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考古|龜殼就是古代的AI晶片
我想,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資料科學家,絕對不是坐在電腦前的工程師,而是一位拿著火烙、凝視龜殼裂紋的祭師。
在歷史課本裡,我們總說「甲骨文」是中國文字的起點。卻很少人問過,為什麼古人占卜要用「龜殼」?明明牛骨也能刻字,為什麼偏偏選一隻緩慢、沉默的烏龜?
如果我們跳出宗教與迷信的框架,用龜殼占卜,也許不只是「象徵天命」,而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極具邏輯及實用性的發明。
一、龜殼是「縮小版的宇宙」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而龜殼的外圓內方,恰好符合這個宇宙模型。
祭師把火烙在龜殼背面時,裂紋像閃電般延伸,就像是「天象的即時演算」。在他們的眼中,龜殼並不是一塊骨頭,而是一座能映照天意的縮小宇宙。
裂痕的形狀、方向、聲音,都是天地運行的縮影。
二、龜殼是「靈界的收音機」
古人相信,烏龜能長壽、能冬眠,是一種能在陰陽之間自由切換的生物。
死後的龜殼仍殘留「靈波」,當火灼燒龜殼的瞬間,裂開的聲音就是神的回應。
有人說那是「占卜」,但換個角度想,這更像是早期的「靈界通訊裝置」。火焰是發射器,龜殼是接收器,而祭師,是第一代的「訊號工程師」。
三、龜殼是「古代的區塊鏈」
每一次占卜,火灼留下的裂紋都無法竄改,那是一次「神明認證」的紀錄。祭師會在龜殼上刻下問題、日期、結果,這些資料像是古代的「鏈上數據」。
一片片龜殼,就是一個個「區塊」,拼起來,就是國家命運的「命運鏈」。
商王要出征、要祭天,都得先查「鏈上的紀錄」。這套制度保證了「信任」,在古人眼裡比任何契約都神聖。
龜殼之所以被選中,不只是因為神聖或堅固,而是因為它能「共振、記錄、對應」。
古人用火與骨,建立了最早的「宇宙觀測系統」。那一道道裂痕,其實是人類第一次試圖破解世界的「原始代碼」。
或許,古人不是在問神,而是用龜殼裂紋在「嘗試理解宇宙」。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