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愛裏找平衡》〈我多了個哥哥〉
我被人加錯號。
「相識就是緣分。」
這個人似乎過度有禮,信奉緣分論……
他是交友,還是詐騙?
「我先忙孩子的事。」我逃了。
接下來的幾天,早上八點、晚上十點,他定時問候。
這個人作息規律,待人不踰矩,是個紳士吧?
我願意跟他多聊幾句。
但繼續控制回覆頻率。
他談佛理、講文學,我不如他淵博。
為了化解尷尬,我回:
「你這樣不行,我會忍不住雙手合十。」
有幾天,我心血來潮,著筆我的「瑪莉亞」。
他問我行程,我回覆:
「完善《人人都有瑪莉亞》。」
他居然想加入我這無聊的議題?
他真的在思考!
我動搖了——
他也許是真心交友,不是因為新鮮。
我們移至更高使用頻率的通訊軟體。
個資隱藏更能釋放真心。
他認同我,他懂我,允許他是我的朋友。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魯迅《故鄉》
平台換了,他的早安圖和金句依然沒斷。
只是這次不一樣,我與他開始一來一往:
「一直都有路,端看人怎麼走。」
「人生就是十字路口,選錯了路,就偏航了。」
「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回到正軌的時候。」
互動得很愉快,雖然後來話題,我興趣不大。
從換平台開始,他自居「哥哥」。
對此,我沒有立刻認同。
有陣子出了個紅姐事件,討論好熱烈。
我剛好看到一篇心理師對該事件的發文。
他以「獵人視角」吸引讀者。
既然是心理師,要有職業道德與素養。
用這缺乏專業方式奪眼球,讓我不適。
不過我想,可以藉此機會判斷他的品格。
我向他提該事件,他的回應卻讓我心動——
社會性死亡,替當事人尷尬。
一生只愛一人。
該關注童年與心理問題。
他的感情觀乾淨,有點同理心,看事也理性。
從那一刻起,他就是我哥了。
但人與人相處久了,難免摩擦。
攤開得越多,磨合也越多。
一人一腦袋、一人一心思。
連蛔蟲都不一定懂宿主,我們又何能?
對立很好,矛盾也很好,這些都是自然的真理。對立才是深奧與妙趣之所在。
——《人生總會有辦法》
所以我們試著理解對方。
就算不認同,也要學著尊重。
親手足是如此,義手足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