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變成大人

Wu Ming
·
·
IPFS
·

在IG看到一條7月份的舊片,13 歲的川合結人,在日本節目《現役歌王 Japan》中,唱出《魔女宅急便》插曲《更替的四季》(めぐる季節),他的天籟嗓音技驚四座,令他一夜爆紅。


7月發生的事,我10月才留意到。在英國生活的我有點忙,7月份的時候,我應是忙著抱怨倫敦的熱吧。我把川合結人唱的《更替的四季》(めぐる季節)發給幾個朋友。香港朋友說:「勁呀!」 另一個香港朋友已讀不回,星加坡朋友說 “is it good?”  女強人的她多年不變,言下之意是,再三確認是好片才值得看,不要浪費我時間。 出來工作多年,我也略略懂得觀其言察其行。


我回 “very good, it brings back a lot of memories.” 她即回 “What kind of memories?” 短短半分鐘的談話充滿著壓迫感,好像被上司問話。 “A lot of kid’s memories? Have you watched this cartoon?”


《魔女宅急便》(日語:魔女の宅急便)是1989年的宮崎駿作品,那年我9歲,(是呀,可以推算出我的年齡,而且也不是什麼秘密,我亦不覺有什麼大不了)9歲那年,才小學4年級,很多事也不太明白,包括為何那年6月,全校要默哀,爲何由班主任到訓導主任全部雙眼通紅,早會祈禱時更悲從中來。我真的不太明白,我望望旁邊的同學,她也不是太開心。早會結束了,我問她:「今日發生乜事呀,咁大陣仗既?」 同學竟說:「你咁冷血架?」 我更加不明白,我說錯了什麼?然後同學向老師說:「老師,她不明咼,不明發生什麼事?」  老師看著我:「大個你就明白。」


大個就明白? 現在回想,其實老師也應該略略解釋一下。小學4年級的我很單純的,放學回家就是看電視,什麼《神秘的花園》 ,《飄零燕》 ,《長腿叔叔》還有《魔女宅急便》等。看了很多卡通,其實看不明的。不過再大一點,我想是中一吧,TVB翻播《魔女宅急便》,此回我明白了,並開始懂得為一些劇情而哭。


有時有些事情是言語不能表達,「真係明就明,唔明就黎明」 ,例如《叮噹》 (現稱:多拉A夢) 的結局,70年後,當大雄老去,病重躺在床上的時,他對叮噹說:「等我死後,你就回到未來,然後好好生活。」說完後就閉上了眼睛。可是叮噹並沒有回到未來,而是透過時光機回到大雄小的時候,然後對他說:「你好,我是叮噹,請多指教。」叮噹說:「即使重新來過,我還是會選擇遇見你。」


小時候的我完全不明白,長大後我再看那結局,則哭得死去活來。 我們的父母親,愛人或自己很重視的朋友,又何嘗不是一埸久別重逢呢,今生的相遇都不是偶然,只是我們已忘了100年前的自己。


《魔女宅急便》也是如此,小時候不明白,只看動畫的美而不懂其意。川合結人的歌聲穿透力極強,我想起宅急便的故事,我想起我問同學什麼叫宅急便,同學說:「即是DHL囉,魔女版DHL 呀。」現在回想,原來我真係幾蠢下。


我在YouTube 搜尋一下《魔女宅急便》的卡通片段,我記起大概了。故事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少女琪琪,是個魔法少女。按照傳統,當她到了13歲,她需要離家一年,獨立生活,並用自己的魔法能力服務社會,以完成成為真正魔女的儀式。


琪琪帶著她的黑貓吉吉來到一個沿海城市,開始她的獨立生活。琪琪初到城市時,對陌生環境充滿好奇,但也面臨語言障礙,生活不便和社交壓力。她經歷了一些跌蕩,她什麼也不懂,只懂騎著掃把飛,於是她就開始用魔法幫助人運送物品,過程中遇到失敗,迷路,及客戶不滿等。有次因為冒雨運送一個南瓜批,被收件人嫌棄,琪琪因此而病倒並懷疑自己,令自己失去了魔法能力。


在此城市,她的朋友鼓勵她,這些都是撞牆期,像畫不出畫就散散步,令自己放空,創意能量定會回來。最後琪琪的另一朋友不小心在高處墮下,琪琪在危急關頭拿出掃把,飛出半空接著朋友,她的魔法回來了,而且她已脫貽換骨,變成一個成熟而勇敢的魔法少女。


我們有誰不是人生歷煉出來呢,我想起年少時在外國求學,有些朋友羡幕我有此機會。在英文學校唸書的我們都很追求英語能力。


朋友當年對我說:「咁你而家英文咪好好?」


我:「更係唔好啦,我都唔明,語速太快,而且D英文不同既,例如他話Tell me about it , 我以為叫我說一下,原來是指「駛你講」」


朋友:「你唔係唔知下華,你冇睇英文電視咩,唔應該唔識。」


那時我想是17 或18 歲,暑假回港聚會時,大家一起唱K,一起聊天。


心有不甘的我問:「咁你識唔識 it takes a toll to xxxxxx , 例如it takes a toll to mental health 」


朋友:「你真係冇睇英文電視,《Felicity 》成日有呢句架。喂,你真係要努力下咼,我以為你英文好得添。」


我忘了自己當時什麼反應,這麼多年還是印象深刻,因為由此我明白朋友的確能力比我勝,只是家中的資源不同。 此個朋友,我自今還有聯絡而且大家也老了,同是單身,大家的話題不再只是英文,而是健康,怎樣活得健康些。


前陣子,她媽媽離世了,隔着電話大家抱頭痛哭。最therapeutic 的過程是說出來,我跟她分享一些我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的事,包括在ICU 玻璃房外看爸爸的情形,原來人的臉容是可以澎脹如此,我認不出樣,不過人身以外,真的有靈魂,我感覺到。跟朋友說出那時那刻,她大哭起來。


我在想, 我們都變成了大人,由魔女版DHL,到Tell me about it ,到今時今日。成了大人的我們會時而失去信心,時而失去魔法。聽著13歲川合結人的歌聲,時光回到13 歲那年的懵懂,又回到現在。


在倫敦此個地方,我要找回我的掃把,我要找回我的魔法,我要收恰天天罵倫敦的心情,我要重新出發。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英中秋節

在英視覺
47 篇作品

星期六的倫敦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