收入增长或财富积累?

有个朋友在群里抱怨自己工作很累,每天工时11小时,往返通勤2小时,她一副不愿意走出这种困境的样子,以十分内耗的状态在人生的路上艰难前行,她目前并没有任何生活压力,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不喜欢还要继续?

我们好像都陷入一张无形的网中,得了一种“集体癔症”。


3

在我所讲述的这一层面,老公并没有比我好多少,他时常觉着自己的时间被浪费掉,没有做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他连续过了几天无所事事的生活,他或许会选择在某个晚上熬夜看书,哪怕只是10分钟,也会令他感觉良好。

书于他而言,更像是一种药,一种能够纾解这种“集体癔症”的药。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边讲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现代人经常觉着原始人很可怜,觉着他们物质生活很匮乏,有点懒或不聪明,但真相是他们实际上过着一种富足的生活。他们有充足的生活物资来源,不需要为此奔波,所以把时间拿来休息、玩耍。

反观我们所在的文明社会,相比而言,更显得匮乏。上班族一天要消耗至少8个小时的时间上班,我们似乎比原始人还要努力工作,但我们却比他们还匮乏,我在想我们究竟在追求着什么?宏观层面,追求GDP的增长,微观层面,个体也在或清醒或盲目地追求增长。

这叫做“匮乏被制度化”,是说匮乏已经被写进社会运转的逻辑里,整个经济系统的存在都依赖于个人“永远觉得不够”。

“无所事事”究竟是怎么成为一种“罪恶”的?或许是从我正式开始上班后,我要独自赚钱承担个人生活开销,钱是一个可以被看得见能够计量的东西,我们惯性地希望袋子里的货币能够越来越多。

当我正式步入社会后,便成为这个经济系统的一员。匮乏已经被包装成理所当然的信仰,“不努力就是失败者”、“人要上进追求更好的”、“买得起才代表成功”,这些声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渗入进我的潜意识当中,慢慢地成为我的行为准则。

很多事情都可以拿钱来衡量,包括自己,在人力市场上,人把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明码标价地出售,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更具市场竞争力,才能把自己的时间标高价。

这时,我们开始计较自己的时间,希望把有限的自由时间用在刀刃上,做一些有价值能提升自己的事情,以免自己被现在的这种庞大的运行机制淘汰掉。慢慢地,就会发展出一种惯性,我必须抓紧时间“有所事事”,甚至恨不得同时干两件事情,这样才算跟上时间的步伐,不辜负人生。

上次回老家,我心血来潮翻看一遍自己小学时的作文及日记,那时会把看过的电视剧写成观后感,现在竟然连完整看完一部电视剧的心思都没有了。或许,我什么时候能学会心安理得地浪费时间,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辜负自己这一生吧。


— 完 —

作者简介:时青言,90后,性与情感咨询师,性教育平台【杏乐园】创始人,小玩具淘堡店【杏乐园情趣铺】老板,深耕性教育行业4年+,晴趣产品测评师,野生作家,西财硕士。不是风一样的女子,是风也喊不回头的女子。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时青言性教育品牌“杏乐园”创始人,两性情感咨询师。 如果你有两性(性心理、性技巧)、婚姻、恋爱情感等困惑,可以找时青言老师聊聊,有需+V:shi-qingyan,按小时收费,咨询内容将严格保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老公带我去见他大学时喜欢的女人

多出去旅游,可以让夫妻关系变得更好!

令人上瘾的手机,当代人的奶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