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子非魚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人生換線|溝通分析基礎認證(第二天完)

子非魚
·
·
今天參加了陳雅英老師的「溝通分析基礎認證課程(TA101)」第二天。

今天參加了陳雅英老師的「溝通分析基礎認證課程(TA101)」第二天。溝通分析的內容主要分為五大部分:

  • 結構分析

  • 溝通分析

  • 遊戲分析

  • 扭曲分析

  • 腳本分析

今天主要講解的是後三項。這三者之間的關聯較為複雜:心理地位腳本形成的基礎,而扭曲遊戲是演繹腳本的方式,扭曲會引發心理遊戲。以我的理解而言,溝通遊戲腳本較像是「劇本」的層面,而結構扭曲則比較偏向「演員」層面。不過,由於今天課程進度較緊湊,便沒有進一步向老師確認這樣的理解。

課堂中有同學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既然PAC各自都包含肯定面與否定面,那是否應該努力減少否定面、增加肯定面呢?這也引發了我對TA理論定位的思考:TA究竟屬於現代還是後現代的取向?如果其目標是實現「我好,你也好」,那是否代表存在單一且明確的健康評判標準?這個標準是客觀的嗎?「我好,你也好」又是從誰的角度判斷?舉例來說,在「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劇本中,雙方可能各取所需,認為達到了「我好,你也好」,但這是否符合TA所追求的健康目標?

老師對此回應,TA的目標是實現「自主」,包含三種能力:覺察、自發與親密。早期理論確實認為某些遊戲腳本未必是負面的,但後期理論更聚焦於負面遊戲腳本,目標在於幫助個體從中解放。

這次課程最大的收穫,是與同學的互動交流。例如,我與某位同學的TEG模型相似,也恰巧在同一產業,這讓我思考:究竟是人格特質決定了職業選擇,還是職業環境塑造出相似的人格特質?此外,我也遇到一位驅力排序與我完全相同的同學,但分享的驅力經驗與觀點卻別有不同。

總而言之,這次課程令人意猶未盡。不過,進階的TA202課程需近10個月才能完成,如果想取得CTA,更需至少750小時的實務經驗。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心理師法規範下,只有通過國考者才能合法執業,這也意味著是否深入學習TA,除了時間與金錢的投入,也必須考量個人對其價值的評估。

2025.08.03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