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的第五次見證
我原本不知道怎麼寫「給自己的情書」這個題目,直到今天看了抗戰勝利八十週年閱兵。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一些人生的轉折點,不僅僅屬於個人,而是與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同頻共振。
回望我的成長,閱兵竟成為了我生命中一個特殊的標記。從出生到現在,我一共看過五次閱兵:2009年建國60週年,2015年抗戰勝利70週年,2017年建軍90週年,2019年建國70週年,以及今天的抗戰勝利八十週年。每一次我都是守在電視機或者視頻app前觀看直播,看完後心潮澎湃。只是,心境與理解會隨著年齡而改變。
——
童年的第一次震撼
2009年,第一次看閱兵的我,還在小學時代,單純地被震撼。那時候還不懂軍事方面的知識與細節,只覺得戰車的轟鳴、戰機略過蒼穹,讓自己感受到一種“國家很強大”的直觀驕傲。那是孩子眼裡最單純的民族自豪感!
——
如今接近而立之年的我再一次震撼
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再次被震撼時,心境已然不同。因為我看見的不僅是整齊劃一的步伐、精銳的方隊,更是一個國家在國防上已經徹底擺脫外國的依賴,全面自主研發的底氣。這種自信,是經歷七十多年的血淚奮鬥才換來的。從曾經被人瞧不起,到如今足以令世界仰望,這是民族、國家的轉折,亦是我心中的轉折。

——
現場之外的遺憾與思考
五次閱兵,我都只是在屏幕前見證。每一次都想,如果有一天能夠親臨現場,那感受一定完全不同。我的父親曾當過十多年兵,所在的部隊正是黃繼光部隊,如今的空降兵。他對閱兵的細節總能給我補充說明。比如這次,我看到新增的信息支援部隊,還有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等,覺得和特種兵差不多,父親卻說他們穿的是作訓服,只有三軍儀仗隊和軍事院校才會穿禮服。這些小細節,讓我更理解了閱兵背後的規範與莊嚴。

有時候我甚至後悔,高中畢業後沒有聽從父母建議去當兵。如果當年選擇了那條路,或許如今我的人生完全不同。但正是因為錯過了,才讓我更加珍惜今天,每一次屏幕前的見證。

——
武器震撼
這次閱兵中,最令我震撼的是東風系列的亮相。尤其是東風61(DF-61)洲際戰略核導彈,射程可達12000至14000km,覆蓋全球主要戰略目標,真正意義上補齊了戰略缺口。雖然那些專業的術語:分導式核彈頭、高超音速滑翔技術、電子干擾裝置等,我不太懂,但我能感受到那股「自信的力量」。還有DF-5C液體洲際導彈,可攜帶10顆彈頭、調整打擊時序,這些技術細節背後,是中國戰略反擊體系真正的底氣!


這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展示,而是一次民族自信的體現。對於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心底的感受就是:我們已經真正有能力保護自己,不受外敵侵略。
——
個人的轉折
看了第五次閱兵,我明白了一件事:真正的「轉折點」不是單純來自愛情、學業或者事業的變化,而是有這麼一瞬間,我意識到了「自己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今天的閱兵讓我意識到,我的安穩生活,其實與這些守護緊緊相連。
此時此刻,我決定不再只是被動的見證者。我無法操縱戰機,也無法駕馭坦克,但我可以在自己的事業上更加努力,比如寫小說和做視頻,讓自己的人生同樣充滿力量!即使不單純為了祖國,我也應該為自己的人生拼盡全力,讓未來更有滋味!
——
結語
如果要在生命裡標記一個「回憶的位置」,那麼五次閱兵,就是我人生的五個時間坐標(未來的閱兵肯定還會增加數量)。他們見證了我的成長,也塑造了我對國家、對自我的理解。今天的閱兵,讓我從「只看自己」走向「背負使命」,這或許就是我最重要的人生轉折點。
最後,附上「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日閱兵儀式」的完整影片。除了白天直播時看了一遍,寫這篇文章前又看了一遍。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